百年清华

校庆记忆 | 一路前行,总有校徽陪着你

2020-04-19 | 袁帆(1975级建工) | 来源 公号“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订阅号”2020-04-18 |

在当代清华学子对母校的记忆中,一定都少不了那枚镌刻有“清华大学”的“校徽章”。那么,在清华百年历史中校徽是如何演变的?清华最早的校徽是什么样?清华的校徽与哪些人物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在有关清华校史的书海中四处寻觅。通过对清华校徽一次次演变的梳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清华学子对校徽情有独钟,那是因为校徽印刻着清华百年发展的筚路蓝缕,寄托着一代代清华人对母校的深情厚意。

一、清华校徽的产生与最早的校徽章

在1928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之前,清华经历了1911年4月开始的“清华学堂”(TsinghuaImperial College)和1912年10月开始的“清华学校”(Tsing Hua College)两个阶段。“清华学堂”的名号仅仅存在了一年多,就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变成了“清华学校”,而那时候“校徽”的概念在中国还远远没有普及,初创的清华学堂是没有校徽的。在1911年的《清华学堂章程》中也确实未见有相关记载。

清华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到了清华学校时代,伴随着1914年11月5日,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以《君子》为题在清华学校进行演讲,其中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因其所体现的民族奋斗精神而为清华学子铭记于心,并通过他们的实践逐渐被衍化为清华文化的精髓。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一次被当作清华精神的外在标示,是出现在1916年为清华学校“兵操训练营”设计的军旗上。1916年12月28日《清华周刊》的消息称:“兵操军旗样式现已绘定。旗系紫色,中间置白色圆圈,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圈下绘枪两支,亦系白色。光彩夺目,颇壮观瞻”。1917年6月出版的《清华年刊》( T s i n g h u a p p e r I I ) 刊登了这面军旗的样式。同时,旗徽的圆形图案也被单独刊印在1917年年刊的封面上。另外,这个圆形图案还出现在1918-1919年《清华周刊》总138-172各期的封面上。

《清华年刊》刊登的兵操军旗样式和旗徽

这条消息虽然没有阐明军旗设计方案的征集过程、创意由来和设计者背景,但旗徽上最醒目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却表明了有着强烈“雪耻”意识的清华人非常看重并认同其精神,及至后来将其当作清华的校训而流传至今。但即使如此,那个阶段的校史上也仍然没有将这个图案作为校徽的记载。也就是说,初期的清华学校还是没有校徽,但将这面旗徽的图案当作校徽的雏形却也并不牵强。

清华学校校徽

清华学校没有校徽的历史延续了近十四年,直至1926年才告结束。清华校史明确记载,1926年11月25日,“校评议会议决:通过校徽之格式:圆形、斜十字”。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从这一天起,清华历史上的第一款校徽诞生了,它也为后来的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徽设计奠定了基础。这款校徽的图案与1917年发布的兵操军旗圆形图案相比只有细微差别。这也标志着,清华在那时已经认识到“校徽”对塑造学校形象的重要性,这对清华的校园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经过三年的酝酿与准备后,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称“清华大学”,之后正式定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但“清华大学”并没有简单地继承“清华学校”的校徽。1928年11月末《清华周刊》(总第445期)目录页就刊印了一款校徽图案。但这个图案应该没有得到学校的批准,就是说在改办大学的最初几年里,“国立清华大学”也是没有正式校徽的。这个立论,来源于学校秘书处在1932年3月23日向全校师生发出的“校徽图案征集启事”中所称:“查本校尚无一定校徽以资标识,兹特广征图案籍备参考”。

1932年在清华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那时正是梅贻琦(1889—1962)开始担纲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走出建校初期“校长不断更换,师生情绪波动,发展方向不明”困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点上启动清华大学第一次校徽制定工作,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梅校长兑现“但求能够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相当的发展”诺言的扎实起步,以及通盘考虑清华文化发展所采取的实际举措。至于梅校长是如何具体参与这项工作的细节,虽然已无从考证,但依据常识,清华在他上任之初即正式启动校徽图案这项基础工作,没有“一校之长”的关注和定夺显然是不可能的。

校徽征集工作进行约半年之后有了结果,1932年9月6日的校务会议决议:“制定两种校徽,一种采用钱稻孙设计的图案,另一种采用旧校徽大意,另请艺术家绘图。”这些情况都说明,当时清华非常重视校徽的设计工作。另外,关于清华大学“校徽章”的设计制作,清华校史上也有明确的记载:“1933年3月9日,本校校徽制成分发。系采用钱稻孙设计图案,用白色华字作底,呈鹰翅形,中间一紫色‘清’字。”这里所说的,应该是将“鹰翅形”校徽图案制成了“校徽章”发放。

清华大学最早确定的两款校徽

1934年6月1日《清华周刊》(第13-14期)向导专号在“目录”页之后,刊登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旗和校徽图案。其中校徽图案共两个,圆形的在上,“鹰翅形”在下。按照“旧校徽大意”绘制的圆形图案是由三个同心圆再加一个齿形圆环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清华大学”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 HUA UNIVERSITY),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构成的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其基本形制沿用至今。不过这个校徽的设计者是谁,仍然没有表明。

