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7日是李健吾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健吾是相当难得的有多种文学身份的重量级人物。他集戏剧家、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和文学编辑家于一身,在这么多领域里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尤其是他以刘西渭笔名撰写的两集《咀华集》,执“京派”文学批评的牛耳,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深远。翻阅刚刚出版、带有纪念意义的《李健吾文集》(十一卷本,2016年5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初版),不禁想起笔者收藏的三本李健吾前期签名本。
1
第一本是李健吾翻译的《圣安东尼的诱惑》,福楼拜著,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之一种,1937年1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李健吾与郑振铎是老搭档。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创刊的大型文学杂志《文艺复兴》,也是李健吾与郑振铎合编的,李健吾经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了巴金的《寒夜》和钱锺书的《围城》两部文学史上广获好评的名著。
《圣安东尼的诱惑》
《世界文库》是一套大型世界文学经典译丛,先出版《世界文库》月刊,后又出版《世界文库》丛书。鲁迅翻译的果戈理《死魂灵》第一部就连载于1935年5月至10月《世界文库》第一至第六册,后来鲁迅和郑振铎因“《译文》事件”发生矛盾,《死魂灵》第一部单行本改由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李健吾是《世界文库》的积极支持者,为文库提供了《司汤达小说集》和《圣安东尼的诱惑》两部译著,《圣安东尼的诱惑》也是抗战爆发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世界文库》外国文学单行本。
《世界文库》单行本印制考究。这本《圣安东尼的诱惑》是甲种精装本,超大三十二开,凹凸花纹深紫红色漆布面装帧,书脊文字烫金,扉页文字套色印刷,书中又配有作者肖像、手迹和吉瑞欧(P. Girieud)的精美插图,庄重典雅,颇合“世界文学经典”的规格。此书前环衬反面右上角有李健吾的钢笔题字:
宣夫兄 存正
健吾 廿六年一月廿八日
李健吾的签名很有特色。“吾”字的最后一笔变成一条长长的线,穿行在具体的年月日之间,十分有趣。“宣夫”是何人?当为秦宣夫(1906-1998),油画家、美术史论家。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与李健吾是同学。他又比李健吾早一年留学法国。1932年,他俩同赴伦敦参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办的“法兰西艺术(1200-1900)大展”。次年,巴黎法国博物院主办“中国绘画展”,他俩又共同参加开幕式,并在会后合作撰写《巴黎中国绘画展览》刊于1933年11月《文学》第1卷第5号。有必要补充一句,此文《李健吾文集》未收。李健吾与秦宣夫的交集如此之多,赠送《圣安东尼的诱惑》也就理所当然了。
签名页
《圣安东尼的诱惑》扉页左上角、书前译者所作《〈圣安东尼的诱惑〉提要》篇名页及第一页上又分别钤有“修之藏书印记”阳文藏书印各一方,可知此书曾经文史名家谷林收藏,也可见谷林对此书的喜爱。
谷林钤印
《圣安东尼的诱惑》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宗教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写作时间长达二十五年方始最后完成。正如译者在《福楼拜评传》中所说,“《圣安东尼的诱惑》其实是福楼拜自己的诱惑”。对福楼拜呕心沥血创作这部长篇的前前后后,李健吾在《福楼拜评传》和中译本《跋》里均有详细的评述。李健吾是中国研究福楼拜的专家,第一部中文《福楼拜评传》(1935年12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即出自李健吾之手。《圣安东尼的诱惑》是李健吾翻译的第一部福楼拜长篇,后来他又翻译了长篇《情感教育》和《包法利夫人》,都是用心译的,而以《包法利夫人》最为脍炙人口。
2
