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冯友兰作“西山苍苍”歌词的写作时间的推测

2011-10-24 |

○孟凡茂(1979自动化)

在西南联大校歌的创作阶段,作为校歌校训委员会主席的冯友兰写了一首歌词,抄录于此: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辰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收复失掉的家乡。

1938106日,校训校歌委员会组成,之后应有一次会议,以布置任务,谁写校训,谁写校歌,1030日再次开会,罗庸提交了词曲,委员会接受了罗庸写的歌词,对曲子不满意。下面工作是找人谱曲,或许冯友兰在这次会上就建议让沈有鼎谱曲,所以把歌词抄了去。1124日委员会再次开会,确定了校训“刚健笃实”和校歌词《满江红》以及沈有鼎的曲谱。送交联大常委会的材料上都没有写作者的名字,如今,这些材料都成为历史档案。

1126日常务会开会确定校训,公布的校训是“刚毅坚卓”,只用了校歌校训委员会所拟校训中的一个字。看来常委们对校歌校训委员会的工作并不满意,就如冯友兰所回忆的,常委中有人认为,旧体诗词不成校歌的样子。冯友兰作为委员会主席,自然要承担责任,听到这样话后,自己就写了白话体诗“西山苍苍”。之后,应该是朱自清建议让张清常谱曲,并把两份歌词寄去了,两份歌词上分别写有罗庸和冯友兰的名字。由于张清常更喜欢《满江红》,就只给《满江红》谱了曲,并于1938年年底寄回西南联大。

等到校歌评审阶段,冯友兰请马约翰为“西山苍苍”谱了曲。同时,将沈有鼎谱曲的《满江红》、张清常谱曲的《满江红》和马约翰谱曲的“西山苍苍”三份词谱油印成歌片,交试唱人员试唱。据现存的档案推测,两份《满江红》歌片作词均为罗庸、冯友兰,作曲分别为沈有鼎和张清常,“西山苍苍” 歌片作词冯友兰,作曲马约翰。1939614日开会,这是一次评审会,除五位委员外,还请两位曲作者沈有鼎和马约翰以及外文系教授杨业治参加。可以推测,会议开始时,委员会主席冯友兰总结半年来的委员会工作,同时传达了联大常委对《满江红》的意见。听了试唱之后,委员会决定接受冯友兰的“西山苍苍”,但认为马约翰的谱子过于单调,遂请马约翰、杨业治和沈有鼎修改。可能到630日,谱子也没有改好,委员会再次开会,五位委员中有三位认为,张清常的曲谱更好,还说曲调比歌词更重要。最后,委员会决定用张清常的曲谱,也就等于接受了《满江红》。猜测一下,那三位委员是谁,应该是朱自清、闻一多和罗常培。罗庸写了《满江红》,不好表态,冯友兰知道常委们不喜欢《满江红》才写了“西山苍苍”,也不好表态。应该说,是张清常的曲谱最后挽救了歌词《满江红》,才被采纳为校歌。一周后的77日《云南日报》刊登了冯友兰的《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录作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该诗即改自“西山苍苍”。

19397月下旬,张清常把《满江红》和“西山苍苍”谱写成“献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组曲。曲谱上写明《满江红》罗庸作,“西山苍苍”冯友兰作,并在首页有“谨呈佩弦、一多师,恳乞赐正”等语。看过这份曲谱的至少有三个人,即冯友兰、朱自清和闻一多,他们对曲谱中的署名应无异议。这份曲谱在193910月由冯友兰提交给联大常委会、经清华校长梅贻琦批复归档。

顺便说一下歌词《满江红》词的作者署名,1938年年末张清常在所寄曲谱上只署罗庸一人,19396月的油印歌片上署罗庸、冯友兰二人。据黄延复先生推测,应是在定稿阶段,冯友兰提议把“倭虏”,改为“仇寇”,也就成为歌词的作者之一。至于在上呈联大常委的歌片上为什么涂去作者的名字,对其给出合理的解释并广为认同,并非易事。考虑到校歌由专门委员会指定起草人及最终认定,不完全是个人创作,不妨把19396月的油印歌片作为最初版本,以此为据,认定罗庸、冯友兰为词作者,也算是恢复历史原状。

以上根据联大档案、朱自清日记和冯友兰的回忆,加上个人的推测写成。

相关新闻

  • 072011.11
  • 072012.09
  • 052016.12

    胡适为什么反感冯友兰?

    冯友兰的老师兼老友梁漱溟曾一语道破:冯貌似儒家,但从行事看,更接近道家。可惜胡适未悟到这一层。

  • 182015.11

    “爷爷冯友兰把生命给了哲学”

    听冯珏(冯友兰外孙女,现TOM在线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讲冯友兰(1895-1990,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家族故事

  • 062023.04

    梁启超的写作速度

    作为大学问家,梁启超留下了皇皇1400万字的《饮冰室合集》,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兵学等诸多领域均有贡献。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梁启超写作效率极高,所谓“草一稿片刻即脱”。他在撰写文章时,一动笔便情如烈焰、思如泉涌。口碑极佳的《清代学术概论》一书,十余万字,梁启超用一周时间即告完成。1920年初至1922年秋约两年半的时间里,梁启超撰写了累计100多万字的政论文章和学术著作。1920年...

  • 072013.06
  • 292020.07

    用哲学抗战:冯友兰的爱国思想与哲学实践

    正是有感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冯友兰结合民族的危难和国家的兴亡的实际感受,系统地反思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并且把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赋予其....

  • 292016.07

    冯友兰的两年海外生活

    冯友兰的长子冯钟辽回忆与父亲1946-1947在美国的生活。

  • 232023.08

    冯友兰和他的旧邦新命

    河南省唐河县城西北部,有一片青砖灰瓦的建筑群,不起眼的外型,却是中国的一片文化高地。这里生动的展览能把游客带入到真实而又玄妙的哲学天地间,这就是冯友兰纪念馆。迈进古色古香的纪念馆大门,第一进院落正房门口,挂着一副木刻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上联说的是冯先生的平生志向,下联则是冯先生要达到的精神境界。“旧邦新命”源于《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原意为周虽然是历史悠...

  • 172008.11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