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康与闻一多

2019-08-20 | 王立 | 来源 《人民政协报》2019年07月25日 |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殉难后,作为学生、晚辈的王康,写下了《闻一多的道路》《闻一多》《闻一多颂》《闻一多传》,历经半个多甲子为先生立传、为时代留言。

今年是闻一多诞辰120周年,本文记叙了王康与闻一多交往过程和为其立传的始末,以资纪念。

“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

“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传记,正是历史中的血肉,历史中的精华,历史中最生动最昂扬的部分。”王康的西南联大校友、诗人何达在他《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王康〈闻一多传〉港版代序》一文中如是说。

传记写作既要真材实料,又要真情实感,这两点,王康都具备了。正如何达所言:

看传记,先要看传记的作者。

看他有没有条件,写这样的传记。他跟他所写的人物,有什么样的联系?

他所根据的是第一手的材料,还是间接而又间接的传闻?

他所写的,是那个人物的真正的生命与灵魂,还只是一些事件的堆积,一些史料的串连与拼凑?

他与他所写的人物,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经历着同样的风浪,追求着同样的理想呢?还是早已分道扬镳,貌和心违或者相隔万里相去千年呢?

他在写作这个传记的过程中,曾经投入了多少的精力与时间?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努力?

从《闻一多的道路》到《闻一多传》,作者用30多年的时间做了诠释: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年届花甲的老者,青丝变华发,时过境未迁,王康用心、用爱、用情、用思,留住了“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的真情实景,留住了他们那代人对闻一多的真情实感。

王康与闻一多

1919年,不满20岁的闻一多在清华园中激情澎湃地投身五四运动之时,与闻家同乡且有姻亲关系的黄冈回龙山宁家汊王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名子寿、字康的男孩儿,就是曾署名“史靖”“王念昆”“石武阳”等的著名社会学家王康先生。

1920年,闻一多在清华园中与几位同学组成“丄社”,开始写作新诗之时,子寿还在襁褓之中。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至1925年一多留学归来,到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职之时,子寿从婴孩长成幼童,在南京新街口的幼稚园中开蒙。

1926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闻一多相继在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执教。这十来年间,王康由一位少年长成青年,在南京、武昌两地上小学、中学,课余喜读各种闲书。

1938年初,闻一多加入长沙临时大学赴滇旅行团,步行前往昆明西南联大。此时,王康正和他的私立南京安徽中学的同学一道奔赴贵州铜仁,就读国立贵州临时中学(国立三中)高中二年级。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潜心中国古代文化、古典文学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之时,王康于1940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

在联大,王康直接接触到陈达、潘光旦、吴泽霖、李景汉、陈序经、陶云逵、李树青等著名的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教授,以及张奚若、闻一多、朱自清、曾昭抡、吴晗、费青等国文、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著名教授。这些教授,有的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有的参加过五四运动,绝大多数曾经留学欧美。他们对国家爱之深责之切,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是西南联大这座“民主堡垒”的中坚,对王康等青年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

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

1944年9月,闻一多秘密加入民主同盟时,王康已于西南联大社会学系毕业,进入费孝通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做助教,成为“魁阁中心”一员。

这6年间,王康与闻一多往来亲密,闻一多在给其胞兄闻家騄(王康的姑父)信中写道:“康生弟兄与弟过从甚密,思想亦极相投。康生文笔与口才尤能出众,二人均已成青年领袖,觉民兄得此双壁,真羡杀人也。”

正是在西南联大这座“民主堡垒”中,王康与闻一多以及先生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的熟识和了解,为日后闻一多传记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吴晗在《闻一多的道路》一书的“序”中说:“一多先生住在昆明西仓坡联大宿舍的几年,经常来往的客人中,作者是其中之一。昆明每次有一多先生出席的演讲会、座谈会、讨论会,作者无不在场。”

1941年“皖南事变”后,西南联大有些沉寂,全校性的民主活动开展不了。王康时任社会学系学生会主席,他们仍坚持每两周出一期《社会》壁报,同时还以“学术讲座”为名开展各种活动。在李公朴先生被迫留寓昆明时,社会学会特地请他来校以战时教育为名,介绍陕甘宁边区及敌后的情况。这些活动一直坚持到1944年民主运动高潮到来之后。

1944年5月,联大的学生们和教授们密切合作,公开举办时事演讲会、座谈会、诗歌朗诵会、文艺晚会等活动,大规模地纪念五四运动,成为昆明学生运动、民主运动的新起点。这些活动,闻一多都参加了,并对王康这些青年学生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抵昆明访问前夕,王康联合西南联大七个进步的壁报临时组成一个“壁报协会”,决定联合起来出一期英文壁报。华莱士到联大参观的消息王康他们头一天才得到,时间紧迫,他们只得向闻一多求助,闻一多硬是挤出时间帮他们组织并审阅英文稿件。王康他们几位同学经过连续20多个小时的紧张突击,终于编制出一张高二丈宽四丈的英文壁报。王子光等同学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将英文壁报钉在联大新校舍的“民主墙”上。壁报刚张贴好,一个多小时后,华莱士一行就抵达联大了。尽管陪同的政府官员设法带着华莱士绕过“民主墙”,然而壁报实在太显眼了,华莱士的随行人员还是将壁报拍摄下来,在美国报纸上刊登出来。

