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学校研究院筹办经过

2011-04-11 |

孟凡茂 编

1924年起,清华学校筹备研究院,制定宗旨,起草章程,礼聘教授,选定职员,出题招生,终于19259月始业。编者简略整理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科(门)筹建过程的史料,按时序排列条目,或失之不确,或失之过简,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1924222

清华学校为改办大学,校长曹云祥分别致函周诒春、胡适之、范源濂、张伯苓、张福运、丁文江等6人,聘请他们担任清华大学筹备顾问。

1924929

吴宓致信曹云祥校长,确定明年二月到清华任职。此前曹校长来函,拟聘吴宓助理中文部事。

19241010

据《清华周刊》消息,清华学校最近组织筹备大学委员会,筹划将来清华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委员会由15委员组成,校长曹云祥任主席。

19241021-22

筹备大学委员会之课程及计划组通过《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关于研究院的设立,本院备清华大学及他校毕业生,对特种问题为高深之研究;其研究由专家指导之。具体计划当视本校之财力、人力与所选之问题而定。 《清华周刊》第332期)

19241114

《清华周刊》第326期刊登清华学校曹云祥校长所著《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一文。曹云祥校长认为,不但国家真得学术之用,即东西两文明之真象,亦可因之而表明。”“中国今日宜设研究院,以为建设最高等学术之基础。清华学校别谋远大而有利益的计划1)于1925年起设立清华大学部;(2)筹备大学基金;(3设研究院。 (《清华周刊》总326期)

19241129

清华学校学生会评议部开会,请校长曹云祥讲话,并回答学生有关董事会改组、大学改办进度、大学男女同校等问题。对于争取美国第二次退还庚款,曹云祥回答:学校主张把此款交清华办研究院,但不知能否达到目的。 (清华周刊329-9

1924123

筹备大学委员会之课程及计划组通过《清华研究院章程》章程共8章,依次为:科目、讲师及讲员、学员、费用及奖金、课程、目的、证书和出版。其中科目规定:“本院于民国十四年至十五年度就左列需要最急之科目中选两科或三科:甲、中国历史研究科,乙、中国语言研究科,丙、中国文学研究科,丁、中国哲学研究科。” (《清华周刊》总332期)

1924128

胡适陪同曹云祥校长拜访王国维。

1924129

曹云祥致胡适

适之先生台鉴:

昨承偕访王静庵先生,晤谈之后,曷胜钦佩。敝校拟添设研究院,即请王君为该院院长。兹将致王君一函并聘书送请察阅如蒙同意,即祈转致,并恳玉成是荷。 此颂

道安

曹云祥谨启

十二月九日(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1924129日之后

胡适致王国维

静庵先生:

清华学校曹君已将聘约送来,今特转呈,以供参考。约中所谓“授课拾时”,系指谈话式的研究,不必是讲演考试式的上课。

圆明园事,曹君已与庄君商过,今日已备文送去。

适之上 (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

注:原信无日期,推测在129日后某日。
信中,“庄君”指庄士敦。

19241211

曹云祥致胡适。

迳启者:订于本月二十日星期六□□□□□,驾临敝校午餐,藉以畅谈,未知是日有暇光降否?倘因公忙或改二十七日星期六亦可,即祈裁定,并约同王静庵先生来校,是所至盼。相应函达至,希查照见覆是荷。

此致 胡适之先生

曹云祥谨启

十二月十一日(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19241231

曹云祥致王国维

静庵先生大鉴:

前奉聘书,因系印刷品,表明本校聘请教员事同一律,所以先填送览。兹以添注涂改,殊欠敬意,特另缮一份,肃函奉送。 敬祈察存 ,专泐顺颂

道安

附聘书一件

曹云祥谨启

十二月三十一日(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聘书

兹聘请

王静庵先生为本校研究院主任,担任国学研究事务即希

查照后列聘约办理为荷

(一)每星期内授课拾点钟以内

(二)每月薪金银币肆百元按月照送

(三)一切待遇照本校规定研究院教员任用规则办理

(四)此项聘约以叁年为期(自民国十四年一月起至十六年十二月底止)期满若得双方同意再行续订

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按:此聘书存于胡适的手稿中,表明胡适并未转交给王国维。129日曹云祥托胡适转交给王国维的印刷格式聘书,聘王国维任研究院院长。后改聘教授,当另发聘书。

