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调查户口

2009-05-27 |

——联大学生“打工”一例

张源潜(1947)

1944年暑假,联大学生为盐务管理局实行计口授盐而进行的调查户口工作,实际上是一次勤工俭学性质的社会服务活动。

826日晚间,有人告诉我,教务处出了布告,说:盐务局征联大同学168名,为他们服务十天,每天津贴伙食费500元,工作结束再酬3000元,共8000元,明天可以去报名。第二天8点半,我就赶到新校舍,教务处门口确已排起长长的队伍了,足足有七八十人,以后又陆续来了不少。近10点,盐务局才派人来登记。报名手续很简单,凭入学证签一个名字就完事,额满为止。我总算报上了,只等盐务局通知去报到。

隔了四天,91日清晨,我们就去盐务局报到。人到齐了,先听局长蔡森讲话。他开场讲的关于盐务历史的套话,听来颇不耐烦;转入本题后,才知这次任务是调查户口。三个人一组,共56 组,分配在八个区里;每天上午8点工作到下午6点,伙食自理。早上从区公所出发,分到各保各甲去调查。工作要迅速确实,组与组之间采取竞赛办法,做得好的还有奖金。大家感到工作太紧,担心十天完不成,兴趣不大。但是既已报了名,还是得做下去。

92日早晨,仍去盐务局,先看分组名单,我和王永良分在一个组。他是我初中的同学,一向以工作踏实出名,同他在一个组,成绩一定不差的。我们组调查的地区,是五区一保,但不知属哪一地段。

大家坐下来,等拿区保长名单、住址以及具体做法之类的材料。材料之外,每人还拿到一条杏黄色的符号,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区保数,特别注有“计口授盐一案服务员”字样。之后,又分别介绍与各区督导员见面。跟我们组联系的是个胖子,走上前来先鞠一躬。开口介绍自己叫熊卓云,是本地人。他满脸堆笑,讲话十分和气。我觉得同他在一起,工作一定会顺利。过了一会儿,由一位姓邓的课长介绍计口授盐工作。他准备了许多历史资料,还有不少数据,像上课似的,听来十分乏味。我想这位邓课长一定没有给这么多的大学生讲过什么,一有机会,就抓住不放,还大加发挥。其实,大学生早已听厌了干巴巴的说教,更何况他又不是学者或专家,有什么味道。但是听到后来,同学们的情绪渐渐转变了,主要是他的口才解救了他。结束时大家还热烈地鼓掌,表示满意。接着黄课长作工作指导。他照着印发的“服务员须知”一条一条解释,像炒冷饭,毫无意思。特别是教训口吻,更令人生厌。但掌声总有一些的,那纯粹是出于礼貌。最后还要核对相片。大家吵着说来不及回去吃饭了,这一项目就改在下午进行。

下午仍去盐务局听统计学教授戴世光讲关于调查户口的几个问题,这是解决我们工作困难的钥匙了,比起什么“须知”来,当然更吸引人。他解释“户”的定义:“同居同食或共同生活营业办事者为一户,弟兄住在一起而分食者为两户,分支机关不在一处者为两户”等等。他还讲了调查的时间标准,在理论上规定某天为“普查日”,这一次定于92日(阴历七月十五)晚上12点。讲到调查重点,他指出要着重查一个保所管辖地域内的人家,不要按保甲制度去查;要先找房子,看有没有人住,先决定有几户,再决定是“本籍”还是“寄籍”;关于“人”,按通常居住标准决定是否“外出”或是“他往”,再结算人数……原来调查户口还有这么多学问,戴先生准是在社会学系开过这课程,才讲得那么头头是道!

听完讲课,督导员宣布明天上午放假,下午在区公所集合发钱!自然是皆大欢喜!

3日下午1点到区公所,区长李岐山很客气,说等保长来了先开个会。可是一直等到4点,仍不见保长的踪影。我们不耐烦,要走了。区长宣称第二天上午8点来领报酬,9点开始工作。推迟一天发钱,不知搞的什么鬼?

4日上午8点,我到区公所时,已有好几个同学先到了,我以为他们总已领到钱了,就向区长提出报酬的问题。结果还是我第一个拿到,因为先到的同学不好意思开腔。我拿到钱准备去做件大褂,看看阴丹士林布,每尺要280元,还是打着“牺牲品”的幌子,就是差一点的蓝布也要220元一尺呢!

