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难忘的联大三年

2008-03-03 |

李倬

  我是194310月到达昆明的,那时联大招生已过,新生早已开学。我便向校方说了假话,称是自敌占区来的,并交了一份假证书,说是山东惠民中学高中毕业,自敌占区来时路远,误了考期。先修班主任李继侗教授收留我进先修班学习。学习一年后,因成绩合格,便保送联大一年级。

  取得联大的正式学籍以后,我高兴极了,同时自己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联大的三年中,生活完全靠公费——“贷金”。所谓贷金者就是管吃而已。偶尔月底有点伙食尾子,也无济于事,毫无其他经济来源。有时取得一个“兼差”的职位,以补生活之急需,那算是非常幸运的事了。1944年的暑假,经济系的同学任光给我介绍了一家寄卖行,到那里当售货员。议定管吃饭,每月还有工资若干元。没问若干是多少,我就慨然应允了。谁知一个月过后,一文钱也不给,老板说生意不好,这个月发不出工资,于是我就不再干了,很是扫兴。但也有一点安慰,就是增添了一个经历:当过店员。虽然仅一个月,但也尝到了当店员的滋味。

  联大的壁报,大约有二三十种,这是形势的需要,斗争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也不甘落后。1945年春,李忠(政治系)、孙树梓(地质系)、陈冠商(外文系)和我,也成立了个壁报社,取名《春雷》。按规定要请一位教授作导师,李广田教授是我中学的老师,我便去请他作我们的导师。《春雷》的版面不大,文章的质量也不算高,但火力却是比较强的,抨击的对象也准,配合学生自治会的工作也比较得力。

  1945年的下半年,同班同学何杰找我谈话,劝我参加民青”(民主青年同盟),话并不多,只说是一个秘密青年组织。我心想何杰同学怎么不告我该组织情况、负责人是谁、它的任务是什么?而这些搞不清,我就有点疑虑,不想参加。便告他:我考虑一下再说吧。此后何杰就没再找我,我也没找他。说实话,我当时还有个想法,就是要是地下党找我该多好啊。当时我认为联大肯定有地下党,也一定要发展党员。后来才知道确有党的组织,但那时已确定暂不发展党员。当时只想参加党而不愿参加民青的想法,我从未告诉过别人,现在想起来,这个想法也太天真了点,使我后悔莫及。19451125日晚的时事晚会后,大家对反动派的捣乱,非常气愤。学生自治会的同学、民青的同学,还有几位进步的同学集合在一个宿舍,当时我也参加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气愤万分。于是便决定明天起开始罢课,以示抗议。随即作了简单的分工,有的写罢课通知,有的去取上下课敲钟用的那段钢轨,有的明早在校门口把守,告知来上课的教授和同学们,最后决定由我负责告知女同学。我便约同班同学冯远程一同去完成这一任务。我走到进城的豁口处时,有军警站岗,不准通行。我们只好绕道大西门进城。到女生宿舍后,找到陈雪君同学,告知她明天起开始罢课,请她转告所有女同学。根据当时的情况,完成这样一个简单的任务,也是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所以当时我俩也感到莫大的欣慰。

  自19451126日开始罢课到一二·运动和四烈士的出殡活动中,我参加了许多工作,如动员中学生罢课、做街头宣传、卖罢委会通讯、卖学生报等等。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罢课开始后,两天两夜忙得顾不上睡觉。二是罢课后印刷罢委会的通讯及各种传单等,用纸量较多,由我负责到正义路去购买,每天跑好几趟,而且要伪装成老百姓,路上要与送纸的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保证了罢委会的用纸。为了保证不出问题,经常换人。

  复课后的一件大事,就是学生自治会的改选。协商候选人的名单时我也被提名。在这个紧要关头,反动派又出来捣乱,采取惯用的手法,看着谁有可能当选,就贴出大字报,造谣说××是共产党派来的,说我是共产党的支部委员,还说其他候选人是共产党的什么人。最后,选举结果是我当选为学生自治会的理事。

