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院系介绍 建筑学院

2008-02-01 |
从梁思成先生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居者有其屋”,到吴良镛先生孜孜以求、不断实践的目标——“安得广厦千万间”;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体形环境论”,到吴良镛先生开创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六十多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和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一、学院概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下设4个系、8个研究所和3个跨院系科研综合体。4个系即: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8个研究所为: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建筑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3个跨院系科研综合体为: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此外,还有学院规划设计实践的基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三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建筑学院也是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评为第一名。2007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目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有在校学生1126人,其中本科生525人,硕士研究生601人,博士研究生322人。学院在职教师103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40人。教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吴良镛(两院院士)、关肇邺、李道增、江亿。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3人,占61.2%,具有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者56人,占54.4%。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热爱教学和学生,注重教书育人,富于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院风。近年来,学院改革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二、历史沿革
194610月,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努力下,清华大学在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并担任系主任,吴良镛为助教,系馆借用旧水利馆二楼。建筑工程学系招收第一班学生15人,学制4年。1947年梁思成赴美访学回国后,建筑系更名为营建学系,取《诗经》“经之营之”意。营建系不仅重视建筑设计和规划,还重视相关的管理和经营,赋予建筑学以广义的内涵和任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并入清华,正式更名为建筑系。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随之加强,系馆由水利馆二层迁至清华学堂。1970年建筑学专业曾一度被取消,直至1978年恢复。
1988年,建筑学院成立,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4月,原暖通空调专业从热能系进入建筑学院,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10月,成立景观学系,至此形成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交叉融贯的学科架构。建筑学院主要用房在建筑馆和旧土木馆,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另有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大楼3000平方米。
三、人才培养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清华建筑学院根据建筑学学科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教育理念和思想,并不断将这种传统继承和发扬。
早在1947年,梁思成先生就率先在建筑系倡导“体形环境”理论。基于这样的理念,建筑系更名为营建学系。营建系以融通理工与人文为宗旨,同时强调社会科学,重视从广阔的历史中探寻建筑发展的规律,通过“博”而“精”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的艺术修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树立“住者有其房”的职业使命。
进入新世纪,吴良镛院士又发展了“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建筑学院在坚持清华特色与创建世界一流相结合的办学目标指导下,以培养职业建筑师、规划师与科学帅才为目标,在建筑教学中,注重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与建筑理解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在“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的学科架构下,建筑学院已经形成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育人模式,以及六年制本硕统筹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1946年成立至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培养了4500余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建设岗位上、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辛勤耕耘,涌现出了一批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学术名家,造就了一批中国各个时期建筑事业的领军人物和各相关单位的骨干人才。
四、学术、科研成果
六十多年来,建筑学院实行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方针,将学术研究与设计规划创作紧密联系,针对国家城乡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在建筑学学科的各主要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使整体水平处于学术前沿。
梁思成教授、林徽因教授率领的团队,完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设计实践、提出的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北京宪章》等,已经成为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成果乃至世界建筑界的标志性事件。
学院承担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广泛。此外,学院还有数十项研究与设计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设计奖,可谓硕果累累。这其中,有关肇邺院士主持的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项目,有李道增院士完成的剧场史研究,还有江亿院士在建筑节能领域所取得的丰厚成果等等。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中国建设事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继承传统、保持特色,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筑学院。
下图为吴良镛教授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工程。该工程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首次颁发的优秀建筑奖金奖等多项奖励。能源危机与应对战略

(《清华人》2008-1期)

相关新闻

  • 182020.08

    今日清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清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82020.08

    今日清华:清华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标志性阶段成果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62023.06

    想念我们的吴冠英老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92024.08

    百又十三载 清华正青春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1.09

    各届校友汇聚清华 贺母校110华诞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82024.11

    中轴线:清华人用15年作答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62021.06

    一颗清华心,两段奥运情——专访北京冬奥组委刘玉民校友

    刘玉民,1985 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90 年进入原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工作。2008 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时期曾参加场馆选址规划工作,现任北京2022 年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

  • 172021.07

    贺克斌:碳中和的未来之变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12020.08

    校庆纪实:各地校友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16.1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喜迎建院(系)70周年

    匠人营国七十载,继往开来新跨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喜迎建院(系)70周年同期举行“继往·开来——清华建筑教育70年与当代中国”研讨会 10月22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院(系)70周年纪念大会在大礼堂举行,“继往·开来—...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