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西南联大经验需要好好发掘——西南联大校友的回忆

2017-11-02 | 王庆环 | 来源 《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日 |

我在西南联大入了党

彭珮云(西南联大1945级校友、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我是1945年9月份才入联大的,就是西南联大最后一届的学生。人家告诉我,我还是那一届学生里头年龄最小的。

西南联大对我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个时候抗战刚刚胜利,国民党要发动内战,国家处在一种非常危难的时刻。我那时是社会系的学生,在中学就受到了一些进步思想的影响,联大是我心目中的民主堡垒,我一到联大就受到了革命的影响,在联大参加了“一二·一”运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1946年5月在联大入了党。我在联大受的影响,更多的是革命的影响,联大民主、自由的学术气氛,对我有深刻的影响。

所以,我一辈子都能记着那一年。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的大学承担着更加伟大的使命,要为我们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培养人才,所以我十分希望各个大学都能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们的大学真正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潘际銮(西南联大1944级校友、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

8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全国战火纷飞,九州遍洒黎元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为抗战时期保存优良师资,为非常时期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备国家的需求,辗转长沙迁往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建设校舍、筹措办学装备,三校合作无间,五色交辉。在生活贫困的环境下,近200位国内和归国的顶级学者专家云集昆明,笳吹弦诵在山城。学校按教育规律建立了先进的教学制度,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则以抗日救国之心勤奋学习,负担起天下的兴亡!同学们提出,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8年期间,同学们三次兴起参军高潮,1100余人走上抗日战场。

西南联大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为我们国家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国家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座丰碑。我们纪念西南联大就是要传承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得到了那么好的教育

杨振宁(西南联大1938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我很幸运,自己曾经有7年在西南联大学习、做研究,这7年的时间为我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年之间,头4年我是本科生,1942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我需要写一个学士论文,这个学士论文是在吴大猷教授的指导下写的,所讨论的是对称性在分子物理学的应用。我非常幸运,吴先生把我带到这个领域,因为对称性是后来整个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柱,我能够在那么早的时候走进这个领域,实在是非常的幸运。

4年之后的两年,我是西南联大的研究生,这两年毕业后得到硕士学位。我的硕士论文是跟王竹溪先生写的,研究方向是统计力学。王先生后来是北京大学的副校长,长期在北京大学服务。统计力学也是20世纪后半段物理学最重要的新领域之一,我又是很幸运,由王先生带我走进了这个领域。

我获得硕士学位以后,就成了西南联大附中的一个教员,可是事实上我主要的时间仍然留在西南联大的物理系,因为那个时候物理系的研究讨论风气非常之好。我就是在那一年,从马仕俊先生那儿学到当时最尖端的理论物理,叫作场论,这对我有深远的影响,我后来最重要的几篇文章,都是在场论的领域。

回想起来,我个人非常非常幸运,能够在那个困难的时候,得到了那么好的教育。

永远守规矩走正道

郑哲敏(西南联大1943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回忆在联大的日子,有许多难忘的事情。

每年四月份学校都举行纪念会,从中我知道了一些著名的教授,还有一些是听说来的,或者听演讲见到过的。他们有许多奇闻逸事,当中不少人的人格、学问、作风,铸造了联大精神,潜移默化中也造就了我对人生的追求。在新校舍走路常见到梅校长,他一向穿着整齐,特别惹人注意的是他走路从不抄小路、踩草坪,永远守规矩走正道。联大的老师对教学都十分认真,向来以严格著称,到了工学院更是如此,考试几乎每周一次,有的老师教书特别热情,能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是培养研究能力的好方法。

西南联大的经历值得珍惜,西南联大是一个奇迹,她的经验犹如宝藏,需要我们好好地去发掘。

(以上内容为四位西南联大校友在纪念大会上的发言,略有删节。本报记者王庆环整理)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262018.11

    西南联大校友创建的昆明天祥中学

    昆明天祥中学的开办,发展、成长,是和西南联大密不可分的。这不仅因为创办人全为西南联大校友,而且前六年除个别教师外,几乎全部教师都是清一色的联大校友,约....

  • 132018.07

    西南联大校友刘彦林逝世

    刘彦林,河北人。1939-1946年在西南联大学习,西南联大经济系毕业。2018年去世,享年98岁。

  • 062016.07

    西南联大校友5月2日重返北大纪实

    5月2日,北京大学校庆日当天,西南联大部分校友重返北大,在英杰中心星光厅聚会。

  • 122023.01

    悼念西南联大校友沙叶先生

    2022年12月28日,西南联大校友、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沙叶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8岁。沙叶,原名周桂棠,1924年4月生,内蒙古赤峰人。1945年考入西南联大先修班,1946年6月在西南联大参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共青团中央研究室研究员,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北京内燃机厂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企业局管理局局长,国家经济委员会秘书长...

  • 052023.01

    深切悼念西南联大校友陈秉良先生

    2022年12月25日,著名水利工程专家、西南联大杰出校友陈秉良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6岁。陈秉良,1926年8月28日生,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就读于位于贵州的国立三中,1945年考入西南联大土木工程学系,同年12月参加“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于1949年毕业,参加吉林丰满水电站大坝抢险修复工作。1951年进入水利部,从事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设计规范编译工作。1958年调到青海省水利局(水电厅)从事中小...

  • 112019.09

    赵捷民:回忆西南联大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1940年我从联大毕业后,又在昆明教书,一直与西南联大师生有着联系和接触,西南联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 162023.01

    深切怀念西南联大校友杨新民先生

    2022年12月31日,水利工程专家、西南联大校友杨新民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杨新民,1924年生,江苏无锡人。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工学院。曾作为翻译官参加远征军。西南联大结束后转入清华继续就读。毕业后在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工作,曾任总工程师、副院长。杨新民联大求学1924年6月,杨新民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普通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上海沦陷,刚刚初中毕业的杨新民便随家人逃难到重庆。高中毕业后,杨...

  • 102017.11

    西南联大的故事

    有关西南联大的书出版了不少。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学者们从史料研究出发作了分析和解读;联大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从师生自述、回忆以及小说中可以看到。

  • 222007.10

    潘际銮院士谈西南联大办学经验

    10月19日晚7点,在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里,“时事大讲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西南联大办学经验启示的讲座,并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做主讲。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