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教育史上的长征——湘黔滇旅行团(下)

2019-01-04 | 来源 公号“西南联大博物馆”2018-04-28 |

一、顺利入滇

4月19日,旅行团经胜境关进入云南,到达滇东门户平彝县(今富源县),团队集队整齐进入县城。在这里,县长亲自迎接,师生受到了热烈欢迎。

曲靖县城居民以悬挂国旗的方式欢迎旅行团的到来。

云南省政府这时也派出汽车前来接送行李,这大大鼓舞了旅行团师生们的士气。

二、抵达昆明

4月27日,旅行团到达大板桥,第二天便可入昆明。团长训话后,队员们在庆幸顺利到达目的地时,回忆起沿途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

1938年4月28日,历尽艰辛,队伍终于到了昆明,在东郊贤园进行了简单的休整,准备进入昆明城。

旅行团受到了先期抵达的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梅贻琦先生亲自迎接并同旅行团成员亲切握手,对他们顺利抵达昆明表示了祝贺。

常委蒋梦麟、梅贻琦以及杨石先、潘光旦、马约翰等教授,还有部分从海道来昆的学生伫立欢迎,杨步伟(赵元任夫人)、陶曾穀(蒋梦麟夫人)、梅美德(黄钰生夫人)和她们的女儿向旅行团献花。

接受了花篮的先头队伍,又接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慰劳湘黔滇旅行团”的慰问标语沿昆明街道前行。

旅行团进入昆明城后,学校为他们在圆通公园举行了庆祝大会。

护送旅行团赴滇的黄师岳团长亲自点名,之后将点名册交给梅贻琦先生,表示完成了交接的任务。

黄师岳致函蒋梦麟、梅贻琦两常委,表示此次率旅行团到滇,“虽云跋涉辛苦,为民族国家服务,与数百青年同行三千里,自觉精神上痛快与光荣”;他婉拒了联大赠送的金表一只及川资500元,只留下纪念像,“什袭珍藏,永远存念,以纪此行”。

至此,历时68天,行程约3500华里的“长征”圆满地划上了一个句号。为此梅贻琦先生在庆祝会上致词,对湘黔滇三省当局的爱护和黄团长艰苦卓绝的领导表示了感谢。

三、教育之旅

湘黔滇旅行团于2月20日出发,4月28日抵达昆明,历68天,行程3500里。抗战背景下的“长征”虽极为艰苦,但也是一次教育之旅。西南地区的原始落后、匪乱猖獗、鸦片泛滥、社会腐败等现象也给旅行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他们对于中国社会前途命运更深入的思考。

旅行团自从进入贵州,便看到了成片种植的罂粟花。

在集市上公开出售的鸦片也使旅行团成员震惊万分,在国家灾难如此深重之际,腐败的国民政府竟置民众于不顾,任由鸦片麻醉人民。一个贵州居民告诉师生:村子里只有“半个人”(仍在子宫里的胎儿)才不懂抽鸦片。这是一个多么急需拯救的国家!

在旅滇途中,旅行团还采集了不少标本,收集到了上千首民歌民谣。哲学心理教育学系学生刘兆吉把他收集的民歌整理成《西南采风录》交商务印书馆出版,朱自清、闻一多、黄钰生分别为此书作序。

钱能欣(政治学系学生)把自己68天日记整理出版了《西南三千五百里》,反映了旅行团的生活。

沿途中师生们常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向当地民众宣传爱国思想。他们将收集的关于抗战的消息不断传播给行军沿途的老百姓。有一个剧组排好节目,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公演,以激发公众对日军暴行的愤怒。每次,屋子里都要挤满来看演出的人们。连曾昭抡教授也利用途中机会,给路过的小学生做报告。

西南联大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教育奇迹,它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弦歌不辍,“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了众多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著名诗人穆旦等,都是旅行团的成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

旅行团学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

旅行团学生、著名诗人穆旦(查良铮)

学校负责人与旅行团辅导团全体合影(缺旅行团辅导团成员王钟山)

前排左起:黄钰生、李继侗、蒋梦麟、黄师岳、梅贻琦、杨振声、潘光旦

中排左起:李嘉言、毛鸿、卓超、许维遹、闻一多(总务负责人)

后排左起:吴征镒、徐行敏、邹镇华、杨石先、袁复礼、沈履、曾昭抡、郭海峰(护士)、毛应斗

在抗战背景下,湘黔滇旅行团西南徒步之旅,用行动表达了中国知识阶层坚持抗战的不屈意志和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伟大情怀,肇始西南联大在滇八年的办学辉煌。无怪乎有人这样评价,湘黔滇旅行团是“世界教育史上的新篇章,可以说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这段光荣的历史,不但是联大值得纪念,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值得纪念”。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