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西南联大的另一笔财富

2009-06-02 |

1941年4月,国立清华大学在昆明拓东路联大工学院举行三十周年校庆。人在重庆的张伯苓特地叮嘱南开大学秘书长黄珏生,清华和南开是通家之好,应该隆重庆祝。校庆大会上,黄珏生大作“通家”的解释,指出清华的梅贻琦是南开第一班的学生。接着,冯友兰登台说,要叙起“通家之好”,北大和清华的通家关系也不落后,北大文学院院长(指胡适)是清华人,我是清华文学院院长,出身北大,此外还有其他好多人。会议开得非常热烈,大家纷纷举出三校人物互相支持的情形,在场的人无不深深地感受到西南联大人的真诚团结。

其实,三校合校之初,彼此也是有些矛盾的。历史学家、西南联大校友何炳棣说:“最初较严重的是北大和清华之间的摩擦,主要是由于北大资格最老,而在联大实力不敌清华。”刘宜庆《绝代风流》一书更是直接描写了北大与清华之间的一次冲突:当时,梅贻琦任命联大各学院院长、系主任时偏向清华,引起北大师生强烈不满。一日,身为西南联大三常委之一的蒋梦麟有事到暂留蒙自的文法学院去,北大教授竞言联大种种不公平,一时师生群议分校,争取独立。正在群情激愤的时候,钱穆发了一个言,认为国难方殷,大家应以和合为贵,他日胜利还归,各校自当独立,不该在蒙自争独立。蒋梦麟立即插话:“今夕先生一番话已成定论,可弗在此问题上起争议,当另商他事。”蒋梦麟采纳了钱穆的意见,教授们便不说话了。

为了胶合两校关系,蒋梦麟主要放弃了一些权力,他让梅贻琦负责联大的内部事务,自己主管相对次要的联大对外事务,后来,他更是另兼他职,将西南联大的许多事务托给梅贻琦掌管。蒋梦麟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西南联大,我不管就是管。”

一个领导者处理某个问题是从个人、小圈子的利益着想,还是站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结果迥然相异。就说蒋梦麟吧,如果他只希望谋求个人和原北大师生的利益,肯定会支持北大独立。北大独立不受制于人,作为校长,他想办点什么事方便得多,北大教员担任各种职务的机会也可以多些。而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他只能支持三校合作。三校合作虽然可能让少数人受点委屈,但能避免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分散,大大提高办学效益,为战时的中国输送更多的人才。

蒋梦麟能够说服北大师生与清华人合作共事,也与他崇高的威望有关。北大当年的体制是学校决策通过教授会和评议会进行,校长的行政权力相对有限,靠以权压人根本起不了作用。蒋梦麟发话之后,教授们之所以不再坚持原来的要求,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校长是真心为国家、民族考虑的,自己难为他,有悖内心的良知。

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质量极高,光是两院院士就达一百多人,还出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它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其秉承的“教授治校”的传统、学术至上的大学体制、教授的高素质等等很有关系,这是西南联大的一笔宝贵财富。但西南联大还有另一笔财富,那就是联大主要领导人蒋梦麟等人真心为公、不争权、不拆台的良好操守。有了这种操守,西南联大才避免了分裂,一步步抵达后来的辉煌。 (游宇明)

转自 中国经济时报 2009年5月21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132009.05
  • 262015.01
  • 282023.03

    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

    翻开清华大学编选的《游美同学录》一书,百余年前赴美留学的众多人物一一映入眼帘,其中不乏欧美同学会早期会员:周诒春、颜惠庆、梅贻琦、顾维钧等,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的名字让人眼前一亮。梅贻琦作为“永远的清华校长”是家喻户晓的,但是曾为欧美同学会骨干会员的这段历史鲜为人知。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5月7日,内忧外患之际,欧美同学会在会所召开大会,梅贻琦被推举为赴使馆陈述国人决心的...

  • 012015.06
  • 072022.01

    张祖道:有社会学自觉的摄影家

    摄影之路始于清华园张祖道,1922年2月7日出生在湖南浏阳东乡的一个小山村。那个时代的湖南农村普遍贫穷,但外部世界的新鲜“玩意儿”却没有被阻隔不入,小集镇里居然也有了简陋的照相馆。一次难得的照相经历激起张祖道幼小心灵里的好奇。他看到:照相师傅把头钻进一面红一面黑的大方布罩,在里面鼓捣几下又钻出来,一边嘴里叫着“坐好、别动”,一边把相机前的圆盖取下,手臂优美的一忽悠,马上又盖上圆盖...

  • 152009.04
  • 232010.03

    《清华校友通讯》促进了“清华校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纪念《清华校友通讯》复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清华校友通讯》主编 孙哲2010年3月20日 《清华校友通讯》创刊于1934年1月1日。

  • 042019.01

    郑天挺之女郑晏回忆抗战期间在北平的生活

    我叫郑晏,1923年6月8日(农历)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长乐。我父亲郑天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他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联....

  • 032016.06

    张世英老师的哲学生涯

    张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1年秋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6年毕业。后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