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碧蓝的水波倒映着晨光,26位意气风发的毕业生相聚于清华大学西湖游泳池。40年前,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体育师资班,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展体育教学工作;40年里,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参与和见证了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近日,五爷有幸采访到其中的王俊华老师。王俊华老师已在清华体育部工作了40年,在体育场上教导过一届届清华学生。如今,王俊华老师与他的老同学兼同事王玉、彭寿义、邵怀月老师一样,还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为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及活动贡献着心血与汗水。
体育师资班毕业40年师生见面会合影
八月,午后灼目的阳光照耀在西湖游泳池,泳池中满是前来休闲锻炼的学生,欢声笑语一片。一旁的长椅上,皮肤黝黑的王俊华老师正专注地盯着这一切,时不时吹哨提醒嬉闹的同学注意安全。
在场次交替的半小时空闲里,王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讲述着他所经历的清华体育四十年。
启航—归程:40年体育师资班重聚首
1977年3月3日,清华大学体育师资班正式开学。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前夕,各行各业正待启航,为解决师资匮乏问题,清华大学特别招收了体育、外语、思想政治三个专业的师资班。王俊华老师便这样开启了他的清华生活。
1979年4月6日,体育师资班毕业。王俊华、王玉、彭寿义、邵怀月四位老师留在清华体育部任教,同班同学们也奔赴四川等各地方高校,为各自高校的体育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俊华老师
2019年8月24日,许久未见面的老同学们又欢聚一堂,王老师介绍道“其中三分之一的同学毕业后这是第一次见面,大家都特别高兴”。而当年师资班的两位任课老师——83岁的陈蒂侨、78岁的周长炎老师的到来,更是让这喜悦中多了几分感动。
改革开放40年,体育师资班也毕业40年了,王俊华老师看着老同学的合影感慨万千。从20岁到60岁,他们将体育作为一生的事业,并将那个年代宝贵的敬业、奉献精神传承至今,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正如体育部党总书记马新东所说“从他们身上看到当年我们那个班是多么的优秀,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清华大学招收这么一批学生,培养后输送到全国各地,是为中国体育教师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印象最深的是“阳光长跑”的升级
在清华体育部的40年,让王俊华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阳光长跑”随时代的升级换代。
三十多年前,没有智能手机的GPS定位、也没有“阿甘跑步APP”的截图分享,清华同学们通过“锻炼周志”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运动日常。单周同学记录锻炼日程;双周将周志和老师进行交换,不仅鼓励了同学锻炼身体,而让同学们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
后来,清华又发展出“早操票”的锻炼机制。同学进入游泳馆锻炼,走出游泳馆便能得到一张“早操票”,日积月累,这些早操票加起来就形成了同学们的锻炼效果。
2010年,技术升级换代,指纹机取代了“早操票”。同学们跑步前先去刷一次指纹,跑完后再进行指纹打卡。随后,又发展出“打卡机”,通过“跑前-跑中-跑后”刷卡的方式:锻炼一次,“嘀嗒”打卡一次。紫操曾经排队刷卡的盛况便是如此产生的。
而最新一次的升级便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阿甘跑步”,通过智能手机的振动及GPS定位记录同学们的跑步轨迹及速度。许多同学即使步入高年级后,仍然会保留“阿甘打卡”的习惯,在朋友圈秀出自己的跑步轨迹,记录快乐的锻炼时光!
王俊华老师在体育部工作这么多年,见证着一代代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设施在变,可锻炼的习惯是不变的。在他看来,学校不仅是培养人的地方,也是锻炼人的地方。而锻炼正是为了让同学们都能拥有良好强壮的身体,去适应学习科研的需要。将来同学们也要去祖国各地工作,希望同学们能以强壮的体魄,收获健康充实的人生。
8-1>8,清华人要体育好,科研好
谈到体育锻炼与学生培养,王俊华老师向我们强调了蒋南翔校长曾提出的数学公式:8-1>8,在一天学习的八小时中,学生抽出一小时来锻炼,却能得到比8小时更大的学习效益。因为身体好,精力旺盛,对于学习就更有促进作用。
在清华的四十年工作时光里,王俊华老师教过许多班的学生,参与过清华百年校庆的团体操指挥准备工作,还曾被学生评为“清韵烛光·我最喜欢的老师”。对他而言,昂扬向上的体育精神激励着他不断向前展望,他期待着在将至的奥运会、清华110年校庆、冬奥会,自己能为清华、为祖国作出一份贡献。
“活80,想90,活到百岁清华人!”王俊华老师爽朗热情地笑起来。
最后,附上王俊华老师所作的工作体会——
万事具备欠东风,健康发展增真情
今年比赛在心中,思路节奏方向明
关心关爱记心中,公共发展最光荣
结合实际抓重点,全面发展高水平
体育教学在一线,师生合力最快乐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位清华体育人对事业的勤奋和主动;对学生的关心与期待;对祖国的热忱与奉献。
今年是王俊华老师工作40年,但他还在向前跑——
因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这,不只是他的口号,更是他为清华人所做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