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道(1949社会)
1946年秋清华复员北上,我们回到清华报到,我仍入社会学系念大二。化学系朱世 的家就在北平,很早就报到了,他虽是北平人,但也是第一次进清华园,已经拍了一些校景。
张祖道学长在2008年12月13日“纪念清华解放60周年大会”现场
西南联大10周年,周末摄影社在同方部举行影展
清华园被侵华日军强占后,破坏严重,经校方一年抢修,大部分可用。第一批入校的主要是昆明联大同学,见到自己的校园是这样美丽宽广,花木繁盛,校舍雄伟,都很兴奋满足。有几位同学合作,拍了校园风光照片出售,很受欢迎,同学们纷纷购买寄给家里和亲友。
我和朱世 从中受到启发,凑到一起商量,既然同学们喜欢照片,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摄影社,利用业余时间替他们拍一些以校园风光为背景的纪念照,一定会受到欢迎。我们只收成本费。这样,我们可以多认识一些同学,增进感情;又锻炼了自己,提高摄影技术。更主要的是有个组织,可以有计划地拍摄校园生活,发生了学生运动,可以有准备、有分工地进行拍摄。不能再像昆明“一二·一”运动那样事后才去搜集照片,最后连拍摄者的姓名都没有记下来。
我们是在业余时间进行拍摄工作,所以取名周末摄影社。同班同学孙同丰(现名孙晓耕)也加入了,一共三名社员。
可是社里只有朱世 有一台照相机,是135型小相机,他会摄影,懂暗房。可是,社里另外三分之二的社员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还不会摄影,更不知道暗房的门儿朝哪开,怎么迈进去,他们有的只是满腔热情。
朱世 拿着相机给我们讲解了一次。我们是初生的小牛犊,说干就干,第一步抄家伙,航空系大二钟泽民是湖南同乡、好朋友,这次北上经过长沙时,在湖南大学他家玩了一天,还拿他的相机拍了几张岳麓山风光。那是一台高级德制蔡司伊康小照相机,装120胶卷拍16张,折合式皮腔,平视取景,75mm/53.5天塞(Tessar)镜头,快门时间T.B.和1秒~1/500秒,在上世纪40年代算是很先进的了。
我于11月24日大晴天试拍一卷,效果很好。按照朱世 教的上卷计数办法,我拍出17张完整的底片,比规定多拍到一张,也就是说,我拍16个胶卷,就可以多拍出一个胶卷,省了一个胶卷的钱。
1946年12月1日,是昆明“一二·一”运动周年纪念。清华和北京大学都举行了隆重的悼念大会。当天是星期日,上午我们三人全社出动,背着相机去清华大礼堂拍摄纪念活动现场。这是我们周末摄影社第一次正式参加一个重大的新闻报道。这也成为摄影社正式成立的纪念日。
下午,我们赶往北平城内沙滩北京大学校本部,2时纪念会在北楼前大坪举行,纪念仪式上,吴之椿、钱端升二位教授演讲,然后由清华、北大剧艺社联合演出话剧《审判前夕》和广场剧《凯旋》。那天风大、天暗,不好拍。回校后,又拍了在大礼堂举行的纪念演出,有“大家唱”歌咏队的合唱和剧艺社演出的《审判前夕》和《凯旋》,舞台灯光较暗,我借到一台135型相机,用较长时间慢拍时,较好掌握,不易抖动。
孙同丰是清华剧艺社的剧务,为演出忙,下午起就把相机收起来了。
胶卷送到成府的照相馆冲印出小样片后,我们三人一起看,大部分曝光可算合格、正确,取景说得过去。于是给选定的几张写上说明,有的就直接用上挽联、悼词的字句,如“你们为民主而死,民主为你们而生”,“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万人含着辛酸的眼泪,千万人燃着愤怒的烈火”,等等。
在正常学习期间,我抓紧课余闲暇,向校内同学和外校高中时期校友借来各种相机,用来拍摄校园风光和师生生活,并借机了解各种相机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假日进城,常到东安市场旧书摊淘买便宜的摄影书刊,其实中文书方面只有上海版32开《中国摄影》小薄本和同样大小的《柯达杂志》等三五种,买回来社友共同学习。
