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发展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

2004-04-14 |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发展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4

冯友兰(教)


我有一个想法,清华由游美学务处发展到现在,其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过程,是中国近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清华校史不仅有一校的意义,而且反映中国近代学术逐渐走向独立的历史。我能在这个过程中出过一些力,觉得很荣幸的。我在清华的几十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代。

清华是庚子赔款的产物。说到退款办学,并不是美国有一大堆现款退给中国。中国庚子赔款也不是一下子就赔出去的。中国是一下子赔不起的,而是以海关关税作抵押,分年用关税去赔款。所谓退款,是美国在它每年所扣留的那部分关税中拿出一小部分钱还给中国。当时商定必须将这些钱作为中国选送留学生到美国学习之用,其用意就是送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一点知识,回来后可成为美国的代理人。

先是派留学生,在清华园设了一个办事处,我到清华时,工字厅还称为游美学务处。派留学生用不了很多钱,多余的钱怎么办?北洋政府想了一个办法,成立基金会("清华学校基金委员会"),基金会下设一董事会保管基金。董事会有美国董事,有当时外交部的官员,还有中国教育界人士和美国在中国办教育的人。基金会的钱主要还是由美国公使掌管,派考留学生由外交部承办。后来觉得派留学生到美国去学习,有一部分学问在国内也能学到,可先在国内学,于是就创办了清华学堂--留美预备学校。以后又进一步,觉得美国大学不过如此,中国教育界认为中国可以自己办大学,要把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中国自己的大学,这就是清华大学。这三步,先是派留学生,后来是留美预备学校,再到清华大学,这就是清华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后改办成清华大学这一段是重要的。

当时,在清华内部对改办大学是有要求、有准备的,有改办大学的计划,在清华学校成立了大学部,做了办大学的准备,而且有一部分已经办起来了。但是,当时的外交部和北洋军阀政府不支持,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计划被压下来了。

罗家伦到清华后所办的主要事情,就是加紧实现和推动清华学校改办大学这一阶段,这是他在清华所做的贡献,罗家伦到清华来完全是依靠政治关系。那时候罗家伦和我们还都是中青年,在学术界没有声望、也没有地位。罗家伦是蒋介石的秘书,蒋介石叫他来当清华校长,罗家伦受命到北京来,当时他只带了一个秘书,并没有带一个什么班子。他和秘书两个人来后就在北京组织班子,包括他、他的秘书、杨振声和我,这四个人就算是他进清华的班子。罗家伦凭藉南京政府的政治力量来到清华,到清华后发表了一个讲演,提出"四化":学术化、民主化、纪律化和军事化。头一条是学术化,他提出要动用基金扩建图书馆、建造生物馆,这个计划得到校内多数教授的拥护,但遭到当时外交部和基金会美国董事的反对。教授会支持罗家伦的计划,帮助罗家伦跟基金会和当时的外交部斗争。罗家伦凭他当时的政治地位,他能跟蒋介石直接说话,要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撤消董事会,将清华从外交部管改到由教育部管,这在清华当时是大快人心的事。

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撤消董事会,把清华从外交部管辖改为教育部管辖,并将清华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这就从法律上、从政治上解决了多少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完成了自办清华大学的最后步骤。

罗家伦在清华所做的学术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教师的地位。原来清华学校属外交部管理,校长由外交部派来。那些官僚们把清华学校看作外交部的一部分,在清华任职好似外交部的官,那时清华学校职员的地位比教师高,职员的工资也比教师高。罗家伦在校内做的第一步改革就是降低职员的地位、降低他们的工资,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的工资。当时,一般学校称教师和职员为"教职员",但在清华却叫做"职教员",表示清华的职员的地位比教师高。罗家伦到校后把"职教员"这个名称改过来了,也称为"教职员",给教师发新聘书,工资都提高了;对职员下委任状,工资则降低了。这就是他的学术化的第一步。

第二,提高中国课程的地位。当时清华学校重视西方学问的课程,轻视中国学问的课程,学生亦是这样。罗的改革就是提高中国课程的地位,提高到与西洋课程同等的地位。

第三,压低洋人的地位。那时候,洋人、洋教员在清华处于比中国人高一等的地位。在图书馆北面的住宅区(北院)盖的都是洋房,外国教员都住在那里,当时称为"外国地"。中国教员住在西院住宅区,是中国式房子,与北院洋楼相比简陋多了,中国人是很不平的。当时发生了一件事,一个教音乐的荷兰人在教钢琴时,对学钢琴的女生有失礼的行为。罗家伦就借此机会将这个荷兰教员解聘了,要他马上离开清华。由于清华与外国教员签有合同,而那个荷兰教员的合同还没有期满,因此有人担心解聘这个荷兰教员会引起国际交涉。但是,罗家伦坚持要把他解聘,说应尊重妇女,对妇女有侮辱的行为,这无论是在哪一国的法律上和道德上都是不允许的。罗家伦给荷兰公使写了一封信说明原委,荷兰公使也没有话说,荷兰教员就走了。这件事对洋教员是个打击,将洋教员的气焰压下去了。

