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北院幽深香如故

2007-04-19 |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院幽深香如故
作 者: 发布日期:2007-04-19

●史 轩

 

 酷暑初消北园深,小雨偶来草地淋。劲风古柏在歌晚,石堆山脚展现新。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花台透露红珠落,彩蝶双飞护粉尘。清华北院的幽雅景致与人文意境,触发了这首题为《北院幽深》的佚名诗作,传留至今。

 清华首批建造的教员住宅

 北院住宅区,位于清华图书馆迤北,是清华创建前首批开工建造的高标准教员住宅。它由墨菲(H. K. Murphy)等美国建筑师设计,与清华学堂、一~三院、同方部同期兴建,1909年开工,1911年竣工。其8栋住宅与1座会所呈7形分布,为单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建筑面积3484平方米。每栋住宅有房间5个以上,客厅宽敞明亮,南向朝阳为整面玻璃窗,与向外延伸的廊窗相连,室内卫生设备齐全。后院附建家务侍服人员用房。

 北院幽深,不仅在于其时代久远与柏竹清幽的环境,更负载着清华百年历史。清华最初作为留美预备学校,中国教员与美国教员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美观的北院住宅主要供美籍教员居住,被讥称为小租界美国地。中国教员则困居旧舍或苦于无房,为争取平等居住权组成清华教职员俱乐部清华华员大学会,要求学校添建住宅。至20年代中期,学校陆续建成南院、西院住宅,教职员住宅紧缺的矛盾才得以缓解。

 随着清华改办大学以及民族教育独立进程的推进,中国教员逐渐成为清华的主要力量,北院转为一批著名学者的居所,梁启超、叶企孙、萨本栋、陈岱孙、施嘉炀、蒋廷黻、王文显、陈福田、叶公超、浦江清、朱自清、黄子卿等30余位教授相继成为这里的主人,北院幽深的文人意境缘此而生。

  梁启超与北院2号

 1925年9月,梁启超与家人正式住进北院2号,度过了由政坛返归学术人生的最后三载。

 国学研究院要求导师常川驻校,梁启超每星期大抵须在城中两日,余日皆在清华,潜心授课,编著讲义,引导学生治学方法,谋划清华事业的发展,各种学术事务十分繁忙,如其所言:我到了清华,节劳到底是不可能的。当时,其子梁思成、梁思永正在高等科读书,同级的顾毓琇曾被邀至北院寓所用餐,纵谈古今。1928年6月,梁启超因便血旧症加剧而辞脱清华事务,转入协和医院诊治,半年后因医疗事故辞世,清华毕业各研究生全体素服,虔哀祭悼

  叶企孙与北院7号饭团

 1925年,叶企孙受聘主持创建物理学系,由东南大学迁入北院7号,一住27年,直至1952年调入北大。据叶铭汉回忆,北院7号坐北向南,共四室一厅(南向三间,北向两间)。南向中间是客厅,约20平方米;东边的书房与卧室相连,书房约10平方米,卧室约20平方米。西边两间分别朝南和朝北,各约15平方米,房子的北面有厨房和工友住房。

 叶企孙让自家厨师将厨房办成了小食堂,留学回国的年轻教师常来进餐,借此交流思想、议论校政,教授治校的思想渐显端倪。这批青年教授以叶企孙为中心,包括施嘉炀、陈岱孙、萨本栋、萨本铁、金岳霖、张奚若、钱端升、叶公超等,逐渐形成北院7号饭团,成为推进清华实现校政民主、教育独立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这里还是缓解教师困难的家。1927年,陈岱孙留学归国任教清华,一时无处栖身,曾住此长达五年。这里也是一批清华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活动中心;抗战胜利清华复校后,住所西边两间实际成为学校的临时客房。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在此居住十多天;1948年,钱三强回国任教清华时近两个学期住在这里。

  叶公超与竹影婆娑室

 1929年秋,叶公超任教清华外文系,住北院11号。他在南窗外种植了毛竹,赋名寓所竹影婆娑室,并请著名诗人、文学家黄晦闻题写横额。叶宅书架遮满墙壁,直抵天花板。正如他在《买书》一文中所述,1933年我曾把个人的书放在三面书架上,一面是要读的各种书,一面是备查的参考书,再一面是既不读又不查的书。三年后,三面书架上的书已不分彼此了,同时放不下的书又占了一整面墙的架子

 书架上最耀眼的是十余册红皮脊烫金字书——《兰姆全集》和《兰姆传》,这是1931年6月胡适、温源宁等10位老友送给叶公超、袁永熹的新婚礼物。在叶公超心中,书是有生命的东西,有脉搏有感觉的朋友。他的学生常风晚年时常忆起:恍惚是坐在清华园北院的竹影婆娑室里,恭听先生手里拿着我的稿子,一面给我讲说,一面用铅笔在稿子上画××的情景。1936年7月,胡适邀请叶公超到北大任教,遂迁入城内地安门西大街前铁匠营五号。

 如今北院建筑多已不存,惟北院16号朱自清旧居孑立于校河河畔,遗址成为一片芳草地。那起伏的草坪、绿荫下的长廊和如故的花香,续写着北院的幽深。

(http://news.tsinghua.edu.cn)


附 件: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