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学堂的第一批美国教员史密斯(Ernest Ketcham Smith)

2013-03-28 |

孟凡茂(1979 自动化)

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起初称为游美肄业馆。1910年春,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建议委托“美国和加拿大大学校际间基督教青年会(YMCA)”从美国选聘合适的教员。负责选聘工作的约翰• 墨特(注)担任基督教青年会的秘书多年,与美国有良好资质的教师组织有密切的接触,并且有必要的办公场所。经过缜密细致的选聘,组成了17人的美国教师团,9名女性8名男性,其中包括一位医生和一位体育指导。除体育指导外,16名教师和2名家属于1911118日乘“tenyo maru” 号离开三藩市启程,途经日本并在上海登岸,于1911221日抵达北京。这第一批抵达北京的16教员有:男教员为Richard Arthur Bolt(校医),Thomas Elza Breece(授英文、拉丁文),Carroll B Malone(授历史),Ernest Ketcham Smith(授英文),Peter Irving Wold(授物理),Ralph Delane Whitmore(授手工)等7人;女教员为:Emma S Liggett(授数学、英文),M Esabel Liggett(授英文、地理),Betrice Boardman Pickett(授德文),Julia Pickett(授历史),Irma Talmage(授英文),Florence Esther Starr(授绘画),Sharpe(授音乐)等9人,体育指导Arthur Shoemaker和夫人于1911年秋到清华学堂。

Ernest Ketcham Smith(史密斯,史密士,施美士)小传——

史密斯18731028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锡姆斯伯里城,1895年毕业于卫斯理大学,获文学学士, 1897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卫斯理大学任图书馆助理,他还是Alpha Delta Phi兄弟会的成员。1897-98任教于宾州迪金森神学院教授拉丁文,1898 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斯堡教拉丁文,1898-1902 明尼苏达州杜鲁斯中心高中教英文并任英文部主任,1902-10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几所高中任教。1911-1924年在北京清华学校任英语教师,期间1915-16年在纽约协和神学院和师范学院肄业,并因此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校友。1918-20年兼任华北英语教师联合会会长。作为交换教授,1924-25,史密斯回国任教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Hamline大学,之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正教授直到1929年。1929年夏被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罗家伦解聘后,在燕京大学任教授直至1943年回国。史密斯热爱中国文物,收藏石器甲骨等古物。所收62片甲骨,现藏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拓片收录于《美国所藏甲骨录》。195459日施美士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逝世。

史密斯是在清华任职时间最长的首批美国教员,教英文和拉丁文,除任课外,还任学校伦理演讲的教员及为学生社团办文学讲座。从1911年至1929年,期间有两年回国,在清华服务16年。

一、为清华文学社开讲座

19113月,清华学堂开学后,美籍教员负责高等科教学,史密斯的任课情况已不可考。但在1920年代,史密斯多次为清华文学社开讲座。据1923427日《清华周刊》,春假前诗组请本校教员史密士先生演讲“英国史诗”;大意是:史诗分自然的,人为的两种,Beowulf(《贝奥武甫》)是英国唯一的自然的史诗。J.Milton(约翰•弥尔顿)是唯一的人为的史诗家。

19236月《清华周刊》第9次增刊有文总结本学年清华文学社诗组的演讲活动,提到史密士先生所讲的“英国史诗”以及谭唐夫人演讲的“英国抒情诗”等。另外,还预告史密士先生已经应允下学年的演讲,题目是“莎士比亚”,内容有莎氏的事迹,莎氏时代的英国社会情形,莎氏的悲剧和喜剧等。这些讲座应没有举行。据1923107日《清华周刊》,该社拟定一组演讲中有史密士先生的“A Survey of English Peotry.

1923127日《清华周刊》报道,文学社诗组长期演讲,已分别函请校中教员担任,并定每题以三个星期为度,第一次演讲已由郝则德于上星期演毕,题为“Modern American Poets”。闻第二次演讲系本校教员史密士先生担任,题为“Romantic Poets”,又闻其所演讲诗人系以华茨活(威廉•华兹华斯)为主体,有暇则旁及雪莱、济慈等诗人。1924111日《清华周刊》报道,“Romantic Poets”已讲毕。19296月,在史密斯离开清华之前,还为大一学生开诗学讲演,讲题为“诗人渥次渥斯(威廉•华兹华斯)”。

