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

2015-07-03 |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战火中,当时最为著名的三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岌岌可危。为保存文化、教育、学术力量,三所学校迁往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11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开学一个月后,南京陷落,武汉、长沙为之震动。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进逼,危及衡山湘水,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南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时,长沙临时大学的大部分师生经广州、香港乘船到越南海防,再转滇越铁路进入云南。另有200多名同学组成步行团,在闻一多、吴征镒等11位教师的带领下,风餐露宿,历时68天,步行3500里,穿越湘、黔、滇三省,最终到达昆明。

193854日,西南联大正式开学,分理、工、文、法、师范五学院,共26个系,两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共有学生3000人,是抗战时期学生最多的大学。

西南联大汇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教授,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据统计,西南联大的教师队伍常年稳定在350人左右,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在179名教授、副教授中,有150多名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曾经留学欧美的学者。

这些教师虽来自不同的学校,有各自不同的学术风格和学术流派,却有着共同的师道尊严和价值判断,治学严谨,不苟且、不浮躁。他们教书育人,自乐其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融合了北大的“兼容并蓄”之风,清华的“严谨求实”之风和南开的“活泼创新”之风。

学校行政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校务委员会,一个是教授会。校务委员会是权力管理机构,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长批准任命,校长为校务委员会主席。校务委员会通过民主讨论和决议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务。西南联大有三位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前两位老教育家为了支持校长负责制一元化领导,公推年青的梅贻琦主持校务,他们二位退居二线,留守重庆,从国民政府教育部方面谋求对西南联大的实际支持。所以西南联大自始至终都是由梅贻琦校长主政,实行“校长负责制”。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全部由教授担任,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长批准任命。

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虽不是权力机构,但很有威望,成员包括全校教授,由全校教授推选常委会主办。教授会是校长的得力参谋,也是办学校务得力骨干的资源库。各学院有院教授会,各系有系教授会。院教授会主席后来改称院长,系教授会主席后改称系主任,由相应院系教授会民主推选,校务委员会讨论备案,报校长批准任命。各院系教学及管理业务,统由教授会评议,由院长、系主任执行。所以院系教授会实际上是院长、系主任领导下的民主办学权力机构。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西南联大的学者们完成了一大批奠基性论著。抗战胜利后,194654日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只有师范学院留昆续办,即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

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被许多人引为经典。而这句话在当年的西南联大,已得到最好的体现。

(吕小羽根据百度百科及相关历史资料编写)

转自《中国科学报》201573

相关新闻

  • 102010.05
  • 172020.11

    永远的“笳吹弦诵”——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气象教育

    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隶属理学院,由北京大学地质系和清华大学地学系合并而成,承清华旧制分地质、地理和气象三组,其中地质组的教师和学生最多,地理组次之....

  • 112020.08
  • 312019.01

    郑天挺:为民族保存文化火种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所记录下的,不仅仅是郑先生个人,同时也是西南联大师生在这一时期教学、研究、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往事,更是抗战时期那些满怀爱国热....

  • 202018.03

    西南联大人的旧书情缘

    在物质极为匮乏、物价一再暴涨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人以求知若渴的执着,乐观豁达地沉湎在书山之中看世界,又走出书斋以自己的实际努力改变现状,最终作出了令后....

  • 062017.09

    西南联大师生与旧书

    在物质极为匮乏、物价一再暴涨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人以求知若渴的执着,乐观豁达地沉湎在书山之中看世界,又走出书斋以自己的实际努力改变现状,最终作出了令后....

  • 012022.03

    红烛燃尽洒光明 冬云知意寄吾情——怀念闻黎明老师

    2022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闻黎明先生不幸辞世。闻先生为闻一多之长孙,在闻一多研究、西南联大研究以及抗战时期第三种力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其代表作有《闻一多传》《闻一多年谱长编》《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西南联大·闻一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知识分子》等。为纪念这位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兼备,在史学界内外具有重...

  • 052023.01

    深切悼念西南联大校友陈秉良先生

    2022年12月25日,著名水利工程专家、西南联大杰出校友陈秉良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6岁。陈秉良,1926年8月28日生,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就读于位于贵州的国立三中,1945年考入西南联大土木工程学系,同年12月参加“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于1949年毕业,参加吉林丰满水电站大坝抢险修复工作。1951年进入水利部,从事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设计规范编译工作。1958年调到青海省水利局(水电厅)从事中小...

  • 072022.04

    中国近代杰出的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燕树棠

    燕树棠(1891-1984),字召亭,河北定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武汉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清华大学法律学系、政治学系教授暨主任,抗战时期曾任西南联大商法学院教授暨法律系主任。一1891年燕树棠出生于河北定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幼时酷爱学习,跟随父亲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也体现在燕先生后来的文章中,他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制度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天人合一”“人...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