自到达北平后,我的口袋里装有法币二十多万元,那是我北上途经上海时,被社会学系老系主任陈达先生留下,参加上海劳工状况调查发给微薄的生活津贴节省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买台相机,用它来拍摄学生运动和田野调查。我邀上朱世 ,每到星期日就到东城王府井东安市场那一片旧相机摊,淘觅价格合适的二手机子,跑了几次也没有找到满意的。那时,国统区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一天一变脸,一眨眼就涨价,比摁快门时间还要快。放在袋里的钱烫手,就是花不出去。
12月18日,在物价飞涨、黑市美金由1元换5000多元升到6000元法币的时候,我们找到一台康般(Compur)120大八张(120胶卷拍8张)折合式相机,105mm/f3.5镜头,1~1/250秒,加一片薄框就可以改拍16张,以16.5万元法币买下。返校仔细检查,有一处小毛病。孙同丰也没有相机,但他很喜欢这种相机,就让给他了。
12月24日晚圣诞前夕,发生了美军在东单广场奸污女大学生的暴行,27日墙报公布后,同学们极为愤怒,纷纷贴墙报斥责,呼吁游行抗议。大地开始震动,平静的校园开始沸腾,我得赶快准备“武器”了。我不能用借来的高级相机去游行,这是友人的心爱之物,不能让它整天在尘土飞扬的路途上日晒雨淋,更不能被暴徒警特践踏破坏。我于28日下午和次日一整天淘买相机,物价已变了好几次脸,徕卡新相机,美金标价,一直是300美元,没变。用法币定价的德国天塞f3.5镜头的旧相机,已由25万改写成40万,f4.5的30万,不还价。到29日下午,终于加上借来的10万元,以19万元法币买到一台德制蔡司伊康,韦尔塔(Welta)折合式120拍16张(片幅6cm×4.5cm)平视取景相机,诺瓦(Novar3片3组)75mm/f4.5镜头,快门1/25~1/175秒,有B门和自拍。在挑选时,认为它至多只是个三级品,性能降了二级,构造简单,仅够初学者入门用。可是等一拿到手,立刻就成了我的心爱之物,它小巧轻便,取下相机皮盒,手帕一包放入口袋,不会被人发现。它不快(快门时间1/175秒,一级的为1/500)也不慢(慢门仅1/25秒,没有1/8秒、1秒等),适宜在日光下奔走拍摄,拍游行、拍抗议是够用的。归根结底一句话,因为它是我自己的相机,我喜爱它,会好好地运用它。
1946年12月30日,北平广大学生举行“抗议美军暴行大游行”,清华同学于8时许出发,先到燕京大学西门与燕京同学汇合,入西直门,走护国寺街,邀请辅仁大学男女同学加入游行。队伍慢慢变长了。下午1时,大队来到沙滩,与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的队伍汇成洪流,浩浩荡荡5000多人涌向故都中心东华门、王府井、协和一带,加上市民、中学生成了万人大队。
周末摄影社三人,从清华开始一路游行、一路拍摄。大家是第一次拍摄大游行,又都是摄影新手,在浩大的抗议行动中非常兴奋激动,各自随着队伍不停地边走边拍,也顾不上互相联系和分工。结果三个人照片拍了不少,其中,举着“抗暴”门旗领先,率领大队前行的大场面多,中景和特写少,举手高呼口号等画面雷同的多,应改进。
北平抗暴游行迅速得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昆明、台北等城市都相继涌起学生抗暴游行的浪潮,强烈要求美军立即全部撤离中国。
清华周末摄影社以此次学运为开端,先后拍摄了北平市大中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又称“五·二○”大游行)、1947年6月的“民主广场命名典礼” “死难同胞追悼大会”等,同年7~8月暑假的“助学运动”,1948年的“团结战斗在四月”(反迫害、反饥饿),“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示威大会(1948年5月30日下午北大民主广场)、“反美扶日”大游行(6月9日)等。
在清华园师生生活方面,周末摄影社拍摄了下面一些内容:
1. 清华园内的校门、大礼堂、体育馆、教学楼、学生大饭厅、风光、校花(紫荆)、农学院以及燕京大学部分校景;
