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探幽揽胜清华园

2005-09-20 |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探幽揽胜清华园
作 者: 发布日期:2005-08-16

  90多年前的一天,天高云淡,清廷学部员外郎范濂源带着几名随从,来到皇家园林———道光皇帝赐予五子奕(讠宗)的“小五爷园”的正门,只见清廷军机大臣,中堂尚书那桐手书“清华园”3个大字赫然于乳白色的石门之上。进到园中,道旁两棵万年古柏,林荫之间光斑点滴。范濂源看罢此园,心中甚是欢喜,于是奏请皇上建校于此。经几番周折,于1914年4月1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来源。

  白驹过隙,岁月荏苒。90年后,笔者沿着范濂源走过的足迹,走了一遭清华园。行程是从二校门开始的。二校门就是当年“小五爷园”的宫门。这是一座青砖玉石砌成的大石门,在阳光的折射下,显得神采奕奕,气宇轩昂。一道拥有着完美弧度的大拱门之上,镌刻着苍劲的“清华园”3个大字,字体浑圆,浑然天成。大拱门两侧各有一个精雕细琢的小拱门静静守立。这座乳白石料砌成的风格古朴的宫门,虽历经岁月磨砺,仍高昂耸立。

  与二校门遥遥相对的,是一幢城堡式的建筑,那就是清华大学的大礼堂。其间隔着一块巨大的草坪和一段长长的林荫路。走近大草坪,我发现一块雕刻精细的日晷。这是一个古代的计时器。它曾与朝升夕落的太阳一起计算着清华园走过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次明明灭灭。日晷的底座清晰地刻着“行胜于言”的中文以及拉丁文的翻译,而这句话早已成为了清华学子修身养性的至理名言。

  离开日晷,向右边走去,一块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在大草坪的东南角,细读上面的文字,才发现原来草坪东南角的这幢大楼就是著名的“清华学堂”,而这个称谓正是清华大学最原始的称谓。这是一幢样式新颖别致的二层楼房,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德国古典的风格。楼正面和顶墙都被涂成白色,而其它的部分则一律是灰色的青砖,未经丝毫的粉饰,颜色对比简洁明快,线条清晰自然。可是,就在这样一幢简单装饰的二层楼里,承载了几代清华人都不愿提及的沉重和悲凉。著名的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在这儿会聚。而就在1927年夏天,王国维“感于世变”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清晨还到这儿交代完事情,然后就从大门口乘上人力车去颐和园投了昆明湖。一代国学大师就是从这儿诞生的,又是从这儿出发走向陨落的。这是清华无法弥补的损失,更是中国整个那段历史的悲哀。如今,清廷军机大臣,中堂尚书那桐的“清华学堂”4个大字仍赫然镌刻于楼房大门外正额之上,昭昭之字不带一点悲凉与创伤,但或多或少让人体会到了一些沉重与惆怅。眼前的清华学堂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完整的清华学堂,但它其中蕴涵的故事仍然百折千转,其中诉说的情感依然荡气回肠。

  早就听说清华大学过去祭孔的地方———同方部,就在清华学堂的后面,于是沿着清华学堂紧靠草坪的一侧走过,绕过长长的青砖墙,果然,一幢刻着“同方部”3个字的矮楼扑入眼帘。“同方”两字源于《礼记·儒行》中句:“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于是同方部便就成了“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这是一座灰砖墙,红瓦坡顶,欧式风格的楼房。从临街一侧看去,显得格外的平常和陈旧。而在南侧,丛丛翠竹和茂盛的灌木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谁能想象就这样一幢其貌平常的建筑,当初曾一度成为学校的礼堂,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8月27日作为祭祀孔子的地方。怀着对孔子圣人的景仰,我绕着它静静地走了一圈,发现所有的门都严严实实地关着。陈迹斑斑的门,锈迹点点的锁,伤痕累累的墙,记录下了凝重的历史,无尽的沧桑。

  回到草坪旁边的路上,走不多远就来到了大礼堂的面前。这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的混合建筑。圆顶铜门,门前四根汉白玉石柱,两丈多高,拔地而起,两人合抱方可围拢,其势恢弘。礼堂有3个圆拱形大门,经过70多年的日晒风吹、雨侵沙蚀,几乎丝毫无损。而门上部的圆拱均有粗细搭配的十几根钢条拼凑出一副灵动的图案,倒是使得礼堂在朴素端庄之中又夹杂了一丝活泼和生动。每个正门上方都有一个巨大的窗子,显得大气磅礴。礼堂顶上是一个突起的大圆,使人一眼看去便想起安徒生童话中的古城堡,大圆四周各堆砌了一块巨大的三角形砖墙护卫那个完美的圆弧,使得整个礼堂别有一番异国情趣。

