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茂(1979自动化)
台湾学者王树槐所著《庚子赔款》对于美国超收庚子赔款一事称:“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纽约时报》已经刊出,海约翰正考虑如何退还中国。”在其注释中说,“多出1800万美元,如退还中国,各国将分吞此款,海约翰正考虑如何退还”,并注明出自日文档案①。此后,这段内容被研究庚子赔款的大陆学者广为转引②,并把日期写成1902年1月。然而,王树槐的引述是不准确的,其一,这则消息刊载于1901年12月27日的《纽约时报》,其二,该消息的中心内容是美国政府的声明,否认退款传言。现将这则消息全文翻译如下:
把1800万美元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绝无此事
说美国确认700万美元赔款已是足额,纯属谣言
1901年12月27日
《纽约时报》特讯
华盛顿 12月26日
昨晚一则关于中国赔款的消息从华盛顿传播到纽约。据一家报纸说,美国有意核减属于自己的赔款,从2500万美元减为700万美元。该消息说,政府已经确认,700万美元就足以满足所有索赔,包括个人赔偿和海陆军的开支,因此,1800万美元的余额应属于中国。并且,政府让国务卿海约翰考虑用何种办法把这样一大笔款退还中国,使中国能在美国友善之举上获得实惠,而不让其他列强劫掠这笔退款。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泡影罢了。
今晨新闻记者们涌入国务院,要求说明事实真相。他们得到了类似外交辞令的答复:这则消息确实报告了一个重大的事件,但它更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虚假消息。这则消息在华盛顿已经流传好几个月了,但毫无根据,是站不脚的。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属于美国政府的2500万美元赔款与庚子事变中所需赔付的款项之间会多出一分钱。
毫无疑问,在庚款的偿付上,美国将与中国真诚相待。如果2500万多于美国人应得的赔偿,溢款将归还中国政府。然而,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将会出现溢款③。
《纽约时报》的特讯中说,关于退款的传说已经流传几个月了。实际上,早在1901年6月29日,《纽约时报》就有报道说,中国的赔款总额在计算上出现错误,中国认可的赔款超出了列强各国索赔的总额,超出达3500万关两。报纸还说,中国驻美公使称,相信美国会放弃所取得的溢款,相信列强各国也会同意把超出额退还中国④。1901年4-7月,关于庚子赔款数目的消息不时披露于报端,让人难辨真伪。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也认为美国索款2500万美元,大大超过美国的损失和开支。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在1901年谈判过程中或结束之后,美国谈判代表可能不慎或有意透露了些许消息,才使此类传说不胫而走。另外,有文章还谈到在列强各国索要赔款谈判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与国务卿海约翰会议时曾谈到,美国政府绝不打算把赔款据为己有⑤。从美国的谈判代表、国务卿到总统都清楚,在庚款谈判初始阶段美国有意超索赔款,但通过媒体的发布的政府声明,并不承认这个事实。
在《纽约时报》发此特讯两周后,1902年1月10日美国CASS CITY CHRONICLE周刊刊登短讯:《中国必须赔款》。短讯称:“国务卿海约翰致驻北京公使康格的急电使一个敏感的外交问题得以解决。一封来自北京的电文称,美国可能会缩减1800万美元属于美国的庚子赔款。国务卿的急电说,那封电文所报告的内容纯属捏造。国务卿还说,美国的索赔是恰当的和公正的;但是,如果有必要,美国愿意按比例缩减索赔数目。⑥”这是美国政府的又一次官方表态,美国的索赔是恰当的和公正的。另外,电文中说,“美国愿意按比例缩减索赔数目”,是指当列强各国都按比例缩减赔款时,美国也愿意这样做。因为,在庚款谈判初期,美国曾提议把赔款总额限制在1.5亿美元(约合2.02亿两关银)之内,后来,列强各国争相浮报所谓的损失和开支,到1901年5月,索款总额高达6750万英镑(约合4.5亿两关银),此时,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曾指示柔克义:“如果各国同样削减其赔款数额的话,本政府愿削减其应得之合理赔款数额的一半。”⑦当然,这些外交信函,是多年后才公之于众的。
1904年春季,梁诚了解到美国所得庚子赔款中,美国赔付商民教士的损失只用去了约200万美元,又了解到当年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已从菲律宾驻防中报销,从而推测美国超索庚款数目巨大,梁诚估计超索数额在2200万美元⑧。此后梁诚“向各报馆官绅士直陈婉讽”,以图美国把超索赔款退还中国,但美国财政部的官员认为,按照条约,那笔赔款是属于美国的,超索部分应归美国国库。1904年下半年,因庚款还款用金用银问题,列强代表在北京重开谈判,主张一律用金(即以列强的金本位货币为准偿付赔款)偿还,因银价下跌,如此为之,中国就要支付更多银两。由于此前美国同意以银为准接收赔款,外务部指示驻美公使梁诚同美国国务卿谈判仍依原议。1904年12月5日,梁诚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会晤时,海约翰告诉梁诚说,经内阁讨论,美国政府采取与列强各国保持一致的立场。梁诚向海约翰解释中国的困难与局势之后,海约翰才说出“赔款原属过多”梁诚向海约翰正式提出,美国应率先减收偿款⑨。12月6日海约翰指示柔克义草拟了关于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备忘录,“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对减轻中国沉重的债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这一建议获得国会的批准,我建议授权行政部门通知中国政府,此后美国只要求赔款总数的一半。”⑩