9点,到保长办公处,先等保长,再等甲长,他们来齐了,又听了一阵子训话。最后宣布由一个甲长陪一个服务员出发调查。说是三人一组,实际仍是个别行动,单独作战。我被分在第二甲,甲长莫智如,待人也不错。莫非因为我们是大学生,他们才这样客气啊!另外还有一个穿蓝布大褂的陪着,胖胖的,每到一家,他先喊:“老板,把旧户籍册拿出来!”再问有没有什么变动,回答说没有变动时,他就叫我照着抄在印好的表格上。我想查对一下“出生年月”、“教育程度”什么的,在他看来完全多此一举。只好听他指挥,照旧册抄写完事,反正没有人再来复核。这样一家复一家,工作一个半小时,完成10户左右,就赶回去吃饭。下午再来,又查了29户。有的户人口多,抄了一张纸?5点半收场。走了这么多家,香烟抽了十来枝,“七七”、“重九”,还有美国烟,都是人家敬的,照这样抽下去,工作十天,非上瘾不可!

我们调查一天填写的表格,缴上去后,熊督导员一一过目,加批。给我们组的评语是“清晰详明”,有的组批的是“尚合标准”、“确合标准”。在这些方面,女同学总要占些便宜,因为她们心细,字也写得比较清楚。

5日上午查完第二甲,下午查第五甲。忽然下起蒙蒙细雨,没带伞,只得在雨中奔走,玉溪街一带道路泥泞,很不好走。加上甲长年轻,又不大懂事,工作展开得不如昨天顺利。调查的多是小户人家,进屋又不让坐,躬着背抄写,颇不舒服。两个小时查完,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6日上午原打算查第八甲,在保上等了一小时,八甲甲长没来,而七甲甲长早在等候,临时改变计划。七甲在宝善街。103号门牌里有28户,都是小摊贩。我坐在靠门口一家的楼上。他们都拿着“米牌”和图章陆续来了,不用一家一家去摸索。他们互相熟悉,还相当有联络,邻里关系很不错。有些高门大户,则连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他家有多少人了。对照之下,令人深思!下午查第九甲,共70多户,熟练了,进度也快了。

7日,查第十二甲,在同仁街,多广东铺子,但也有住家。整日查40余户,仍没有结束,明日当再继续。

8日,上午去找十二甲甲长,陪同去查户口,回话的人说:“上西山去了,明日再来吧!”找不到甲长,我只好回区公所去,同他们商量。决定先查第十三甲。保长在开会,由副保长孙幼康陪我去查先知街。上午查完八个门牌,共39户,有拉车的,有摆小摊子的,也有一家独住三层楼洋房的;还有一个老妇,孤身一人,双目失明,本来以打草鞋为生,病倒了,生活极为困难,还亏保长接济一些粮食……。正查着,十二甲甲长由保长陪同来找我,向我表示歉意。原来我去找他时,他在楼上等我,只是回话的人误会我去查他家的户口,才骗了我。本来没有什么关系的事,他一认真,倒使我有点难为情了。商量之后,确定下午去查十二甲,4点钟就缴卷了。

9日上午没有去查,忙了些别的事情。10日起,我病倒了。大热天到处奔走,既忙且累;吃饭也不正常,有时在街上胡乱吃些卷粉之类充饥。那晚又看了《清宫外史》的彩排,弄到半夜才睡。几个因素一凑,便发起烧来,外加泻肚,只得请假。好在调查工作已近尾声,最后大概委托同组同学捎带完成。至于是不是如蔡局长开头所说的还有什么奖金,就不清楚了。

调查户口一事匆匆结束,计口授盐究竟实行没有,我没关心也不知道。对我来说,除了解决部分经济困难,还多少认识了一些社会。由于当时思想水平不高,不重视,这方面留下的痕迹极少,不免可惜。

附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第99页上说:“1944年暑假,戴世光主持为盐务局征聘联大学生服务半天,对昆明市人口进行普查。”这话与史实不符,“半天”当是“十天”之误,戴先生只是给学生讲过一些调查户口的方法,“主持”者还是盐务局长,调查的目的是为“计口授盐”作准备。

(20009月据当年日记整理)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