  在清华近百年的校史上,大礼堂是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多少次反帝爱国行动从这里酝酿出发,又有多少次胜利凯歌在这儿齐声奏响。这儿是一代代清华学子豪气迸发的地方,这儿又是一代代清华学子激情沉淀的地方。这儿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述,这儿有太多的感情值得抒发。可是此时此刻,三扇铜门紧紧地关闭着,曾经的怒号、欢笑、叱骂、喧闹都在此刻凝结了。我虔诚地走向前,抚摸那挺拔的石柱,抚摸那结实的铜门,抚摸那整齐的红砖,仿佛一下子触摸到了那一颗颗律动的心脏,和那些激情跃动的心脏深处敲击的历史最强音。那是清华园永恒的旋律,是清华园永远无法消逝的震撼。在这样一个完美的“城堡”里,包容的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最深沉的忧患和最热切的爱恋,是对整个国家最深刻的期许和最圣洁的祝愿。沿着右边的路前行,经过一座小石桥,就能看到一片大树掩映中的图书馆旧馆。现在的图书馆有新馆和旧馆两个部分,旧馆是早期的建筑。这座建筑远望去就像一只巨大的老鹰,张开了巨大的双翼准备振翅翱翔。果然是杰出的建筑学家,与梁思成并称“南杨北梁”的杨廷宝先生能够设计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建筑。一代代清华人正是在这儿汲取先哲的思想和智慧茁壮成长。

  这样一个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七七事变”后清华园沦入倭寇手中之时,竟被他们用作外科病房。日本人以为截断了清华学子的精神食粮,把它作为医治侵略者伤兵身体的地方,就可以推翻清华人的精神支柱。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艰难困苦、国耻家仇才使得清华人更加勇敢顽强,无私无畏,大义凛然地投身抗日救亡的行列。


  新馆是1991年建成的,采用了与清华早期建筑相一致的红砖、灰瓦,并在风格和尺度上与老馆相谐和,新馆的主体部分也适当北移并将低层部分布置在前方使其不致于太突兀,在设计上也不追求豪华气派,未使用高档装修材料。新馆和旧馆建筑风格上的浑然一体,不单单只是说明后来的设计者匠心独运妙手天工,更是说明了清华人对于历史、对于环境的尊重和对于先贤的无限崇仰和缅怀,这不仅仅在于言传,更是印证了“行胜于言”那句响亮的口号。

  科学馆在大礼堂的西南方,与同方部遥相对应。科学馆建筑结构先进,材料质地坚固。这儿保存下清华理科最古老的记忆,这里也成为了后来清华理科辉煌的发源地。一大批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诸如钱三强、王竹溪、钱伟长等都是从这儿走出来,走进中国尖端的科技发展队伍之中的。

  从科学馆一直沿路走,路过第二教室楼,从南侧小路拐过去,过小石桥,不远处便可见一座很富古典气息的庭院,庭院门口有两只巨大的石狮子一左一右护卫着这座雕栏玉砌的“宫殿”。走到门前,可见门上额有一块匾上书“清华园”三个大字,据说是咸丰皇帝御笔亲题的。这道门当初是皇家园林中的二宫门,而这儿在清朝曾是皇室贵胄们别居享逸的地方,如今成了校领导的办公重地。恰好我到来的时间是对外开放的时间。进来这道二宫门,便是工字厅,也就是当时的工字殿,这个名字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前后两个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个“工”字。院内曲廊回合,奇花异石,蔚然深秀,路两旁修葺整齐的小树丛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雕栏玉砌的小走廊,红绿相间,廊壁上精雕细琢,呈现各种各样的图案,美不胜收。

  与工字厅一巷相隔,有一处独立的庭院,称“古月堂”,它正面的垂花门至今完好无损。这所庭院建于道光二年之后,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1928年开始招收女生,这里被辟为女生宿舍。古月堂见证了清华园最早的一批女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的最初历程,而它也因为有了这样一群特殊的房客而变得格外闻名。在这批女生进来之后,学校开始筹建女生专用宿舍,并且于1932年静斋建成后,全校女生和部分女教师迁入静斋住宿。说起静斋的名字的来源,是源自《大学》各目,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国治而后天下平。……”明斋最早建立,然后是后来的一系列“新”、“善”、“静”、“平”各斋,这就是静斋的由来。

