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振宁:从《数学大师》到《数学巨匠》的故事

2017-02-10 | 卢源 | 来源 《中华读书报》2017年1月18日 |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美]埃里克·坦普尔·贝尔著,徐源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88.00元

《数学巨匠:从欧拉到冯·诺伊曼》,[英]约安·詹姆斯著,潘澍原、林开亮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第一版,68.00元

2016年11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杨振宁先生反复强调科学“传统”的重要性。他说:“西方前沿的近代科学的发展,搞了好几百年……科学发展需要一个‘传统’。什么叫‘传统’呢?比如说,物理学有它的传统,一个年轻人要想钻到这个领域里头,他得学习过去几百年已经有的知识。还不止这个,他还得能够知道今天这个领域里头正在高速发展的是哪些问题。”

每个学科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中国要发展最前沿的基础科学,需要“学习过去几百年已经有的知识”。想要了解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热情,读科学史和科学家传记是很好的一个途径。

杨振宁曾经回忆道:“1938年到1939年这一年,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他借了哈代的《纯数学教程》与贝尔的Menof Mathematics(现有中译本《数学大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给我看。”他妹妹杨振玉则说:“父亲还让大哥从西南联大图书馆借来英文的,由他和大哥分章节讲给我们听。因此,从小我们都知道笛卡儿、费马等数学名人。我们后来都不从事数学研究,可是对学术研究都产生了敬慕之心。”

Men ofMathematics让杨先生记忆深刻,以至于他在发展四元数理论时还提到了这本书——

1954—1955年间,我们在发展四元数理论方面并没有获得成功,只不过是把通常的理论用四元数语言重写一遍而已。但我一直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显然,某些关键的观念还没有找到。是否因为我们对于四元数变量的函数理论还没有理解清楚?也许如此。或许,这是因为时空本身就应该用一个四元数来描述?这也有可能,或许,它比这些都要简单?

E. T. Bell在Men of Mathematics一书中,有关Hamilton的一章使用了“一个爱尔兰人的悲剧”这样的标题,下面摘录这一章的一段:“在他获得的荣誉中,最使他感到高兴的是他临死时所得到的那最后一项:被遴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这个荣誉主要是褒奖他对四元数的研究。由于某种奥妙,那时美国数学家对四元数比对Newton的《原理》一书发表以来的其他英国数学成就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为何四元数很快就能在美国普及开来,至今仍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四元数讲义》的夸夸其谈迎合了美国这个年轻而又精力旺盛的国家的口味。”

这也许是Bell最尖刻的讥讽,我相信他会陶醉于自己的“妙语连珠”而自鸣得意、乐不可支。可是,如果造化真的要选择一种最优雅、独一无二的数学结构来建造世间万物,四元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或许,Hamilton的愿望会最终实现。”(《杨振宁论文选集》。)

英国数学家詹姆斯(Ioan James)曾任伦敦数学学会主席,他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几部科学家传记:《数学巨匠:从欧拉到冯·诺伊曼》《物理学巨匠:从伽利略到汤川秀树》《生物学巨匠:从雷到汉密尔顿》。这三部作品都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进,列入“哲人石”丛书,先后于2014-2016年出版。

2012年有幸两次拜会杨振宁先生的林开亮博士,恰好是《数学巨匠》的译者之一。拿到样书后,他立即送了一本给杨先生,几天后收到杨先生的评论:

I haveread a part of the book. It is interesting.

If we definea 19-th century mathematician as one who had died between 1800 and 1900,then the book contains bios of 2719-th century mathematicians, and 31+ 20-th century mathematicians [I think the+sign should mean around 10].

Theincrease is of course due to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and the increasing prosperity of mankind.

I am tryingto buy a copy of the one on physicists.

【我读了这本书的一些内容。很有趣。

如果我们将19世纪的数学家定义为1800至1900年间去世的数学家,那么这本书包含了27个19世纪数学家的小传,以及31+个20世纪数学家的小传(我认为这里的+符号应该表示10左右)。

数学家数量上的增长,当然归功于公众对科学的重要性有了共识,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

我会去买这个系列中关于物理学家的那一本。】

第二天,杨先生的秘书在网上书店买了《物理学巨匠》。

Men of Mathematics 激励杨振宁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中译本《数学大师》,连同《数学巨匠》《物理学巨匠》《生物学巨匠》等优秀的科学史和科学家传记作品,仍将继续激发一代代年轻人对科学的热情,激励他们投身于人类的科学事业。


相关新闻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282016.03

    数学系合影

    数学系合影

  • 282016.03

    数学系合影

    数学系部分同学合影

  • 262024.01

    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京首映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的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揭示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也希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励年轻一代。”制作团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介绍,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

  • 282016.03

    数学系牛凯&周兵

    数学系牛凯&周兵

  • 112020.08
  • 152011.07

    给力基础科学 清华启动四个数学大师冠名讲座

    多名国际数学专家执教清华 清华新闻网7月14日电 (记者 吕露英)7月13日,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启动了以陈省身、华罗庚、许宝騄和林家翘四位数学大师冠名的讲座。

  • 282024.05

    始于清华园:杨振宁的少年时代

    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为在宇称不守恒原理的发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35岁。他的工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还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本文摘自《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王珊/苗千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2月版。《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书封1929—1937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度过了8年的幸福时光。杨振宁回忆说,...

  • 112010.11
  • 022023.06

    丘成桐畅谈数学人生:培养伟大数学家要“顺其自然”

    “我很喜欢读《左传》《史记》,它们教会了我求真、求美。”6月1日下午,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做客中国人民大学,以“几何人生人生几何”为主题,与到场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畅谈数学人生。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丘成桐不仅数学造诣非凡,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谈及自己的人生哲学,丘成桐旁征博引,认为其与丘氏得姓始祖姜子牙的观念不谋而合,即“顺其自然”。他...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