1934年《清华周刊》刊登的校徽

所有这些信息都清楚地表明,清华大学早期曾经使用过两款正式校徽,其中“鹰翅形” 校徽曾经率先制成校徽章发放,并广泛使用过一段时间。关于清华的两个校徽,也有一种说法是“圆形校徽是正式校徽,‘鹰翅形’是非正式场合用的校徽”。但这种说法并未见诸于清华校方的正式文件,所谓“正式”与“非正式”的区别也很难界定。

清华大学最早的校徽章

至于我们特别关心的清华大学的第一款校徽章是啥样呢?通过上述校史资料的记载,答案已经非常明确。清华最早的校徽章就是使用的“鹰翅形”校徽图案。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收藏有一枚“国立清华大学”的三角形校徽章,图案采用了“鹰翅形”校徽,这应该就是清华最早发放的那款校徽章。此外,在一张1930年代马约翰(1882—1966)教授与清华越野队的合影老照片上,队员运动服上的图案也是这个“鹰翅形”校徽。这些都证明了“鹰翅形”校徽的使用要早于圆形校徽。这样说的依据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早期清华根据圆形校徽图案制成的“校徽章”实物,以及圆形校徽当时在其它载体上的应用案例。

老照片:1930 年代清华越野队

不过另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率先使用的“鹰翅形”校徽后来在清华没有继续广泛沿用呢?原因之一应该是圆形校徽的立意更加深刻,另外的原因恐怕要与清华校史唯一记载的校徽设计者“钱稻孙”有着微妙的关系。

钱稻孙(1887—1966)出身官宦世家,也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从小就在日本接受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后又在西方国家留学,毕业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的学术成绩不菲,堪称翻译大家,在音乐、医学、历史等方面也有不凡表现。1932年时,他是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历史系的合聘教授,1936年9月起还担任过近一年的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和鲁迅(1881—1936)、许寿棠(1883—1948)一起在1912年设计了早期的“中华民国国徽”,能设计出清华大学的校徽也就不足为怪了。

问题的重点是,抗战期间,钱稻孙没有保持应有的民族气节,竟与日伪合作,担任过伪北京大学校长等职,有很多附逆行径。抗战胜利后他以“文化汉奸”之罪被判刑入狱,付出应有的代价。钱稻孙的这些历史污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是导致“鹰翅形”校徽没有被继续沿用的原因,至今没有发现校史资料中有相关解释,但引起一定联想也属于正常。

二、抗战复员后的校徽章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随着抗战全面爆发,清华南迁,最后于 1938年4月在昆明与北大、南开合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茅立舍、刚毅坚卓、弦歌不辍”,坚持办学八年,直至1946年7月才复员,迁回清华园继续办学。在此期间,西南联大的学子都佩戴过标有“联大”字样的校徽(章)。

西南联大校徽章

那么,清华在重回清华园后,是否又采用了新的校徽章吗?答案是肯定的。在1947年2月19日出版的《清华周刊》上有一则关于“校徽”的消息,“本校校徽已定制事,......因定制数量甚多,且每枚后均须刻学号,徽章局表示须二十余日始能制好,故全体发下,得在本月大考完毕后”。从这条消息中,我们可以得知,清华当时“百废待兴”,但重新制作校徽 (章)一事被列为必兴之事,并于1947年春天颁发新徽章。

清华大学复员后的校徽章

问题是,当时制作的徽章是什么款式呢?这一点校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结合清华校徽演变历史的逻辑推断,我们可以确定,这一款校徽章是三角形的。至于图案,从现存的三角形清华徽章实物中,发现有一款蓝底白字的“清华”徽章,背后刻有“36617”的序号,这应该是“民国36年”(1947年)第617号校徽的意思。从徽章制式、字体风格、材料质地等细节综合分析,这款徽章就是清华在抗战复员后重制校徽章的可能性极大。

1949级陈恬生学长保存的校徽和学生证实物

就在我希望能够找到更多证据时,一位出身于清华世家的1981级校友为我提供了两件关键的证据:一枚蓝底白字的三角形“清华”徽章和一张1949级的“国立清华大学学生证”。这两件珍贵的文物同属于1949级农学院“陈恬生”学长,在经历了长达70年的无数曲折之后,终于浮出水面,为还原清华历史上的一段史实提供了确凿的佐证。这枚徽章背面刻有 “38850”的序号,而学生证上明白无误地注明了持证人的学号:38850。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充分证明了清华在抗战复员后重制的校徽章就是蓝底白字的三角形“清华”徽章,而且徽章的序号就是持章人的学号。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清华校徽与校徽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清华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清华的校徽演变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漫长过程。根据清华校史记载,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1893—1976)“应清华大学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本校校徽题写校名‘清华大学’,共写了六个书体,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