从以上的记载判断,史密斯在历届学生中有良好的印象,是一位博学而热心教学的教师。

二、关心学校事务及伦理演讲

据《吴宓自编年谱》,19128月开学不久,因开除高等科学生事引发学生罢课风潮,罢课数日后,美国教师出面调停,美国教师代表三人中推史密斯发言称,美国教师切盼早日复课,对于学生要求撤换校长,在美国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故美国教师概不支持。这些内容为吴宓1970年代回忆,以亲身经历,应该大体不误。

据《吴宓日记》,191435日晚,史密斯作伦理演讲,题目是:“Ethical Standards and Tendencies of America(美国的道德标准及发展趋势)”,吴宓在日记中用英文记录了主要内容,“50年来,美国人的观念有三大变化,即:(I)自由的发展与向往;(II)责任感的增强;(III)对人生思考的深化。”

“我们留美学生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大胆地进入美国模范家庭,研究他们的状况诸如孩子们的纯真和坦诚;并从家居生活着手改造我们的国民。清华学生留美时应多多留意其所居留的家庭,因为归国留学生品行的形成与其所寄居之家庭密切有关。 ……我们的箴言是‘品格和效率’。清华学生于未来生涯当拯救中华,但当前,他们不应有过大抱负。每日都须审时度势!”

史密斯认为,当前中国的危险是中国知识阶层过于从物质层面接受西方文明,即接受科学发展而忽视宗教的进步。

史密斯任1914年《清华年刊》顾问,1918-20年兼任华北英语教师联合会会长。1919 11月华北英文教师联合会举行常会,会长史密斯作报告。

三、对史密斯的评价

对于史密斯的评价,此前从个人记述到校史记载多是负面的。1956年,罗家伦在“我与清华大学”一文中说,“此人名叫史密斯(Smith),以前清华的校长送了他一张终身的合同,而他是全校出名的‘老饭桶’,(全校的学生都是这样的称呼他),他教的是英文和拉丁文;在教室里丝毫不讲,一进来就叫甲生读一段,乙生读另一段,如此接连读下去,等到打下课铃了,他夹着书本就走。”完成于1965年的《清华大学史稿》对英文教员斯密士(E. K .Smith)也有相同的评价,说他“文化程度,教学效果都很差,被学生讥为‘老饭桶’。”

“全校的学生都是这样的称呼他”,罗家伦的看法与实际情况应相去甚远。清华文学社的社员会接二连三地请一个“老饭桶”开文学讲座吗?若真如此,清华文学社的水平又会如何呢?应该说明,在1923-1924年文学社是梁实秋、饶孟侃、朱湘、梁思永等同学组织的。

另外,关于史密斯的教学方法,也应从不同角度来讨论。季羡林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叶公超在清华教英文的情景。季先生说,叶公超教第一年英文,用的课本是Jane Austen 的《傲慢与偏见》。叶老师的教学法非常奇特,几乎从不讲解,一上堂就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原文,到了一定段落,他大声一喊:“Stop!”问大家有问题没有。没人回答,就让学生依次继续朗读下去,一直到下课。学生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季先生说:“这一声狮子吼大有威力,从此天下太平,宇域宁静,相安无事,转瞬过了一年”。

同是在清华任教,美国教师在1920年代的教学方法,被校长罗家伦完全否定了,认为连初中教不了。而到了1930年代,大名鼎鼎的叶公超也这样教,却被认为是一种特色了。

根据苏云峰著《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所举第一批美国教员的简历,他们来清华前已在美国的中学或大学任教,有一定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他们为清华的创建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1911年春入学的刘崇鈜先生回忆说,第一批美国教师,多是由青年会代聘,他们教课之余,热心宗教。他们没有教成学者,却帮助周诒春校长树立学风。

:墨特John Raleigh Mott (May 25, 1865-January 31, 1955)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888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获哲学和历史学学士。之后,作为美国和加拿大大学校际间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秘书服务27年。在此期间,担任了学生志愿运动国外使团的执行主席,1895年组织了世界学生基督教协会并担任总书记,此后,他在印度、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组织各国学生的基督教活动。1912-1913年,他游历远东,在印度、中国、日本和朝鲜召开了21次区域传教使团会议。1915-1928年担任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委员会总书记。1926-1937年,担任YMCA世界委员会的主席。他曾谢绝美国总统威尔逊作为担任驻中国大使的提议。他获得了中国、日本、法国、希腊、美国等10余个国家颁发的勋章。194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