1925124

孙德谦至王国维

“闻公就清华研究院之聘,考古之学得公为之主持,发挥广大,岂不可庆!吴雨僧兄以弟为新知,情意极相契,自谓中学未能深造,持属一言之介,请公不厌提命,为彼所至愿。”(《王国维未刊来往书信》)

注:吴宓,字雨僧

192529

吴宓向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提出(1)名义为清华学校研究院筹备主任。(2)须有全权办筹备处之事,并负专责。此议得到校长同意。12日筹备处成立,开始办公。(《吴宓日记》第三册页4)(吴宓著,吴学昭编,三联书店,1998年)

1925 210

校长曹云祥召集筹备大学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本学期校务工作。审查招生委员会的报告,听取教职员待遇组报告并讨论。议决聘请吴宓为清华学校研究院筹备主任、筹备大学委员会会员。 (《清华周刊》336

1925 213

吴宓奉曹校长之命进城谒见王国维。

1925 213

胡适致王国维

静庵先生:

手示敬悉。顷已打电话给曹君,转达尊意了。一星期考虑的话,自当敬遵先生之命。但曹君说,先生到校后,一切行动均极自由;先生所虑(据吴雨僧君说)不能时常往来清室一层,殊为过虑。鄙意亦以为先生宜为学术计,不宜拘泥小节,甚盼先生早日决定,以慰一班学子的期望。日内稍忙,明日或能来奉访。匆匆,即颂

起居佳胜。

适之上一四,二,十三 (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

1925214

清华学校研究院筹备主任吴宓向校长曹云祥和教务长张彭春商聘陈寅恪先生为研究院导师,并得允准。15日晨张彭春到吴宓处,聘陈寅恪先生事有变化,薪酬未议定。16日吴宓与张歆海同见校长曹云祥,“谈寅恪事。即发电聘之”。(《吴宓日记》第三册页4-5

按:聘任事,14日议定后又有反复,吴宓一定颇费口舌,但最终得校长同意,立即发出聘任电报。参见:

/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56730&columnId=10006631

1925220

《清华周刊》刊登“与吴宓先生谈话记”。记者向担任筹备处主任吴宓询问研究院的计划和聘任教授事。吴宓称,现聘定梁任公、王国维、赵元任三位先生。“尚有一二位名师,不久即可约定。”

1925221

吴宓进城访王国维,商谈研究院章程。

1925222

吴宓赴天津给梁启超送聘书,并商谈研究院章程及有关办法。

1925227

《清华周刊》消息,“兹校中又函电往德国,聘请陈寅恪先生为主任讲师,连前共四位。” 《清华周刊》用半页篇幅介绍陈寅恪:“陈寅恪先生,乃诗人陈伯严先生(三立)之公子,幼承家学,故中国学问甚为渊博。自前清宣统元年迄今,留学欧美,共已十余年。陈先生初治史学,继研究古今语言,如希腊文、拉丁文、及英、德、法文等。近七八年来,则攻读梵文、巴利文以及蒙文、藏文之类。其所用力者,为古代东方各国语言及历史,佛教发达传播之历史,中西交通史等。陈先生留学德法两国最久,在巴黎与伯希和、莱维诸大学者相从问学,极为熟稔。又其人笃志用功,故造诣宏深,诚留学生中特别首出之人才。”

19252

赵万里编《王国维先生年谱》說:“正月,先生被召至日使館,面奉諭旨命就清華研究院之聘。”

192531

吴宓访王国维,商研究院章程的定稿。

192536

《清华周刊》刊登招考清华学校研究院学员广告,其中说“本年先办国学一科,已聘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诸先生为讲师”。

1925313

梁启超到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宴请王国维和梁启超,吴宓作陪。

1925321

吴宓访王国维,谈出考题事。《吴宓日记》

1925323

梁启超致王国维

“闻先生曾一至天津,正拟奉谒,则已归京,怅甚。得吴君书,知先生不日移居校中,至慰。考试命题事,校中所拟办法至要。……,欲祈先生将已拟定之各考题先抄示一二,俾得在同一程度下拟提奉商,想承见许。又专门科学之题,每门约拟出若干,并乞见示。此项之题,太普通固不足以觇绩学,太专门又似固为责难,此间破费斟酌。想先生有以处之矣。四月半后当来校就教一切。先此奉商,希赐裁答。……今年投考新生,欲将其所呈验旧作,稍为细阅,给以分数,以与将来试卷合算。意欲另各助教先一评定而由公核其当否,尊意如何?”