第二本李健吾签名本也是译著,即他翻译的《头一个造酒的》,托尔斯泰著,“托尔斯泰戏剧集一”,1950年7月由巴金新办的上海平明出版社初版。此书虽为小三十二开平装,印制仍较讲究,前后环衬都印有俄国画家的画作以为装饰。此书前环衬正中有李健吾的钢笔题字:
玺兄 弟 健吾 一九五〇.七.十一
这段题字堪称钢笔草书,龙飞凤舞,落款的“健”字简略得难以辨认,“吾”字更成了有点弯曲的一条线,穿行在具体日期中倒是与《圣安东尼的诱惑》大致相仿。上款“玺兄”是谁?很可能是张玺(1897-1967),他原名王常珍,字尔玉,动物学家、海洋湖沼学家。他长期留法,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李健吾可能留法期间与其结识。
《头一个造酒的》
签名页
李健吾素以翻译莫里哀、福楼拜和司汤达等法国文学大师著称。但1949年以后,他改弦更张,转向俄苏戏剧的翻译,这当然与当时文艺界倡导向俄苏文学学习的主流风气有关,也与他本人是戏剧家有关。不过,他选择翻译的作品大都是公认的名家之作,如屠格涅夫、高尔基的戏剧。被列宁认为“富有独创性”,“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的托尔斯泰当然更不可遗漏。《头一个造酒的》是李健吾翻译的“托尔斯泰戏剧集”系列之一,在此前后还出版了《光在黑暗里头发亮》和《文明的果实》两种。但他原计划译出的“托尔斯泰戏剧集”至少有五种,还有两种却未见面世。
3
第三本签名本是李健吾自己的作品了,《山东好》,“新文学丛刊”之一,1951年7月上海平明出版社初版。此书开本比小三十二开略小,平装,前环衬左上角有钢笔题字:
于伶兄 指教 健吾 七.卅
落款的“健”字尚可辨认,“吾”字最后一笔依然是一条线,依然是紧靠在日期旁边,这应该是李健吾的标准签名式。此书与前两种一样,都是在出版当月就题赠友好。
上款“于伶兄”,自不必再作考证,戏剧家于伶(1907-1997)是也。孤岛时期,李健吾和于伶都在上海从事抗日戏剧活动,李健吾肯定过于伶的《夜上海》《七月流火》等剧作。抗战胜利后,李健吾又高度评价于伶的新作《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从感伤情调蜕脱出来的鼓舞人心的剧本”,“从题目到内容完全洋溢着画意和诗”。(李健吾《于伶的〈杏花春雨江南〉》)因此,李健吾把1949年以后自己出版的第一本书送请于伶“指教”,自在情理之中。
《山东好》
签名页
《山东好》,顾名思义,是李健吾颂扬山东的书。有论者称此书为“报告文学集”,其实并不确切。此书是李健吾1951年1月31日参加华东文艺工作调查团到山东作文艺调查三十六天的实录,有报道,有特写,有评论,内容多样,在李健吾所有作品集中独具一格,当然,也难免鲜明的时代烙印。
经查对,书中《向劳动人民学习》《我爱这个时代》《民兵英雄》《淹子崖》《农村剧团》五篇已收入《李健吾文集·散文卷》,《洋琴剧〈小二黑结婚〉》和《读〈铺草〉》已分别收入《李健吾文集·文论卷》卷二和卷三。但是,《向民间艺人学习》和《毛主席的文艺先锋》两篇却失收。后者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李健吾到山东后先后见到彭康、夏征农、王统照、陶钝、王希坚、苗得雨、骆宾基、戈振缨、刘知侠、江风、李微冬、虞棘等当地新老作家时的情景,还写到了李广田、臧克家、臧云远、于寄愚等作家,颇具史料价值。如文中透露“王希坚和王统照是一个村子的人”,“刘知侠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拿铁道队做对象”,等等。特别有意思的是,李健吾有意无意地提到了彭康、王统照、夏征农等早年的新文学经历,不无赞赏之意。他说:“我们中间大概很少有人记起这位人物(指彭康——笔者注)在江南书店出过一本《前奏曲》”。确实,彭康的《前奏曲》,《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编)和《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贾植芳、俞元桂主编)均未著录,至今不知是什么书。总之,在笔者看来,此文对了解1950年代初李健吾和山东这一部分作家的思想、生活和创作状况,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均应有所裨益,《李健吾文集》竟未收,可惜了。
《山东好》中又有作家、农民和场景素描十四幅作为插图,颇传神,但未注明作者。联系华东文艺工作调查团中有画家俞云阶,又有好几幅落款“云阶”,应可断定这些素描是俞云阶此行的收获,与李健吾的文字正好相得益彰。
笔者一直认为,作家签名本之所以值得重视,就是因为它们往往会透露鲜为人知的作家交游和创作信息,李健吾这三本前期签名本不正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