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华罗庚在西南联大

2016-07-13 | 李洪涛 | 来源 《广州日报》2010年3月2日 |

1938年,华罗庚结束在剑桥大学的进修,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抗战当中,华罗庚一直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

为了躲避空袭,华罗庚一家6口与闻一多一家8口合住在一间仅有16平方米的偏厢房里。后来实在拥挤不堪,而华罗庚那点工资根本租不起住房,只好在西郊大普吉附近,找了个牛圈,用最便宜的价钱,把牛圈上头用来堆草的木楼棚租了下来,牛住下头,华罗庚一家住上头。这一住就是整整6年。

儿子出生那天,他的钱全部花光了,他给新生的儿子起了一个名字:华光!

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中间,华罗庚的家庭负担之重,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在到西南联大任教之前,妻子已为他生下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是个初通文字的家庭妇女,全家人靠华罗庚一个人微薄的薪水,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迫不得已,华罗庚只好更名换姓,到中学去当代课老师,维持一家人生活。

不久,华罗庚的第5个孩子又降临到这个家庭。儿子出生那天,华罗庚花光了家里最后一分钱,典光了家里一切能够典当的东西,依然付不起妻子的医药费,病床上的妻子一天只能得到几顿稀粥。面对这无奈的困境,他给新生的儿子起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华光!

几年以前,他在大洋彼岸追随他的英国导师研究“华陵——哥德巴赫”这一世界数学史上的难题,为了纪念自己取得的成就,他给女儿起名字:华陵!从华陵到华光,一女一儿两个名字,包含了这位中国数学家在那个时代所有的辉煌和所有的辛酸!

华罗庚问妻子:一个鸡蛋重0.5公两,把他们平均分成五份,每份重多少公两

由于穷困,原先烟瘾很大的华罗庚,把烟酒都戒除了,本来就困顿无奈的生活中,又少却了最后一点滋味。

有一次,附近农民送了吴筱元两个鸡蛋,吴筱元悄悄藏了一个在床下。那时的吴筱元,见丈夫每晚工作到深夜,白天还要到中学代课,人形日渐消瘦,生怕他再像几年前一样病倒,把藏在床底下的鸡蛋悄悄煮了,趁夜深人静,孩子们熟睡之后,把鸡蛋送给丈夫,让他补一补身子。

华罗庚看到妻子给他送来的鸡蛋,给妻子出了一道数学题:一个鸡蛋重0.5公两,把他们平均分成5份,每份重多少公两。

妻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当然是0.1公两啦。”

于是,华罗庚按妻子所说的,把那个本来专为他准备的鸡蛋,平均分成5份,自己把其中的一份吃了,剩下4份留给妻子和3个在家的孩子。

妻子望着桌上剩下的那4瓣鸡蛋,眼泪不由得扑簌而下。

那天晚上,妻子哭得十分伤心。15年前那场大灾大难闯过来了;大战初期的生死离别毕竟也已破镜重圆,然而,等待着这个苦难家庭的究竟还有些别的什么,这谁也不知道。那天晚上,一向不信鬼神的华罗庚安慰妻子说:“小的时候,母亲让人给我算过命,算命的人说,这孩子的命硬着呢,是个长寿之相。”

《堆垒素数论》的中文稿,终于在1942年年底完成了,然而,这部30万字巨著寄丢了

有一天,华罗庚对妻子说:“等我这部书稿出版以后,我们去割几斤肉,全家人美美地吃一顿,要是还剩着钱,就给孩子们添几件新衣服,再给我自己买两包烟——真想抽支烟呀……”华罗庚说的那部书稿,就是后来在数学界常被人们提起的《堆垒素数论》。

那时的华罗庚,既要当大学教授,又要当中学代课老师,两份工作已够他忙乎。每天傍晚,他步行十几里,从城里走回大普吉。为了这部书稿,华罗庚在那段日子里,几乎没有一天睡过5个小时以上的安稳觉。

《堆垒素数论》的中文稿,终于在1942年年底完成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部历尽艰辛方才写成的30万字巨著,在他寄给重庆的中央研究院之后,竟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华罗庚多次去信询问手稿的下落,对方皆未给予回答。对于在牛圈里已经苦熬整整两年多的华罗庚来说,30万字的书稿几乎是用性命换来的。一个由他人转来的致歉,对于华罗庚来说,不啻是五雷轰顶。华罗庚气得大病了一场,睡了整整半个月。这件事惊动了联大校委,校长梅贻琦致函中央研究院,希望继续派人查找华罗庚的书稿,然而,联大方面的去函,依旧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1944年,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英文版出版,他是当时数论领域内的巨宿

《堆垒素数论》的中文手稿丢失以后,华罗庚没有马上去重写第二稿,因为他发现了《堆垒素数论》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和遗憾。华罗庚的学术兴趣,很快从堆垒素数、哥德巴赫问题等这样一些单方面的数学问题,引向了更加丰富、更加广阔的整个数论领域,不久,华罗庚完成了他另一部著名的学术专著《数论导引》大部分章节。

华罗庚在完成这项工作以后,在对整个数论学科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一部和原先中文版不尽相同,内容更加丰富,论证更加严谨的《堆垒素数论》英文手稿诞生了,华罗庚把《堆垒素数论》英文版手稿,寄给了一直在关注着他学术成长的苏联国家科学院。1944年,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英文版,由苏联国家科学院出版。

那时的世界数学界,普遍认为华罗庚是哈代门下又一数论领域里的巨宿。然而,出人意料,华罗庚突然笔锋一转,走出了哈代大师的门槛,独辟蹊径,把学术兴趣转移到了数论和矩阵几何领域。开始了他在世界数学界独闯天下的时代。

1944年,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昆明附近很少再听到空袭的警报声,华罗庚这才告别了他在昆明西北郊普吉大河埂村住了整整3年的牛圈,回到城里,住在一间瓦檐低矮,潮湿拥挤的破平房里,继续他的群论和矩阵研究。

1945年,矩阵几何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它的创始人,便是在牛圈里成长起来的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而这一年,刚刚走出牛圈的华罗庚,只有35岁。


相关新闻

  • 312021.12

    华罗庚在西南联大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爱国心切的华罗庚谢绝好友挽留,从英国剑桥大学毅然回国,1938年到达已搬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他在这里度过了近8年的时光。发表20多篇论文,完成两部数学史上的经典专著,在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研究上开辟新的领域,培养了王湘浩、钟开莱、王宪钟、朱德祥等几十位新中国院士或著名学者,并和闻一多、俞大维结下深厚友谊。一此时的西南联大,原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

  • 132022.06

    华罗庚:创造自主的数学研究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祖籍江苏丹阳,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新中国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开拓者。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

  • 292022.09

    梅贻琦风范长存——纪念梅贻琦校长逝世六十周年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13.09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092010.12
  • 152010.11
  • 202015.03
  • 152010.12
  • 132009.05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