  学生自治会的工作就是做好“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出殡的工作和协助学校做好复员的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而繁忙的。我是19467月初倒数第二批离校的。当时都是乘坐卡车,下面放行李,行李上面坐人,每车20多人。我的任务是作一辆车的车长,一路负责大家的食宿和安全等问题。一路艰辛,总算顺利、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北平北大四院。

  总之,在联大的三年当中,工作学习特别紧张,生活特别艰苦。长期住在美国的林语堂先生路过昆明时,看到这种现象,在演说中惊叹道:“联大师生在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回想起来,在这三年当中,我没到过西山,更没去过石林。现在看来,好像是笑话。但在那时,是很平常的事,其他同学也大多如此,虽然是因为没钱所致,事实上也没有那个要求和情趣。总起来讲,联大的三年,除在先修班时,每天起早贪黑,认真地读了点书外,大一大二两年,并没有工夫认真读书,说穿了只是应付考试及格而已。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那种形势下,每门功课都能考试及格,不被降级或除名,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闻一多先生曾说过: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与和平,我们昆明青年,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在联大的三年中,在“民主堡垒”中的爱国、民主思想的熏陶下,在地下党和民青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并在工作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为此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扪心自问,颇感自慰。

(转自:中华读书报 2008123日 此文为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供稿,系专题回望西南联大之十八)

相关新闻

  • 242012.11

    难忘的联大三年 ——李倬

    我是1943年10月到达昆明的,那时联大招生已过,新生早已开学。我便向校方说了假话,称是自敌占区来的,并交了一份假证书,说是山东惠民中学高中毕业,自敌....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292016.06

    商务印书馆老编辑忆李赋宁、许国璋、王佐良

    就以我本人在我馆工作30年期间,曾经接触过或者与之有过一些渊源的英语界作译者来讲,其中便有许多不仅学术造诣深湛而且对我馆也很有感情的专家学者,他们都给....

  • 182016.05

    商务印书馆老编辑忆李赋宁、许国璋、王佐良

    就以我本人在我馆工作30年期间,曾经接触过或者与之有过一些渊源的英语界作译者来讲,其中便有许多不仅学术造诣深湛而且对我馆也很有感情的专家学者,他们都给....

  • 232024.09

    郑文会:旧报纸的一角,70年前的回忆

    眼前是一张发了黄的旧报纸的一角,这是1954年8月15日当时的《东北日报》的一角,这是全东北地区当年高考的录取名单——关于北大、清华、北师大的录取名单。北大不全,还缺物理系、化学系、数学系、中文系、外语系。如今整整是70年了,但我的记忆仍然是那么清浙晣。一、1954年,东北地区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时面临的新局面1954年夏天,我正在东北师大附中高中三年级即将毕业,和东北地区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一样正面临空前的变化,我...

  • 092021.03

    “学人本色、士人情怀”,钱端升的自述

    1990年1月21日,钱端升先生去世。提起钱端升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无论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还是中国政法大学,都把他视为这些高校中政治学、法学这两门学科的奠基性人物。尤其当提起中国政法大学时,这座法律界的最高学府,就是由钱端升先生受命筹建的。他十七岁考入清华,二十四岁就从哈佛毕业,在法律界是泰斗级的宗师,共和国建国以后的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也有他的参与。“大家小书”最新的《政治的学...

  • 202019.09

    征调为军事译员

    本篇选自《浴火重生——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胡国台着,作者为中研院近代史副研究员,著有《刘真先生口述史》等,现居台北。

  • 232019.05

    同学挚友一生——记冯秉铨和梁方仲交往片段

    在清华时先父已与王力伯伯认识。而冯伯伯更是先父同级不同系的同学,在校时已相当稔熟,1944—1946年他俩又在美国哈佛大学一起生活学习,可谓相交甚深。....

  • 132009.08
  • 082022.11

    刘跃进: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