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廷宝与北图新馆“五老方案”

2018-01-10 | 李东晔 | 来源 《中国文化报》2018年1月10日 |

杨廷宝,著名建筑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

杨廷宝(1901年10月—1982年12月),字仁辉。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6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自1940年至1982年去世,历任原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任江苏省副省长。

由衷地感觉自己幸运,也由衷地感谢国图的领导将这个“国图南区建馆30周年”专题口述史的采访重任交给我,否则,我不会认识杨廷宝先生。

1987年建成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是在杨廷宝最初的设计方案基础上经过多位建筑师的优化完善后形成的最终成果。为了对当年的设计过程以及杨廷宝先生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专程赴南京采访了东南大学的黄伟康与黎志涛教授,以及杨廷宝的长女杨士英教授。

张镈先生在《无限怀念授业恩师杨廷宝先生》一文中,曾就杨廷宝参加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设计工作的那段历史有详细的记述:“杨先生认为国家图书馆应能反映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风度,在形式风格上要反映传统,尤其在空中鸟瞰下来,在总平面布局上要有浓厚的传统味道。宋(养初)主任同意这个观点,问他怎么办,他当场拿出一张32开纸的小鸟瞰草图来说明观点。这正是他在基层受到批判的初稿,但他并没有因为遭到过否定而放弃原则。宋主任非常欣赏这个设想,要工作组帮他画出来。”

此行中,传记《杨廷宝》的作者黎志涛在谈到当年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设计时说:“做方案的时候可能不止一套,最后不可能都拿到北京去。当时系里老师们的讨论还是倾向于杨廷宝的方案,但是书记不同意,觉得这个方案太陈旧了。”

采访《杨廷宝传》作者黎志涛

作为当时南京工学院的青年教师,黄伟康1975年曾两次陪同杨廷宝赴北京参加方案设计工作会议,是当年方案讨论过程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他记得,当时宋养初主任在会上点名问“南工”杨老的方案。后来黄伟康同另外一个青年教师王文卿与杨老一起在招待所里赶着绘图。“杨老当时说,你们两个就负责平面,透视图我来负责。”随后,在1975年9月举办的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设计展览中展出的第29号作品就是杨老的两个从不同立面俯瞰的透视图方案,而后来所谓的“五老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形成的。

1975年,建筑师杨廷宝为北京图书馆项目所做立面方案

据说,当时负责北京图书馆新馆方案设计的10家单位(5院5校)按照国家建委领导的指示,分别组成6个不同类型的设计小组,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提出了9个方案,其中的7号和8号“民族形式较浓方案”是由一个5人小组负责: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杨廷宝、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戴念慈、清华大学吴良镛、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张镈、广东省建筑设计院黄远强。因为这5位成员都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建筑师,而最终的新馆方案又是在他们“传统形式较多的方案”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方案的优点而完成的,所以后来习惯上称之为“五老方案”。

此行我们还在杨廷宝故居见到了杨先生的长女——现年88岁的杨士英教授。杨廷宝故居坐落在东南大学附近的成贤街。1946年,杨先生买下这块被炸毁的废墟,就着原有的房基修建了一幢二层小楼,并称之为“成贤小筑”。这是一座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房子,无论外表还是内部,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设计。杨士英教授说,虽然父亲在家的时间不多,但一有空儿总会带着他们玩儿,从来不发脾气,“父亲喜爱画画,也画得非常好,只要有人喜欢就直接赠送,他只是享受绘画的过程。”

杨廷宝故居

临别前,不经意间了解到杨士英老师与老伴儿一直住在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面积仅有60多平方米。老人家淡然地说:“他们要分给我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们不要,因为够住了。”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


相关新闻

  • 042018.07

    土木系96级结61班新馆建设捐赠仪式举办

    6月30日上午,土木系96级结61班新馆建设捐赠仪式在何善衡楼201多功能厅成功举办。这是土木系新系馆建设收到的第一笔系友捐赠。

  • 292020.02

    梅贻宝:忆念五哥

    我们一家兄弟五人,月涵居长,贻宝居末。因为“大排行”的关系,月涵的弟妹们都称他为“五哥”。五哥是我们大家庭的柱石,更是大家庭现代化的枢纽。

  • 102023.04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

    1954年,王府井百货大楼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王府井大街上最高的建筑。这座宏伟典雅的建筑,设计者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提起他,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在南京,杨廷宝有着更高的知名度,南京街头有近70栋建筑是他设计的。在北京,和平宾馆、百货大楼等建筑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廷宝与梁思成、陈植、童寯等人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回国后,志同道...

  • 142016.03

    老图书馆

    老图书馆

  • 082013.06
  • 022009.06
  • 152017.08

    蒋廷黻回忆:在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的五年

    一九二九年五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罗家伦约我担任该校历史系主任。五年中(从一九二九年夏到一九三四年夏),我一直在清华认真授课。抵清华后一年半,我成为评议会中....

  • 202014.06

    百岁马识途北京行系列之:看望老校友严宝瑜——张彦

    马识途老校友虽已百岁,书展后仍有许多活动。现在转发他6月11日专程去北大看望不能出门多年的老同学严宝瑜时的感人照片,可从中选用。这样,可以作一个图文并....

  • 042010.11

    访中国新闻技联名誉理事长孙宝传

    “移动”背景下的媒体变革 前言:随着手机电视、CMMB的发展,IPhone与IPad的迅速崛起,媒体移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正如孙宝传先生所说:“移动”不单是一种消费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最近,笔者就此采访了孙宝传老先生。 中国新闻技联名誉理事长孙宝传 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媒体移动化提供了沃土 在谈起移动媒体出现的背景时,孙老师说:“其实,移动阅读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

  • 042020.08

    杨苡先生与上海图书馆的一段缘

    101岁依然满面春风的杨苡先生,是我心中温馨二字的完美诠释。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