1950年9月4日,校务工作会议通过一项决议,规定“工会会员和学生所佩戴之校徽分别用红底白字和白底红字,上有毛泽东主席所题‘清华大学’四字;在校内居住之眷属所佩戴之徽章用红底白字,上有毛泽东主席所题‘清华’两字”,“11月28日向全校公布制发新校徽,12月1日起开始佩戴。原三角形校徽从该日起一律收回作废”。这一记载明确了清华大学从1950年9月开始采用毛主席的草书体“清华大学”作为字形,制成校徽(章),发放至今已经有70年。同时也印证了清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最后使用的校徽(章)是“三角形”款式。

毛泽东主席为清华校徽题写的校名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毛主席所题写的“清华大学”仅仅是校名,制成的“校徽”实际上只是用于佩戴的“校徽章”,与“校徽”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里,清华的校徽究竟采用何种图案似乎并没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1949年后的三十多年间,清华对解放前曾经使用的两款正式校徽没有继续延用,这里面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那时候对过去的清华定义为“一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资产阶级大学”,所以按照当时的政治标准,对过去的清华校徽采取漠视态度也就在所难免。问题在于,前述“收回作废”的仅仅是三角形校徽(章),而对标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旧校徽并没有见到废止的明文规定。除了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四个字以外,清华在1949年后的三十年里也没有新的校徽设计出来,以至于清华历史上出现一段很长的“校徽”空窗期。这种情况只是在改革开放时代来临之后才逐步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徽章

四、改革开放后的清华校徽与校徽章

在清华百年历史上,将1977年4月至1984年12月定义为“拨乱反正与全面恢复”阶段。在这近八年时间里,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经历了一个“鉴别认定,由乱到治,逐项清理,全面恢复”的过程。这里面自然也应该包括对“校徽”问题的认定与设计。1981年10月15日,这个日子看似普通,但在清华文化发展史上却是划时代的一天。这一天举行的校长工作会议确定,“清华大学的英文名为Tsinghua University”。这里的关键在于,其中“Tsinghua”改变了过去“Tsing Hua”的拼写。这就告诉我们,采用了英文新拼法的清华校徽以及所有各类标识,一定是在1981年10月15日之后设计的。清华大学现在使用的校徽就在此列。

清华校徽的百年演变

除了清华老校徽图案,我们还经常看到另外一种清华“钟型”图案。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图案并不是校徽,而只是一个“清华标识”。该图案最早是为纪念清华建校70 周年而设计,设计者是当时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梁鸿文教授。从一个1981 清华建校70 周年纪念徽章实物上可以发现,除了清华篆字以外,清华大学的英文采用的是“QING HUA UNIVERSITY”清华的英译是采用汉语拼音的“QING HUA”。而在1982 年之后的钟型图案中,都改成了“TSINGHUA UNIVERSITY”。这与前述校长会议决定的“英文校名”拼法完全吻合

清华钟型标识图案和徽章

关于清华校徽和标识何时被官方认可的问题,校史中记载不详,但另有一处记载非常重要:“2006年4月7日,本校申请的‘清华老校徽图案’商标经国家商标局核准在教育服务类(41类)注册”。这里的“清华老校徽图案”其实是在1932年清华圆形校徽基础上进行修改设计的图案,其中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没有了齿形外圆,以及英文拼法采用“Tsinghua University”,此外增加了“1911”字样。这应该可以定义为清华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确立的“新校徽”。另外,在2006年4月26日清华新闻网的一则关于《“清华老校徽图案”获准成为注册商标》的报道中写到:清华大学2003年12月8日申请的“清华老校徽图案”已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报道还称,“至此,清华大学已有四个标识在教育服务类和科研服务类成为注册商标。另三个商标分别为:‘清华’、‘清华钟型图案’、‘清华园二校门图案’。”

清华大学获得批准的四款注册商标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清华新校徽图案被官方确定和认可的第一个正式线索,但我们在公开渠道还是没有找到清华大学管理层面关于校徽问题的有关决定。这一情况直到2014年才得以根本改变。在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7月15日核准的《清华大学章程》中,第六章《标示和校庆日》,第四十一条规定:“学校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徽章为题有横式校名标准字的长方形证章。”

在《清华大学章程》中,第一次明确了清华的校徽和(校)徽章是有区别的。从新中国成立至2014年,历经65年时间,清华新校徽终于得到了最正式的官方认定。从1916年的雏形初现,到1926年清华学校校徽问世,再到1932年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徽出现,直到2014年新校徽的被认定,清华校徽的百年演变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新校徽图案没有被确定为正式的“(校)徽章”,清华的校徽章仍然是刻有毛主席手书“清华大学”的长方形金属证章。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必须掌握:1956年成立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 至今仍在使用“鹰翅形”校徽。圆形校徽也继续沿用了1932年采用的最初图案。

结语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体现与文化象征,清华校徽的百年演变虽历经坎坷,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主旨却终究未变,充分印证了清华百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生生不息,并将伴随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而源远流长。校徽又是连接两岸清华的“血脉”,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大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校徽饱含的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对清华园的归属之情、感恩之情,必将激励着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鞠躬尽瘁、砥砺前行!

这正是:

百年清华聚英贤,自强不息促发展;

校徽饱含学子情,振兴中华志弥坚!

注:文章原发表于《博览群书》2019年第12期。作者在2020年4月14日再次修改于上海。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