按:信中“吴君”即吴宓。信中日期为“二十九”,应是阴历二月二十九,因王国维于320日由天津回京。

1925325

王国维致蒋汝藻

“數月以來,憂惶忙迫,殆無可語。直至七月,始得休息。現主人在津,進退綽綽,所不足者錢耳。然困窮至此,而中間派別意見排擠傾軋,乃與承平時無異。故弟於上月中已決就清華學校之聘,全家亦擬遷往清華園,離此人海,計亦良得。數月不親書卷,直覺心思散漫,會須收召魂魄,重理舊業耳。”《王国维年谱新编》)

1925326

王国维偕夫人到清华园看住宅,定西院1516号,付房租44元。《吴宓日记》

1925328

王国维致王潜明

“京寓已决计迁移,已于清华校内租定房屋二所,一七间(月租廿五元),一无间(十九元)。拟家眷住七间,书房及男仆住五间。二屋相离百余步,然已无他屋可租,只得暂时勉住。”《王国维未刊书信》

192545

罗振玉致王国维

“三日前弟承授馔,□闲□甚多,并垂询及公,且云:‘我无养贤之赀,清华为我暂时养贤,亦稍慰我心(可见上意未尝忘公)。’”(《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192546

蒋汝藻致王国维

“闻清华月脩四百畨,有屋可居,有书可读,又无须上课,为吾兄计似宜不可失此机会。虽久暂未能逆料,而暂避风雨,南北均不能优于此矣!久欲驰书劝架,斩断种种葛藤,勿再留恋。顷知已毅然决定,为之额手不置!从此脱离鬼域,重入清平,为天地间多留数篇有用文字,即为吾人应尽之义务。……何日高迁,幸早示及。” 《王国维未刊书信》

1925413

王国维致蒋汝藻

“弟定于廿五(417日)移居清华园,园中房屋不及城内宽敞,且两所隔离相去逾百步,然别无他屋可觅,只得暂行敷衍。校中事,弟提议多购置书籍,然每岁仅能购万元,而预算亦尚未定。然在京校中已算第一有力矣。”《王国维书信集》第413

1925417日,

清華学校研究院舉行第一次院務會議,踏踏實實提出研究之經費、預算、房屋等問題,交與會者討論,王國維出席會議,發言闡述了增置圖書的重要意義。《王国维年谱新编》

1925417-18

王国维迁入清华园

1925423

梁启超到清华与王国维决定考题题目。

1925425

吴宓作研究院下年教职员及薪金一览表,上呈校长。

1925426

李济到清华学校会吴宓,表示愿意就聘。吴宓认为以特别讲师为宜。

1925427

吴宓收到陈寅恪来信,告以因“()须多购书。()家务,不即就聘。——介绍陈来,费尽气力,而犹迟惑。难哉!”《吴宓日记》第三册页19

192558

梁启超致蹇季常

“(清华学校)研究院事属草创,开学前有种种布置,一到七月非长川住院不可。若在会中挂名不出席,固非我所愿,亦非公所望,而七月后我已无法担任。院事由我提倡,初次成立,我稍松懈,全局立散,我为自己信用计,为良心命令计,断不能舍此就彼,此事实上无可如何,实辜负盛意。”《梁启超年谱长编》

注:梁启超与蹇季常谈请辞宪法起草事。

1925612

趙元任教授應聘到校,住清華南院,王國維遂與之訂交。

1925615

清華學校校長曹雲詳批準研究院教職員名單,是時已到校者教授有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三人,講師李濟一人。