1944年7月7日,由西南联大“壁报协会”出面,联合云南大学、中法大学、英语专科学校三校的学生自治会,共同邀请十多位教授,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纪念抗战七周年时事报告晚会”。这是自皖南事变以来,昆明四所大学学生联合举办的第一次政治性的大规模集会,潘光旦先生说到大会的情形:“出席的多至三千余人,会场内外,挤得水泄不通,景况的热闹,真是得未曾有。就昆明一地说,竟不妨说是空前的。”

这样大规模的时事报告会,自然会受到官方施加的压力。报告会上,闻一多的响亮发言,博得听众的热烈鼓掌。报告会结束,同学们送先生回家。路上,闻一多对大家说:“我原本不准备讲话的,主席王康几次递条子叫我发言,我都回绝了。但听到那位校长替官方讲话,我就坐不住了,不能让那些谬论长了歪风邪气,影响大家的情绪,更危及大会的主旨。”“我是‘扶正驱邪’,弘扬正气,驱散邪说,做你们的后盾。支持大家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支持大家争取民主。我不这样做,让谁来做!”

此时王康已是费孝通先生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助教,费先生是社会学家,且是民盟成员,他一面主持魁阁中心的学术研究,一面参与民盟工作和民主运动,并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魁阁中心成员的研究各有侧重,费先生安排王康做青年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以及学生运动方面的研究。王康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调查访问,完成了社会调查报告《昆明大学生的思想与精神生活》。其间王康不仅在《自由论坛》《云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还负责编辑《自由论坛》周刊,月刊仍由杜迈之负责编辑。

(作者系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原教授)


相关新闻

  • 132021.10

    引路 培养 提携的恩师——陈梦家与闻一多

    陈梦家(1911—1966),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陈梦家的诗先学徐志摩,后学闻一多。他与闻一多先生相识于1927年的冬天,自此以后,陈梦家无论在创作新诗方面的成就,还是在古文字学和考古学方面的卓有建树,都与恩师闻一多先生的启蒙、引路、培养、提携有决定性的关联。本文选刊自方继孝新出版的《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三联书店出版社)一书。闻...

  • 112021.10

    闻一多致梁实秋便笺浅释

    稍具现代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闻一多(1899—1946)与梁实秋(1903—1987)在清华学堂学生时代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以此为起点,二人的事迹、行迹多有重合和交集,并保持了长期的友谊。梁实秋先生之女梁文蔷所著《春华秋实——梁实秋幼女忆往昔》“家中新发现的闻一多海外遗痕”一节,刊出闻一多先生致梁实秋手书便笺一页,为此前所未见。现将便笺稍加释读,请方家教正。

  • 242018.08

    闻一多怎样讲课

    1925年11月2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成立,闻一多参与筹备,并担任美术史课老师,这应该是闻一多教书生涯的开始。

  • 212022.06

    最刚烈的勇士,有最柔软的心肠∣“父亲闻一多”

    近日,“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在这场父子二人的作品展上,观众很容易便能察觉到一种传承的流动,看到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之外的“艺术家闻一多”。同时,从照片、信札和闻立鹏的画作与讲述中,人们还会看到“父亲闻一多”的形象,并惊讶地发现:最刚烈的勇士,原来有一副最柔软的心肠▲闻一多全家在云南昆明住宅前合影,左起三子闻立鹏、闻一多、长子闻立鹤、夫人高孝贞、小女儿闻惠...

  • 142016.07

    闻一多拒绝做官

    从本质上看,闻一多是个激情澎湃的知识分子,按照他的诗人脾性,他会循规蹈矩安安稳稳地过一生?

  • 302024.08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光明日报》上的闻一多足迹

  • 302024.08

    闻一多:至真至纯 良善同行

    纪念闻一多诞辰125周年——提及闻一多,那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的爱国民主战士形象跃然眼前。论为人,金刚怒目、铮铮铁骨、热情似火的诗人闻一多,已经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岸形象。论为文,《红烛》之炽热,《死水》之深沉,都是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回望闻一多的一生,至真至纯、良善同行是他生命的熠熠底色,也是他为人为文的可贵美德。闻一多(1899—1946年)“我们只能够并且应当在旧的基石上建...

  • 152021.07

    闻一多和自己的歌

    母亲生前每忆及父亲,总不愿过多涉及自己及家庭私事。许多时候,是经过我们再三追问,她才谈起一点的。那炉边的回忆,也往往变成了我的“采访”。她总觉得自己和父亲的差距太大,不愿因自己而影响父亲的光辉。常说:“我配不上你爸,我真恨自己没有文化,没有能力。”“我算个什么,什么都没有,他那么喜欢我。”

  • 212023.11

    闻一多《人·兽·鬼》篇名及出处考——兼论闻一多与《时代评论》

    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短文《人·兽·鬼》。该文后收入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8月初版的《闻一多全集》,篇名改作《兽·人·鬼》,文末注“原载三十四年十二月九日三版《 时代评论》 第六期”。《时代评论》是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在昆明发行的一份四开报纸,每周一期,半年时间共发行周刊20期,特刊三期。目前能够查阅到的《时代评论》中,尚未见到刊载有闻一多先生《兽·人·鬼》,那么,这篇短文最初究竟...

  • 202016.01

    闻一多梁实秋文艺思想异同

    闻一多、梁实秋因青春期浪漫,在清华前后,都特别重视诗作的想象和情感抒发。闻一多说“真诗人都是神秘家”。梁实秋认为“诗的主要的职务是在抒情”。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