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惟有江山是旧知:钱锺书与许倬云的亲眷关系

2017-10-12 | 许树铮 | 来源 澎湃新闻2017-10-12 |

钱锺书、杨绛伉俪与许倬云先生的声名,早已广为大陆学界、公众所熟知。然而。钱、许二位的亲眷(无锡人称亲戚为亲眷)关系,就鲜为人知了。

左图为钱锺书,右图为钱锺书杨绛夫妇

无锡钱、许两家都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过去,世家相互姻娅,以倬云先生这一代而论,他的堂叔许景渊(1912-2006,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翻译家,“文革”中被打被关,不得治疗,双耳致聋,自此笔名老聋,亦作劳陇)是钱基厚(字孙卿,1887-1975)亲自选择的快婿,钱基厚与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1887-1957)教授是孪生兄弟。1949年后,钱锺书与许景渊一同调到北京工作,两人经常走动。笔者尝见钱锺书一封写于1980年底,就易安居士《小重山》“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这句词的理解和翻译,给许渊冲教授的复信:“李清照词乃倒装句,‘惊破’指‘晓梦’言,非茶倾也。谓晨尚倦卧有余梦,而婢以‘碾成’之新茶烹进‘一瓯’,遂惊破残睡矣。鄙见如此,供参考。劳陇君是我已故堂妹的丈夫,英文甚好,能作旧诗词及画,与我无师弟关系。”由这几句话,便可见出他对这位妹夫的欣赏。景渊先生常对子女谈论钱锺书学问,钱锺书走后,景渊之子、科学家许大雄感叹说“世上再无钱锺书”,近日他也特制长文,向世人介绍无锡钱家。

2015年9月9日,倬云先生来信问我:“族叔许景渊,曾经服务海关,我们离开故乡后,即与他失去联络。不知你知道此人否?”我想,许景渊不就是钱孙卿孙女、无锡静汝姐姐的姑夫吗?立即告诉他许景渊解放后的情况,并函询静汝姐景渊先生子女在哪里。得知景渊先生的坎坷经历后,倬云先生感慨万分:“如此善良的才子,竟受如此折磨;读之悲痛!中国不幸,遭逢厄运,丧失精英以百万计,此皆建设国家、维护文化之骨干,可叹,可恨。又启静汝女士:先君与孙卿先生,多年共事,为无锡服务;府上与舍间也是数代老亲。多谢了。”

许倬云先生在《延续千年的中国人情社会》中说:“江南的士绅集团,自从明代以来,已经逐渐成形。这些士绅,真正地执行了地方的管理工作。每一代,大概总有二三十位士绅,代表三五十家大族,共同参与地方管理。这些管事的士绅,并不是以财富或是官位,参与地方的管理工作,虽然没有明确的选举制度,大致上还是以人品和性格,作为大家拥护的条件。每一个参与管理的士绅,又代表了至少两三个大族,大族与大族之间,千丝万缕的婚嫁与友谊,都是彼此知道根底,可以信任的……北伐以后,无锡的士绅领袖,先是杨翰西,后是钱孙卿,两人都不经营企业,只是因为他们人望和学问,得到大家尊重,才拥护他们,出头管事……”

无锡素有小上海之称,光绪三十二年沪宁铁路就已修到了无锡,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如虎添翼。钱氏本数百年书香人家,钱孙卿的母亲身出有名的官宦门第石塘湾孙家,课子甚严,子泉、孙卿这对孪生兄弟又授业于新派人物许国凤。许是晚清举人,毕业于法律学堂,获财政部重用,官致内阁中书,长期为任长芦盐运使和山东财政厅长的同乡杨寿枬的重要助手。他以经世有用之学育人,很有经济头脑。孙卿先生因而旧学既深厚,眼光又前,尽心服务于地方商界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不遗余力。

2006年新修钱氏家谱,钱基厚有九子二女

钱基博(子泉)有三子一女,长子即钱锺书。钱基厚(孙卿)有九子二女,除两个早殇,都学有所成,儿子们一个个留学英美,皆为国家栋梁。这在无锡世家中是名列前茅的。而他深谋远虑、独开新风的择婿嫁女,当年亦是一段佳话。

经其兄子泉和当时名流邹颂丹的推荐,钱基厚看中了同是世居东河头巷的许建人先生之子、时在上海江海关的许景渊。自清政府委托英国人管理海关以来,海关的高效清廉在中国是第一的,中国雇员待遇优厚,皆一时之选,英文流利是首要的。其时,东河头巷邻居、另一许家也有女婿在上海,即上海葡萄牙领事馆翻译、东吴大学毕业、中国第一批专攻英美法的法学士杜秋声(有《游美日记》存世)。

