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印象

2008-12-25 |

来源:《联合早报》20081224

  早就听说过清华园的清新俊逸,水清木华九十载,哺育出这片令人神往的知识圣地。在紧张的毕业班生活中,我有幸成为郑州外国语学校清华励志修学营中的一名小营员,走进北京,这个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的首都;走进清华,用心感受这座名园风韵带给我的心灵悸动。

  这座现代大学同样沿袭了皇家园林的古色古韵,漫步在清华,谁都无法否认,是建筑与山水的奇妙结合赋予了这座名园无穷的生命力。沐浴在这里的每一寸阳光下,融化在这浓厚而养人的清华之风中,我在脑海中不断辑录下那些动人的情景。

  主干道上那一个个骑车飞掠过的求学身影,学生食堂中那一道道简约而家常的“清华风味”,青翠得发亮的草坪中三三两两晨读的学生,构成了一幅幅当代大学生活的生动剪影,无论何时何地,扑面而来的总是那浓郁文化氛围濡染下紧张而有序的大学生活气息。

  也许这些足以让我感动,足以让我震撼,足以让我被这所名校的文化氛围所濡染,但是不,如此种种固然无时无刻不撩惹起我这用“敬”与“畏”编织而成的心绪,但置身清华园中,真正被我的每一处知觉所感应,让我每一根神经末梢为之震颤的,是清华的水与木。

  静水流深,在记忆的竹简上依稀地记得有一位作家把这四个字作为其奉为至宝的生命禅。当夕阳西下,园中的日晷上不再留有日光的斜影,当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轮廓,当水木清华的长枝垂柳延伸向湖中的粗壮枝干,在如蛛网般轻柔的夜色覆盖下开始显出深秀与冷寂,当一切开始,告别喧闹……走在万泉河畔的我,脑海中萦绕着这个厚重的“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的确点化出清华园蕴蓄的精神内涵,的确似巧非巧地彰显了清华人的内在气质,的确让这个园中的每一寸光影都有了刚柔相济的风骨。清华的水是静的,这里没有彩灯照耀下变幻多端的喷泉,华丽与浮饰永远不适合清华园的风格,这里能承载的只是雨后的清新与宁静,而彩虹的绚美,则会把它的气聚神凝扯得支离破碎,这里的每一方土都让人感到厚实,每一位学子眼中都透有如炬的深沉,每一滴水都不擅自活泼,似乎总有一个具有高强凝聚力的内核使它们紧密相合,一起厚重地、坚实地“静”在哪里,静着看初生的生命无虑地绽放喜悦,静着听深夜梧桐撒落一地的桐子。

  清华的水静着流,我不知水的源头在哪,也不知它流向何处,我甚至看不出它在流动。因为它是静的,但我清楚地知道它的确在流,而且流得很深很深。正如清华的水中那你永远触不到的坚硬内核,“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把清华人紧紧相连。

  在90载风水哺育的清华园,树是物质的,也是空间的;树是情绪的,更是文化的。在清华园,那夹道而生的、密密实实的树,苍劲、挺拔、动人的线条一道道记述下发生在这里的那日复一日的平凡与伟大,见证了独属于这里的庄严气派与典雅古丽,谱写了清华园灵秀隽永的篇篇诗文。

  木是清华最动人的道道风景,它们在我心里细铺密排,组成了神清气爽的美的诗苑。在这里,木即文化,文化即木。直插云天的树干上的“沟壑”纵纵横横地散发着醇醇的墨香,夜深时静卧于清华宿舍楼的小床上,耳边仍能听到木的精魂在絮絮低语着。他们是这座名园中惟一终年彻夜不眠的族类,他们立得直,行得正,伟岸的身躯内燃烧着腾跃的激情。木不老,也不死,夏来,它们就贡献绿荫,近水的则把枝干投在湖中照影;冬日,常绿一族仍然不动地默默凝视着这片承载无数青春之梦的土地,让无数学子在疲倦舒目之时尽情歆享大自然的赐予。有花的树也并不张扬,在清华园,木也是静的,哪怕人们鼻尖上都已被团团簇簇的花香所缭绕,木也从来不“自豪”地晃动自己的枝干。清华的木扎土很深,抓地很牢,纵然几个人合抱也难以撼动,只是静静地立在那儿,又深深地扎根生长,深深地镌刻下自己所铭记的,又深深地用生命诠释着“水清木华”中属于自己的那份骄傲,含蓄地演绎着浓浓的绿意与烈烈的诗情。这不正是与“静水流深”完美的契合吗?

  在清华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感动萦绕心际,那一个个身影,一张张笑脸都一次次拨动我的心弦。于心海众多澎湃之中,我心中存留最美最纯的两朵浪花,即是清华的水与木带给我的对清华精神的感悟。于静处发端,在深处完满,这是清华园的外在形象,更是深深濡染每一名清华学子的内在精神,并已成为清华人为处事的习惯。

  “静水流深,深木无言”,正是在清华园的那段日子,我深刻地感知到了什么是生命中的际遇与契合。我心底的泉眼也涌出这样一句受用终生的生命禅。

  静水流深,深木无言,清华印象,水木记忆。

  “静水流深,深木无言”,正是在清华园的那段日子,我深刻地感知到了什么是生命中的际遇与契合。我心底的泉眼也涌出这样一句受用终生的生命禅。(李林哲/南华中学)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