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老清华的课堂及其他

2009-03-26 |

  随着大批史料的陆续披露,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学的模样越来越清晰。不过,我觉得,这些年对过去大学的讨论中,宏大叙事比较多,而对一些老大学的办学细节留意得不够。其实,正是这些感人的细节蕴含了大学应有的精神。

  傅国涌先生一本有关民国史的书里介绍过老清华课堂的风景。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王文显是剧作家,也教的是戏剧。王文显讲课的方法是照他编的讲义在课堂上去读,年年照本宣科,从不增删,不动感情,给人的印象“仿佛是长老会的牧师在主持葬礼”,下课钟声一响,他马上离开。王文显的学生、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晚年说:“回想起来,他那份讲稿倒是扎扎实实,对于初接触西方戏剧的人来说,是个入门基础。”吴宓上课则是另一种风采,温源宁说他“讲起课来就像罗马舰船上的划桨奴隶在做工”,讲课涉及到的引文,别人都是照着参考书朗读,或抄在黑板上,而他总是背诵出来,讲解什么问题,他会像军训教官一样,“第一这个”、“第二这个”……有条不紊,虽然有些枯燥,但不会言不及义。他上课很有个人见解,也有可能说得不对,但不会言之无物。他不绕着问题走,而是直截了当把脚踩到问题上去。叶公超讲课最有意思。他上课从不讲解,只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课文,到了一定的段落,他大喊一声“Stop,问大家有问题没有。没人回答,就让学生一直朗读下去。有人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这一声狮子吼大有威力,从此天下太平,相安无事。那时在学生中最叫座的是张申府的逻辑学,张申府的逻辑课很少讲逻辑,而是骂蒋介石,简直成了热门的政治论坛。张申府用一口并不浓重的河北中部口音讲课,听课的人很多,拥护的来听,反对的也来听,不但课堂中挤满了人,连窗口也站着人。

  据另一些史料记载,老清华对学者的不同学术风格也是高度尊重的。在20世纪30年代历史系的三个“牛人”中,陈寅恪精于考据,写过《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十多部历史专著;编著有《中国通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雷海宗注重大的综合,他认为真正的史学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于事实之外须求道理,要以哲学的眼光,对历史作深入透彻的理解,他的学术观点颇有点与陈寅恪打擂台的味道;而系主任蒋廷黻呢,他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清华从不以一种风格压制另一种风格。

  在这里,我使用了尊重一词。在我看来,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做学问的不同风格,一所大学光有包容是不够的,必须有从细节到大方向的尊重。包容是强势者对弱势者所做的事情不去计较,允许其继续做下去,暗含有“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意思。而尊重则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是认为别人做的事有道理有眼光,自己必须支持,它表达了某种敬意。

  教师教学也好,从事科学研究也罢,都需要精神的充分释放,性灵的自由张扬,大学只有充分尊重教师上课和做学问的个人风格,主动解除捆绑学人精神的绳索,教师在教学和学术上的创造性才会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跃,我们的学术也才会五彩缤纷。

  大学尊重教师上课和做学问的个人风格,对学生的成才意义非凡。首先,教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和学术路径,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知识营养,为他们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学识基础。上文列举的几位学人,他们的授课都有各自的缺点,然而,正是在这种并不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了钱锺书、钱伟长、陈省身(清华研究生)等一流的文学家、科学家。其次,大学教育的另一个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一所大学尊重教师授课和学术的不同风格,等于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的学生,人是各有所长的,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而要懂得用其所长,这样的教育比其他教育更能入心。

  学会了尊重学人的教学和学术,学会了尊重创造性的劳动,大学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游宇明)

转自 中华读书报 2009年3月11

相关新闻

  • 132023.11

    终结百年潘勒韦猜想的 “小米教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82021.03

    回忆老师陈寅恪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32020.08

    飞天逐梦:飞天逐梦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312015.08

    校友总会访抗战老通信兵、翻译官祝彤

    8月28日,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理事孙哲一行4人前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休所看望老学长、抗战老通信兵、翻译官祝彤。

  • 282016.07

    康宝祥:永生的回忆——清华大学

    人的一生中,真正记忆深刻并有永久意义的事情并不多。清华大学却是我永生回忆的地方。因为在人生最风华正茂的年代,1970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历史偶然的机会....

  • 282018.08

    得诸社会,还诸社会

    ——上海大学离休教授陈伯时向学校捐赠50万元个人存款背后的故事

  • 132019.12

    朱邦芬院士:我在清华本科教学的19年

    朱邦芬长期关心国内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成才,自200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以来一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曾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学....

  • 082022.11

    刘跃进: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

  • 072018.06

    李嘉言给李殿桐、吴组缃、平冈武夫信

    李嘉言给李殿桐、吴组缃、平冈武夫信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