钱基厚的长女钱锺元(1914-1959),毕业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伯父钱基博也是她的老师),自小帮助母亲照料家务,并辅导年幼的弟弟们读书,深得父母欢心。许景渊毕业于北平税务专门学校,在上海海关(旧称江海关)做事,钱基博很赏识这位年轻人,认为他谈吐英爽、酬对得体,亲为侄女钱锺元作伐。1935年底,钱锺元许景渊结婚,钱基厚将此前一年多来双方的议婚函札辑为一集线装书《议婚集》。封面请他们兄弟俩的老师许国凤先生题签,印行一百册,“专证喜盟,亦欲鸡鸣戒旦,夫妇百年永好”。

《议婚集》

孙卿先生在跋语中,愿女儿“详察大禹《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之义,矫其所短,慎其所长,虚心自处,勿稍托大,庶几一守吾兄之戒,得纾老人忧矣”,称赞并谆谆嘱咐“青年有为,绝无嗜好”的佳婿“能明夫妇相成之道,备审刚柔相济之理”,“勤于所事,而以文史自怡”。这一对夫妻确也不负长辈所望,无论此后怎样的人生跌宕,夫妇相濡以沫共度艰难。

令人遗憾的是,钱锺元因精神不堪重负,四十五岁即弃世,其时儿子大雄方成人,南北家人为之痛惜。而许景渊一生至为努力,卓然成家,1949年后历经坎坷,终活到冤案昭雪,恢复名誉,晚年奋力译事,以九十五岁高龄去世。公子许大雄毕业于天津大学,毕生致力科研。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于太钢耐火材料厂主持发明和研制的耐火混凝土,在冶金设备使用尤其是炼钢炉上一举成功,并很快获得推广,成为耐火材料新的方向,今日已成半壁江山。耐火材料从烧成到不烧,是中国耐火材料发展上的重大工艺革命。大雄先生主持设计和建设了中国第一个耐火混凝土工段,制定了第一套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耐火材料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钟香崇院士曾评价说:“太钢耐火厂在耐火混凝土上的工作,应该用金字写在中国耐火材料发展史上。”

左:许景渊先生在书房。右:景渊先生之子许大雄和他的外孙壮壮(段阳华)

倬云先生远祖宋状元许将之后,他的直系祖上青岩公自福州来,曾两任江苏布政使,晚岁劳瘁致疾,殁后闻报,乾隆叹曰“国之劳臣”。先生出生在鼓浪屿,其父凤藻先生时为厦门海关监督,后以海军少将退休,毕生服务于国家。许先生已登米寿,犹有闻鸡起舞之心,欣见大陆经济崛起,每有采访,总要告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丰富了,要注重精神生活。眼中两岸纷争,太息河清无日,江南故里,最是萦绕心头,来信道:“庾信诗赋,哀动江关,今日读之,感同身受,展卷之后,每每中途掩卷!有时午夜梦回,常常不知身在何地!乡关何在!”

许倬云的姑母许毓瑾嫁给无锡名士高汝琳(字映川,高攀龙后人,辛亥名人)长子高昌炜。高汝琳是钱基厚岳父,子六:昌炜、昌运、昌瑞、昌路、昌宇和昌夏。昌路“文革”中去世,昌夏“大跃进”时劳累过度去世。高昌运北京大学毕业后去英国留学,钱孙卿长子、前东南大学校长钱锺韩是其外甥,但年龄差不多,他与钱锺书关系很好。钱锺书比他只低一二届,进清华后常和高昌运联系,去欧洲留学后,也常与在英国的高昌运通信。高昌运回国后长期在高校英文系任教,1957年划为右派,1967年心肌梗塞去世。高昌运的内弟钱鹏伦(台湾太古集团董事)与事业伙伴、时任国民党党营事业中央贸易开发公司董事长的丁善理,从1989年起,在南西贡一片荒芜沼泽,花了十多年,打造出一个软硬件完备的新都——富美兴,写下台商在越南至今无人超越的成绩。如今,这里不仅是在亚洲获奖无数的代表性都市开发案,更成为台海两岸企业家及政府官员考察时的必访之地。

2016年5月12日,倬云先生致函失联几十年的高氏后人、定居苏州的昌运之子高大千:“谢谢来函。能与你联络,十分欣喜。我们还有几重亲戚关系:我家族叔许景渊是钱鍾书的妹夫,你提到的钱瑛若(注:高大千的小阿姨,钱鹏伦之妹,香港医生)是我章家表弟的太太。无锡人真的是亲上加亲。盼望常常联络。”