第四,开解女禁。那时国内大学不收女生。罗家伦是在暑假到清华的,正值清华招生,他在招生启事上添了一句:男女兼收。在清华校园内将古月堂作为女生宿舍,还请了一个管理员。这在全国各大学中开了一个先例。

在清华,在中国近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中,罗家伦就办了这些事。当然,这是大势所趋,即使没有罗家伦,也终会要实现。不过凭其政治上的地位,把这个过程推动了一步,办得很痛快。

后来,罗家伦离开了清华,其真实原因是南京政府在北京的政治力量没有了,他失去了依靠。原来北伐先到济南受阻,后又往北进,蒋冯阎三家联合起来。当时蒋冯阎联合是有条件的,蒋介石的军事力量不到北京,在军事上北京为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不过阎锡山承认蒋介石在政治上能管北京的事。以后的事态发展就是这样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蒋介石能派罗家伦到清华来当校长,后来,蒋冯阎三家分裂了,冯阎联合倒蒋,南京政府的政治势力不能达到北京,这样罗家伦就失去了依靠的基础。那时候,清华是个有权的地方,阎锡山方面有许多人想要抓清华,但是阎锡山没有什么名义可以派清华校长,所以就鼓动一些人反对罗家伦。清华学生很明智,学生开会讨论反对罗家伦,经过很多辩论,后来还是没有通过。由于南京政府的政治势力达不到北京,所以罗家伦辞职了。接替罗的是乔万选,他是阎锡山的人,是来接收清华的。清华学生很明智,把他拒绝了。此事的发展是很清楚的,这就是罗家伦离开清华的真正原因。

总之,清华发展的过程就是近代中国学术走向独立的过程,这是大势所趋。


附 件:


相关新闻

  • 112020.11

    徐义生:书生亦有力报国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泰斗徐义生先生为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

  • 102022.03

    杏坛传奇——清华国学研究院始末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原本是相对“西学”而言。五四前后,一方面人们对新思想、新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国固有文化”,继承、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重拾...

  • 092017.05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向何方”暨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人才培养85周年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为庆祝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暨车辆工程人才培养85周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4月29日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的高峰论坛,就新的历史阶段....

  • 312019.10

    纪念︱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今年适逢陈先生逝世五十周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院”)和三联书店在静园二院联合组织召开了“‘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 042023.05

    石富:《新时代中国青年·烈火骑士》雕塑创作过程

    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高温干旱,不仅龟裂了农田,干涸了河流,还让重庆多地突发山火。我的家就在缙云山脚下。北碚山火发生时,我的内心惴惴不安,山火无情,如果控制不好,它对动植物的毁坏,对人员的伤害,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我立马给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退休老教授戴政生打电话,当时老先生由于年龄偏高也不能去现场救援,只能在嘉陵江边做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这是重庆特殊的救火现场,数量众...

  • 092023.05

    清华大学携手北美清华教授协会举办第四期教师发展云沙龙︱畅谈大学教师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

    芳菲四月,袅袅春光。恰逢清华大学112周年校庆之际,4月28日上午,在海内外校友的倾力支持下,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携手北美清华教授协会(TAAC),以“行稳致远——大学教师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为主题,举办第四期TAAC-THU教师发展云沙龙。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路明与北美清华教授协会(TAAC)会长、华盛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讲席教授王印海参加活动并致辞。李路明致辞李路明在致辞中代表清华大学,向长期以...

  • 072022.04

    中国近代杰出的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燕树棠

    燕树棠(1891-1984),字召亭,河北定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武汉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清华大学法律学系、政治学系教授暨主任,抗战时期曾任西南联大商法学院教授暨法律系主任。一1891年燕树棠出生于河北定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幼时酷爱学习,跟随父亲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也体现在燕先生后来的文章中,他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制度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天人合一”“人...

  • 082020.09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专项基金成立 助力“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发展

    9月3日,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专项基金成立仪式在丙所会议室举行。该基金由我校校友、新英才控股集团董事长兰春捐资发起设立,由我校校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担任基金管委会名誉主任,将聚焦在母校文化创意领域的科...

  • 122020.08
  • 112022.03

    甘博的清华视角——近代中国教育剪影

    1840年的鸦片战争撬开了古老中国的封闭大门,近代中国的历史由此展开。在曾经用摄影术撩开近代中国社会原始面纱的一批西方人中,美国人西德尼·D·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无疑是兼具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标签的唯一人。西德尼·D·甘博(1890年-1968年)在中国(1918年前后)甘博富裕的家庭背景使他有机会在1908年时与父母一起到中国旅行,从1917年到1932年间,甘博又三次旅居中国,到访中国十几个省...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