经过梁诚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美国在华传教士就退款向美国总统游说,1907年6月15日,美国国务卿路提把同意核减中国赔款的照会交给梁诚,照会称:“从赔款一开始本政府就有此意向⑾”。此前美国政府的声明的确耐人寻味,美国政府愿意退还超额赔款,只是所要不多,合情合理。直到6年之后,美国终于把那笔帐算明白。照会称,美国只要求1165万美元,其余退还中国。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豁免1365余万美元之外的庚子赔款,其中比照会增加的200万美元用于一年内对美国商民的追加赔偿,超过不再补充,有余仍退还中国⑿。此即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按当时计算应退还中国1078万美元,所扣留的200万美元,用去84万美元,余116万美元于1914年退还。另外,1924年5月,美国政府决定把尚未偿付的庚款本息1254万美元退还中国⒀。
需要说明,由于退还超额庚款事件的复杂性,在1907年之前,美国政府通过媒体的公开声明一直否认或掩盖美国政府当初的退款意向。
在20世纪的前半叶,庚子赔款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更铭刻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莫大屈辱,由此使我们每个中国人内心的隐痛,无法消除。
注释:
① 王树槐:《庚子赔款》 [M]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页273,283。
② 张乐天: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决策过程[J],《史林》1987(2), 79. 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J],《近代史研究》, 1997(5), 66. 朱卫斌:试论美国庚款兴学[J] 《社会科学研究》, 2005(5),20。
③ 英文原题:NO $18,000,000 GIFT TO CHINA; Stor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Finds $7,000,000 Indemnity Sufficient Untrue.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7, 1901, Friday Page 1, 317 words
④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9 1901, page 3.
⑤ Carroll B. Malone: The First Remission of the Boxer Indemnit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32, No. 1 (Oct., 1926), pp. 64-68.
⑥ CASS CITY CHRONICLE January 10 1902, page 2.
⑦ 张乐天: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决策过程,《史林》1987年第二期,页 76;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ppendix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01 Affairs in China”1902,371.
⑧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页76.
⑨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页74. 《清代外务部收发文依类存稿》[M],北京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2003年9月, 第320页。1904年12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十月三十日),北京外务部收到梁诚致外务部电报:“辰,尊敬电,告外部。总统廷议,谓各国还金,美独否,议会必不允。外部言:出入无多,不便两歧。诚讽以减收偿款。外部语意虽缓,办冀可成,较之金亏,所省尤巨。惟暂宜秘密,免别国沮惑。俟成后或可援令照办。诚。二十九。”梁诚发报时间是美国时间是12月5日(二十九日)晚上,北京时间12月6日上午。这封电报与注8信函写于同一天。由于信函通过海航,需40-50天,外务部收到时间是1905年1月19日。
⑩ 崔志海:《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一期,页51,引自Memorandum, Dec 6, 1904, Rockhill Papers ; W. W. Rockhill to Mr. Secretary, December 12, 1904, John Hay Papers, microfilm, Roll No. 9. 按:该备忘录因海约翰不久病故未及正式提交国会。(这份文件是梁诚与海约翰会晤后的第二天起草的,可以说是中美双方会晤所取得的成果的直接印证。)
⑾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页92.
⑿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页95.
⒀ 袁希涛:庚子赔款退还之实际与希望《近代中国教育史料》 第四册[M] 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