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世界教育史的一页——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实

2017-12-22 | 肖伊绯 | 来源 《人民政协报》2017-11-16 |

1946年11月1日,已各自复课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齐聚北平,举办了盛大的“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庆典”。虽然实体意义上的西南联大这所战时组建的庞大学校业已解散,但在抗战中缔造的联大精神,却让出席此次庆典的师生铭记难忘——梅贻琦、黄子坚、胡适等三校代表纷纷到会致辞,追忆过往,也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一笔珍贵的口述史史料。

1946年11月2日,北平《世界日报》曾以较大篇幅报道过“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可谓一补前史,为西南联大校史补题上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句点”。部分原文如下:

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念日三校热烈联合庆祝

梅贻琦说:三校合作的精神应该要继续

黄子坚说:三校在友谊上应作学业竞争

胡适称:是世界教育史的一页

【本报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昨日联合举行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念日。晨九时,国会街北大门院,即涌满活跃的联大学生,九周年纪念特刊,在大门旁发卖,四壁纪念报刊,都是介绍联大八年来的回忆事迹。十时,胡适校长与陈雪屏两氏,同车同至。之后南开秘书长黄子坚,率联大学生五人,由津来平参加盛会。清华梅校长,因交通工具关系,率学生数人,于十时半即达会场。十时五十分,纪念会开幕。

梅贻琦校长首先致词

梅贻琦首先致词谓:今天是西南联合大学九周年纪念日,今天三个学校,已经离开昆明,回到北平。八年来,我们都在昆明。现在感觉到非常幸运,全部又回来了,尤其大家聚集在这里。然而想到从长沙的临时大学迁移至昆,遇到的困难,度着磨难的日子……回忆这些,我们这个会,不应仅在形式上,需特别着重过去联合的战果,三校分开了,三校合作的精神,应该继续。因为抗战以前,三校已经有相同的教育方法,或者是大同小异,人事上有“通家”的传统。胡适之先生是清华的校友,清华文学院长冯友兰,是北大校友。南开秘书长黄子坚,也是清华校友,张伯苓在很早以前,曾任清华教务长,我自己在南开受过教。俗话说“亲戚远来香”,但三校越近越香。……最后,梅校长以“彼此本合作精神努力”一语,结束此三十分钟的演讲。

南开黄子坚,他的话引起大笑

其次,由南开秘书长黄子坚致词谓:梅校长清瘦的面貌,男低音的声调,可以回想昆明大西门外草坪上的情境。……他笑说四川的滑竿,主要是三种生物乘坐,新娘子、猪和大学教授。他的话不断的引起听者大笑,他最后说:过去虽可珍惜,但是要展望将来,把握现在,希望三校在友谊上作学业的竞争。

胡适说,我应该是太老师

这时,轮到胡适校长说话了。他说:还是有点喉痛,不敢大声说话,现在是客人,但不敢以客人自居。……胡适称:去美国后,第二年敌人炸南大,同事寄去的被炸照片,经我亲自写文章送各报馆刊载。因此联大不仅是我国历史的一段,也是世界教育史的一页。我对于长沙率领学生步行六十八天,历一千英里之旅的教授们,表示崇敬。对梅校长三校“本来是通家”一语,极为同意。我不但是清华的校友,清华校长罗家伦是我的学生,我应该是“太老师”。北大的理学院饶毓泰、数学系主任现任代理理学院院长江泽涵,都是南开校友。清华朱自清教授,是北大学生,因此“通家”的事实,不胜枚举。胡氏最后提出此次赴南京开会前一天,梅校长与陈岱荪访晤时一句话:“休戚相关”……

纪念会至十二时,午后一时联大教授吴之椿、孙云铸、费青、冯至、袁家骅、吴晗等讲演。联大图片展、朗诵诗歌会、球赛,及七时举行的戏剧联欢晚会,会况热烈空前,参加达千人,夜九时许始散。

这篇1800多字的报道,“现场感”十足,生动描述了“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这一历史事件的细节。清华、北大、南开的“通家”之谊、抗战之情、“休戚相关”之传统跃然纸上,三校共同缔造西南联大的奇迹,在梅贻琦、黄子坚、胡适的口中娓娓道来,恍然如昨。三校亲密合作、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支撑联大度过艰苦卓绝的8年,是联大成功办学的根本保证。正如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所说:“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此后的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兼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梅贻琦又邀请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原西南联大训导长兼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南开大学秘书长黄子坚等出席,留下了一帧珍贵的西南联大原有三校及新生一校的“四校负责人”存照,这或许就是“世界教育史的一页”吧。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