1925617

赵元任来清华,与吴宓谈研究院各事。次日,吴宓拟定赵元任教授支六、七薪金办法,并报校长批准。

1925618

曹云祥聘任吳宓为清华学校研究院主任。

1925624

赵元任到清华学校,将所出《普通语音学》考题交给吴宓。吴宓自行缮写油印。

1925625

陈寅恪致信吴宓称,接受聘任,明春到校。

192576-8

清华学校研究院首次招生考试在北京、上海、武昌、广州四地同步举行。北京考场设在西城李阁老胡同法政学校举行。

1925725

王国维參加閱卷計算考生分數。

1925727

清华学校研究院录取新生,正取30名,备取2名。

刘盼遂、吴其昌(子馨)、程憬(仰之)、徐中舒、余永梁、杨洪烈(宪武)、王庸(以中)、关文瑛、刘纪泽、周传儒、杨筠如、孔德(肖云)、方壮猷(欣庵)、蒋传官(柱筠)、王镜第(芙生)、高亨(晋生)、裴学海(会川)、李绳熙(念祖)、杜钢百、闻惕(惕生)、史椿龄(静池)、赵邦彦(良翰)、陈拔(晓岭)、王竞(啸苏)、冯德清(永轩)、李鸿樾(玉林)、姚名达(达人)、黄淬伯(涧松)、谢星郎(明霄)、余戴海(环宇)、何士骥(乐夫)、汪吟龙(衣云)。

另有旧制留美预备班学生罗伦(辑之)、杨世恩(子惠)、王国忠(慕韩)三人作为特别生,可随班听课和研究。

一年后有29人毕业。

19257月下旬

唐兰致王国维

唐兰同学王蘧常“夙日仰慕先生学术至深,本欲报名与试,以人事罣误,竟至愆期,而明岁又以种种关系万难求学,乃以兰曾辱一日之知,嘱代转询左右,可否设法通融,许其补入学,或由浙江教育厅咨送,以慰其向往之忱。兰以其志甚笃,故为函请。望即赐以可否为祷。”

192581

王国维致唐兰

“貴友XXX事,昨已與當局者商,云:‘現已考畢,所取學生名單亦於今日發表,礙難再行補考。’自系實情,望轉致X君為荷。此次吳君其昌考取第二,昨閱名單始知之(閱卷用糊名法),並以奉聞。”

注:信中XX符号,即唐兰7月下旬信和王蘧常810信中请托之事。

192581

《吴宓日记》 “赵元任来,拟用其內侄为助教。逾日,决用章昭煌,企孙荐也。”“研究生考取全榜,已得校长批准,即发表,交招考处印布。”

192584

《吴宓日记》“作函致章昭煌为赵元任先生助教,月薪60元。先细陈情形,征询意见。宓函由赵寄叶企孙转交。”

1925810

王蘧常致王国维

因贻误清华学校研究院考期,王蘧常求王国维与学校通融,可否由浙江省保送就读。“前曾托友人唐立庵(兰)先书作为导,想已达院。如限于规矩不能破格,如由浙江教育厅保送,作为过渡,不知能蒙赐准否?”

1925812

王国维致马衡

叔平先生左右:

昨归自津,顷接手书,知台从已自雒归,并审一切。何生列在备取,想正取诸人必有一二人不到者,开校未及亮可即补。此次考试均用糊名法,因清华夙办留学考试,函托甚多,竞争甚烈,故采用此法。故弟知考取人名单,亦仅较外间早一日也。

弟自移居后进城甚稀,即进城亦皆晨入暮出,故久未奉诣。后此入城如有定期,当函闻于某处相见,并当约森玉也。专复,敬侯

起居不一

弟维顿首 廿三日(《王国维全集-书信》)

注:何君,何士骥

1925831

王国维先生助教陆维钊因祖父病请假,赵万里到校代理陆的职务。

192591

吴宓向校长汇报赵万里代陆维钊事,并得到批准。

192598

清華國學研究院舉行第一次教務會議,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三教授和講師李濟到會,主任吳宓主持會議,會上公布了各教授普通演講的講題(即所開課程)與指導研究學科的範圍。