2. 校庆:1947年、1948年清华和西南联大的校庆;
3. 学生自治会竞选活动等;
4. 社团活动:清华剧艺社演出,如《凯旋》、《审判前夕》、《清明前后》,北大、清华、海燕、沙平、剧艺社联合演出的《升官图》;大家唱歌咏团,同学体育活动等;
5. 集会、纪念会:闻一多先生死难周年纪念、朱自清先生追悼会(1948年8月26日);
6. 社会学系调查实习:参观北平市救济院、聋哑学校、妇女手工厂、香山慈幼院、天桥等。
因为形势关系,照片都由拍摄者本人自行保管。
周末摄影社在1947年初举行的第一次校内展出获得好评。我们三人在学运中表现也比较积极,孙在联大和清华剧艺社担任剧务是骨干,我是社员;孙又在话剧《潘琰传》(潘是“一二·一”运动四烈士之一)《审判前夕》、《清明前后》、《金銮宝殿》中担任角色。朱在“一二·一”运动中即负责照片洗印工作并能摄影。我在昆明“一二·一”运动中曾任纠察队长、义卖处负责人、《罢委会通讯》(铅印8开小报)和复课后创办的《学生报》(铅印8开)文字记者,学生自治会就通知周末社要我们负责摄影,多拍些学运和社团活动。
周末摄影社在每次学运、游行和校内大型活动、集会,如理事竞选各系级的宣传竞争等,拍摄之后都在校内同方部等公共场所举行展出,次数一多,积少成多,就用旧书摊淘来的大型旧相册,将其黑卡纸拆成单页,每页贴上4至5张,请擅美术的宋华沐同学(现名钟涵)进行彩色设计绘画、题字,使展品增色不少。展出时,将展品卡纸依次一张张用图钉摁在墙上就行了。展毕,按页次叠好捆成一包收藏。后来积累较多,学生自治会认为具有宣传价值,于是再有大型活动时,如秋季开学的迎新会、校庆、西南联大周年纪念、“一二·一”运动纪念等,我们都要去举办展览。
1948年3月28日,天津、北平两地十多个院校同学和中学同学共2000余人,先到燕京,然后于下午1时来清华联欢,进行了各种愉快有趣的活动,也参观了周末社的学运照片展览。随后,北大、燕大、北大医学院等校的学生自治会都曾把照片借回学校展出。
清华、燕大于1948年12月中喜获解放。1949年1月,清华任华北学联代表的两位同学去已于1947年11月中旬获得解放的石家庄市参加华北学联会议,也把这套照片带去展出。
1949年3月1日—6日,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在北平帅府园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不久,在此处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举行。我将经常展出的展品、北平解放战争时期拍摄的学运和清华师生生活照片约300多帧制作成活页卡一大本,请清华代表代为献给全国学联大会。
1949年1月31日,北平古城解放后,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的北平入城式,2月7日“二七工人庆祝大会”(东单广场)和大游行,2月12日有20多万市民参加在天安门举行的“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并游行祝贺的三大庆典,我都参加和拍摄了。
孙同丰于1948年10月去了解放区沧县泊镇,后与夫人主要在农业部门工作。
朱世 化学系毕业后,先在天津东方红胶片厂工作,后调保定乐凯胶片公司。
我于1949年2月参加南下工作团,9月分配到中南军区《战士画报》任军事摄影记者。当年将清华所摄学运底片精选48张,请老摄影家郑景康带回北京,献给新闻摄影局,即今新华社摄影部。
我们三人离校参加工作后,清华周末摄影社结束。
近年来,我们拍摄的这些照片被多次刊用,2008年为纪念清华园解放60周年出版的《峥嵘岁月——解放战争时期清华校友足迹》选用了60余张,北京市档案馆出版的《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图集》选用了近百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