许倬云先生和家人的近照

许倬云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到钱锺书,是这样评价的:“钱锺书是知识渊博,你看他《管锥编》,你看不出他的中心思想,他也没有一个系统的,他不想跟人说明一个事情,他在讲自己渊博的知识面。他是无锡人,我老乡。他的爸爸是个很保守的传统学者,传统文化读得很好。钱锺书聪明,什么都喜欢,但没有整理出一个系统来,他也不想整出个系统来,可能也是避祸。”2010年出版的《许倬云访谈录》中,他又说到钱锺书:“无锡当年出了很多学术界人物。吴稚晖很有名。钱锺书是后来才出名。钱锺书博闻强记,没有思想出来。”

就此,笔者函询倬云先生,复信曰:“我以为,锺书先生不愿提出他的理念系统,应是由于他知道,自己的系统不仅‘不合时宜’,而且‘必遭时忌’,智慧之举也。”先生果然是解人。钱氏有言:“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我看邓伟为钱锺书拍摄的特写,无锡人的聪明,脸上清楚写着呢。听闻先生拿到照片,端详许久,说:“这就是我。”

邓伟拍摄的钱锺书肖像

钱锺书与许倬云是中表叔侄,年纪也相差二十岁。故园千里,锡邑文人海外成就卓著者,先是钱穆,后即倬云,锺书先生在日,焉有不闻之理。然以先生的谨慎处世,不会对许倬云这位海外姻亲名人发表任何见解,杨绛先生亦然。在漫长的岁月里,两位在海峡两岸各有建树的姻亲虽惺惺相惜,却因时代关系,终缘悭一面。诚如倬云先生所言:“一次抗战,一次革命,留下的受灾,离乡的也曾备极辛苦,幸而苟全性命于乱世,也不能再聚于故里。”

:钱氏家谱,照片由无锡钱镠研究会钱铮先生提供,特此鸣谢。

钱锺书的祖父福烔(家谱上“炯”字误),字绳武,子六女四。三个儿子早殇,长子基成去世早,只剩下一对双胞胎兄弟:基博和基厚。

钱锺书曾过继给大伯钱基成。锺书十岁时嗣父去世。钱基成只有一个女儿,嫁给无锡名人秦玉书长子秦镜宇(字光甫),据闻后人在无锡。秦玉书(1866-1945),字琢如,同盟会员,创立和筹建无锡县立图书馆人之一,并曾任馆长。一生热心公益事业,1925年捐赠三希堂法帖拓本、寄畅园法帖拓本各六册给图书馆。


相关新闻

  • 052018.01

    汪曾祺与钱锺书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西南联大同学的散文中说:西南联大的“几个研究生被人称为‘无锡学派’,无锡学派即钱锺书学派,其特点是学贯中西,博闻强记”(《未尽才——故....

  • 102020.10

    夏鼐与钱锺书的交往点滴

    夏鼐阅读钱锺书的著作,更多是在精神层面“接触”钱锺书,二人的直接交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共事。钱锺书(右)与夏鼐在近代中国的学术谱系上,钱锺书与夏鼐属于同时代人。二人同庚,且生活经历颇有相似之...

  • 062017.03

    晚年钱锺书为何没有大作品

    1949年,钱锺书虚40岁,刚届不惑,正值人生壮年。他从这一年跨入新中国到1998年仙逝,在近50年的漫长岁月中,尤其是“文革”以后的20余年,除了出....

  • 112017.07

    王元化与钱锺书

    王元化和钱锺书交往绵长。1981年,王元化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议组成员,与王元化同时被聘的还有王力、王瑶、王季思、吕叔湘、朱东润、李荣、吴....

  • 032019.04

    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

    一直以来,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之间的历史迷雾让很多人分不清其中的来龙去脉。近日,谢泳在新著《钱锺书交游考》中,有长文专门谈论钱锺书在清华间谍案中的来龙去....

  • 212018.12

    琐忆钱锺书先生

    1998年12月19日,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锺书先生与世长辞。20年来,虽斯人已逝,但其学术代表作《管锥编》仍为学者的案头书,其长篇小说《围城》则吸引....

  • 222016.11

    第一个没有钱锺书相伴的年头——杨绛在1999

    钱锺书先生于1998年12月19日逝世,1999年对杨绛先生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她的身体和精神,以及钱锺书的文稿……

  • 292016.11

    钱锺书的“一码归一码”

    有段时间,学界流行“钱锺书看不起陈寅恪”的说法,这显然是一种误解。钱锺书不喜欢陈寅恪式的有点意气用事的考证,并未从整体上否定陈寅恪在文史研究上的成就。

  • 242020.11

    写过《围城》《管锥编》,钱锺书的学术人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

    今年是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这位著有《围城》《管锥编》《谈艺录》等影响力巨大著作的作家、学者,还有体量庞大的《钱锺书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读。他的....

  • 042018.12

    杨绛:钱锺书是怎样读书的

    本文是杨绛为《钱锺书手稿集》写的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师是如何做学问的。在钱锺书天才光环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勤奋。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