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诞生于抗战烽火的硝烟中。
她的家,在1937年7月,日寇铁蹄踏入北平、天津之际,或被夷为平地,或被强盗占领。
在危难之际,为了保住一颗名为“中华文明”的火种,她带着她的“孩子们”,辗转奔赴湖南长沙。
在这里,她四处租借房舍。岳麓书院、韭菜园、圣经学校,甚至南岳衡山的崇山中,都留下她的足迹。
在长沙,她有了一个名字: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她的“孩子们”,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学校1500多名学生和近150名教师。
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的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部分教授同仁在长沙临时大学校舍前
由于事变突然,三校图书以及设备大部分未能运出,图书仪器极其匮乏,又因经费有限,无力大批购置,只能于简陋的条件下,勉力维持办学。
“男生所住的四十九标营房……排满双层木床,学生一律睡地板。下起雨来,多处漏水,只好在被子上蒙块油布,枕畔支柄雨伞,方能‘高枕无忧’,一觉睡到天亮”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四十九标旧军营
这一年的冬天,11月1日,没有举行任何始业仪式,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始上课。
上午9点多,师生们听到一阵阵刺耳的空袭警报,但大家没有躲避,实在也是无处可躲。
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西南联大校庆日。
今天,是她82岁的生日。
1941年3月26日,西南联大第三届第三次校务会议,定11月1日为西南联大成立纪念日
开学未到一个月,长沙遭到大轰炸,伤亡甚众,虽然临大校舍没有受损,但师生们已深切感受到战时教育的危险与艰辛。
“前日适大轰炸,一家正行婚礼,受祸极惨,尚有尸挂树端,未及捡下者……”
——钱穆《回忆西南联大》
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布告
其时,上海已被占领,沿海各县市相继沦陷,不少教授交通受阻,来不及南下,一些课程暂缺教授。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临时邀请一些名流来校演讲,使学生们进一步认清战争形势,激励他们坚持抗战。
其中,就有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负责人徐特立,他先后三次来校演讲,特别受到学生欢迎,不少学生从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开学不久,南京沦陷,长沙危急。
在民族危亡之际,长沙临大学生踊跃参军,仅在学校备案中,就有295名学生投笔从戎。
西南联大,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开序幕。
长沙临大南岳分校欢送从军同学会场
随着局势不断恶化,日机空袭长沙的次数不断增加,长沙临大已不能维持正常教学。
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教育和文化命脉,长沙临大决定西迁昆明,并在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联大校舍鸟瞰
云南这片红土地无私地接纳和滋养了联大师生,在西南联大于此办学的八年期间,他们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情谊弥切。
“查临时大学迁滇,为延续保持数十年来惨淡经营,硕果仅存之国家学术教育命脉,流离转徙,间关跋涉,不远万里,移设吾滇……凡我学界师生,对此宜如何深致同情,尽力援助。”
——时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 龚自知
云南省教育厅给昆华三校关于腾让校舍的训令
艰苦环境中,老师们坚持教书,做第一等的学术,学生们坚持学习,为抗战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
——《西南联大纪念碑》
西南联大纪念碑
这是一段怎样颠沛流离的艰辛岁月啊——
西南联大校歌中说“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在昆明,许多教授们不得不分散在昆明城郊居住,以躲避敌机空袭。战时物价飞涨,大家只能节衣缩食,变卖家物,四处兼差。
闻一多全家在昆明西仓坡教职员宿舍前
这更是一段在危难时期坚韧前行的壮阔历程。联大师生风骨铮铮,坚持与国家民族共渡时艰。
这批南渡的星辰,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共同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华彩篇章。
1940年,联大中文系教授在昆明北郊大普吉镇。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1941年,西南联大土木系毕业班合影
战时缺少设备与药品,化学实验难以正常进行。化学家曾昭抡等教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工矿和边地去实习考察,使学生增加对西部实情的了解。图为化学系师生在云南某制盐厂时合影
千秋耻,终已雪。
抗战结束之后,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
在北返后的那年11月1日,三所学校的师生们,仍然为这所已结束办学使命的学校举行了校庆纪念会。
吴晗先生在致辞中说:
“历尽艰苦,我们回家了。
此时此地,而能大家团聚来庆祝我们自己的联大,想了要哭,再想想要笑,含着眼泪的笑。”
回望对于这段艰难却充实的岁月,师生们感慨良多:
“让我们八九年来在昆明同事的人想一想,在勉强的情形下,有勉强的结果,主要的是依仗了三校合作的精神,今后精神依然存在,为了以后的成就,本着原有的精神,互助合作,每个学校都可以对国家有贡献。”
——梅贻琦
梅贻琦
“西南联合大学已经不再存在,但它的精神是会永久存在的。这十一月一日的校庆是永久值得纪念的……三校虽然分开,一切该还是本着联合的精神,向前进行的!”
——朱自清
朱自清
“三校有九年共患难的历史,过去休戚相关,现在休戚相关,将来也要休戚相关。”
——陈岱孙
陈岱孙
“我们庆贺西南联大校庆,因为它象征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指出中国人民该走的路。
我们庆贺西南联大校庆,因为它代表了这时代,人民世纪的精神,喊出人民的愿望。
我们庆贺西南联大校庆,因为联大精神不但由分立的三校,更有力更广大地继承下来。而且,由于联大成员之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工作部门,联大精神弥漫于全国。
我们要指出,庆贺西南联大校庆的最好方法,是学习联大!”
——佚名
《民主周刊》1946年第13期
且用吴晗先生的这段致辞,作为结束语吧:
“联大是值得纪念的,因为它是战争的产儿,在抗战中出生,成长,受考验,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联大是值得纪念的,因为它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九年来由三个不同的学校,来自各地的师生,不论从地域上、从学术上、从工作上都代表中国光明的一代;始终团结,始终合作。今后谁能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
联大是值得纪念的,经过敌人的轰炸,经过极度的贫穷,更经过“一二·一”的洗炼,做到了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联大是值得纪念的,因为它所代表的是集体,它不是某一人某一集团的联大,而是全体联大师生的联大!”
——吴晗
17
为了答谢云南,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整建制留昆独立设置,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发展为现云南师范大学)。图为纪念西南联大结束和昆明师范学院成立,师生举行联欢活动后的合影。
八十余载岁月悠悠,而联大人的身影却在历史的长卷中愈加清晰。今天,无论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成就,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足迹。
这所承载了一代知识人光荣与梦想的大学,它的故事在今天仍在传颂,它的精神仍在延续——
国家贫弱之时,要挺直脊梁;民族复兴之时,要成为栋梁。
她的第一个生日,在日机的轰鸣声中度过。战争结束后,联大人用含着眼泪的笑,为她庆祝了第九个生日。
今天,在她的第82个生日到来之际,无论你身处世界何方,让我们一起对她说:
西南联大,生日快乐!
————————————————————
参考资料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 · 总览卷》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 · 会议记录卷》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西南联合大学九周年校庆纪念特刊》
《刚毅坚卓未央歌——西南联大精神漫笔》
《回忆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