192599

清华学校举行秋季开学典礼。今年招收大学部学生95人,研究院学员32名。校长曹云祥致开学词 教务主任张彭春、研究院主任吴宓、课外作业指导部主任全绍文、学监部主任徐志诚发表演说。

吴宓讲演《清華開辦研究隨之旨趣及經過》:“曹(雲詳)校長之意約分三層,(一)值茲新舊遞嬗之際,國人對於西方文化宜有精深之研究,然後方可以採擇適當,融化無礙;(二)中國固有文化之各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史、哲學)須有通徹之瞭解,然後今日國計民生,種種重要問題,方可迎刃而解,措置咸宜;(三)為達上言之二目的,必須有高深之學術機關,為大學畢業及學問已有根柢者進修之地,且不必遠赴歐美,多耗資財,所學且與國情隔閡,此即本校設立研究實院之初意。”

為甚麽先設國學一門呢?吴宓讲:蓋以“中國經籍,自漢迄今,注釋略具,然材料之未備及方法之未密,不能不有待於後人之補正;又近世所出古代史料,至為夥頤,亦尚待會通細密之研究。其他人事方面,如歷代生活之情況,言語之變遷,風俗之沿革,道德政治宗教學藝之盛衰;自然方面,如川河之遷徙,動植物名實之繁衍,前人雖有紀錄,無不需專門分類之研究。”而“此種事業終非個人及尋常學校之人力所能成就。”“故今即開辦研究院,而專修國學。惟兹所謂國學者,乃指中國文化之全體而言。而研究之道,尤注重正确精密之方法,并取材于欧美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此又本校研究院之异于国内之研究国学者也。”

下午3时研究院在工字厅举行第一次茶话会,研究院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共约30人到会。吴宓宣布开会宗旨在联络情谊并介绍相见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和李济相继演说,或阐述研究院宗旨,或论治学方法,或述个人修学经验。

1925911

《清华周刊》刊登研究院职员表,教授:王国维(静安)、梁启超(任公)、赵元任(宣重)、陈寅恪,讲师:李济(济之),助教:陆维钊、梁廷灿、章昭煌(芾亭);主任:吴宓(雨僧),事务员:卫士生(澳青),助理员:周光午(卯生)。表后注:以上诸先生除陈先生于明年二月到校,因陆维钊因病请假,由赵万里(斐云)暂代理外,均已先后莅校。

按:陆维钊于8月底因祖父病请假返原籍,9月初学校聘赵万里代理,后来陆未再回清华任教。参见:

/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57086&columnId=10007841

1925913

梁启超致梁令娴

我搬到清华已经五日了(住北院教员住宅第二号),因此次乃自己租房住,不受校中供应。……廷灿又围困在广东至今未到,我独自一人住着不便极了。……以后便长住校中,你们来信可直寄此间,不必由天津转了。

1925914

清华学校研究院正式始业。据1925918日《清华周刊》新闻:该院定于九月十四日,正式始业。先期将各教授所指导之学科、范围宣布,俾诸生可就其范围内,与各教授商谈研究题目。本期《清华周刊》列出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诸先生所指导的学科。

相关新闻

  • 192024.02

    早期南京清华同学会那些人那些事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92023.01

    赵元任的少年情怀与大师风范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272009.05
  • 102008.12
  • 072007.11
  • 102008.12
  • 102022.03

    杏坛传奇——清华国学研究院始末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原本是相对“西学”而言。五四前后,一方面人们对新思想、新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国固有文化”,继承、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重拾...

  • 272022.11

    张祖道照片中的清华农学院故事

    最近,由清华校史馆主办的《张祖道镜头下的清华》摄影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观众们对这些反映清华园历史演变的珍贵影像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些细心的清华师生在标为《清华大学农学院》的照片前驻足,他们不仅想知道画面上的建筑究竟在哪里,也希望对历史上的清华农学院有所了解。一、清华农学院不在清华园根据照片上反映的建筑外貌分析,清华农学院的这座大楼是砖混结构,平面形状呈山字形,立面为三段式,中间部分为三层,两侧...

  • 272021.09

    《清华周刊》影印出版:历史上清华学生如何办刊

    9月25日,《清华周刊》影印出版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魏大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等出席活动。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