  循着清华园和古月堂之间的小径绕到工字厅的后面,是一个荷塘,沿着南边的小径走,依依垂杨之中一幢清晰秀雅的建筑镶嵌在山水之中。这就是清华校友们常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的被称为清华园“园中之园”的“水木清华”,这一带的景色设计独具匠心,四时变幻的山林环拢着一泓秀水,幻妙的山水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垂柳袅袅,荷叶飘飘,浮萍依依,美轮美奂。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一变成为“水木清华”区的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有记载是康熙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应出于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代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书写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彩往东西南北来去淡荡洵是仙居。”春日柳絮随风狂舞,夏日老翁闲情垂钓,秋日情侣湖畔密语,冬日冰湖银妆素裹……水木千年长清华,云是先朝故侯家。

  但使弦歌无绝响,水木清华自千年。


附 件:


相关新闻

  • 262016.03

    清华园重聚

    清华园重聚(环21)

  • 072016.06

    回归清华园

    1946年10月10日,静寂荒凉的清华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自从1937年秋离开秀美的清华园,师生们再度聚首于此,举办复校开学典礼。

  • 292016.03

    我与清华园

    我始终觉得清华园最经典的还是老校区,清华学堂、大礼堂和草坪前的日晷还有一教等,构成了永恒的学园。我特别爱到清华学堂上自习,尽管灯光有些暗,但人均面积很....

  • 072017.09

    方志刚:梦回清华园

    五载清华园,频频入梦甜。 梦里岂觉苦?往事动心弦。 漫步银杏道,倘佯荷塘边。 欢笑盈斗室,攻读伴群贤。 自从挥涕别,明珠播周天。

  • 222021.07

    彭珮云的清华园岁月

    解放战争时期,彭珮云曾任清华大学中共地下党“南系”支部书记、党总支委员。北平解放后的1949年3月,不到20岁的彭珮云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

  • 042023.09

    在清华园遇见傅先生

    四月,清华园最美丽的时节,山朗水涨,花木葱茏,灵秀之气,堪比江南。2023年4月15日,“纪念傅璇琮先生诞辰90周年暨《傅璇琮文集》发布会”在人文楼举行。高朋满座,胜友云集,这是“有史以来清华园内古典文学学者最多的一天”(孙明君教授语)。躬逢盛会,聆听各路专家宏论,那全场满是爱意的缅怀之情,加深了我对先生道德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让我再次忆及与先生交往的那些日子,也强烈地感到,是该写一...

  • 182017.04

    秦晓鹏:清华园颂

    荷红柳绿水涟涟/林木隽秀碧空蓝/莺歌燕舞丛中戏/书声朗朗随风传/西区馆堂亭阁美/现代楼宇向东延/人间仙境犹如是/钟灵毓秀清华园

  • 282016.10

    泰戈尔访问清华园

    “吾人居此霭祥可爱之乐国,得聆此诗哲环琦之高论,不禁心旷神怡,觉天下事无事不乐,天下物无物不美矣。”这是1924年清华学生在清华园亲炙泰戈尔的感受。抒....

  • 302023.08

    赵元康:我与清华园车站的缘分

    最近,北航西门外沿着京张铁路新开辟了一个公园,以经历了百年风雨的老清华园车站为核心,南起知春路向北,过北四环路直达五道口。清华园车站修建于1910年,是京张铁路出西直门站后向北的第一站。现在,修缮后的清华园车站旧址也正式对外开放,旧址内还有展览。我看了展览,又想起不久前,《北京晚报》曾刊登的一篇文章《清华园火车站与清华大学师生》,这些勾起了我早年的许多记忆。2023年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后开放。...

  • 292010.06

    清华园名人故居胜因院

    姚雅欣(教) 董 兵抗战胜利从昆明复员后,由于日本侵略者对清华园的严重摧残,学校在接受校产的同时,面临修复原有旧住宅和建设新住宅的双重任务。与此同时,国家百废待兴,清华大学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急迫而且艰巨,新生数量骤增,教师队伍须随之扩大。胜因院住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成的。 落成时的胜因院住宅外景 胜因院住宅总平面图(1947) 学校通过对原有住宅的修复和合住计划的推行,据统计,清华大学教...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