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同年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二期留美公费生,与他同时考取的还有上海交大土木系毕业的张光斗,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赵九章、王竹溪等20名。
从清华保存的档案来看,钱学森考试的成绩与清华大学毕业的赵九章、王竹溪等人的成绩相比略有逊色,而且数学还不及格。其它成绩亦不理想,但是他在“航空工程”这门课程的考试中,却得了87分高分。当时清华大学负责招生选派留学生的是叶企孙教授,他是一位知名的物理学家,时任理学院院长、特种研究所主席,是清华少有的伯乐,他指导和选派过多名留学生,大都成长为新中国各门学科的带头人,这证明他很有眼力。他也发现钱学森这个天才人物,破格录取了他,并且决定派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研究生。按照清华大学的规定,凡选派出国的留学生,必须由学校指派导师补习一年的课程,于是叶企孙就为钱学森选派了三位教授组成导师组,对他进行具体指导。这几位导师都是当时中国顶级航空工程专家,由他们对钱学森的学业作了精心的筹划和严格安排,使其在国内补修了航空工程基础知识。钱学森仅用一年功夫顺利地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6年又被冯·卡门选中,1939年6月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与冯·卡门一起在空气动力学研究方面占领了学术制高点,一举名扬天下。
当时叶为钱学森聘请了以清华大学王士倬为首的指导小组,对钱学森加以具体指导。其成员还有钱莘觉、王助共三人。王士倬是1925年从清华毕业送美国深造的,192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1933年1月清华大学与国防设计委员会合作创立航空工程组时来校,教航空工程,是该专业的唯一教授。正是他在1934年为清华从航委会争取到双翼和单翼军用飞机各一架,并在同年冬天设计和主持建造回气式飞机模型的实验风洞,翌年4月建成。钱学森到清华补修一年航空专业知识就是他指导的。他给钱学森讲了许多航空历史与航空知识,还在杭州向钱学森介绍了他主持建造的风洞实验室。于是钱学森写信给学校要求来现场参观,并接受王的具体指导,经校长同意,钱学森到学校参观风洞、聆听王士倬讲航空知识。
王士倬1936年春调离清华大学,在南昌筹建中央航空机械学校任教育长。他当时可称中国航空界一流人才。王士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思想上对钱的影响极深。1955年10月底钱学森在上海校友和科学界的欢迎会上曾这样说:“我突然想到了我的一位导师对我的教导,我在这里重复一遍,作为我们的共勉吧。这位导师就是王士倬教授,他在出国前曾对我说:‘一个有责任感的科学家,必须对社会作出更加实际的贡献;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必然是改变社会现象的有力因素……’”
钱昌祚又名钱莘觉,是1919年清华高级学校毕业生,同年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在清华任教。1933年在中央军事委员会航空署工作,任机械处处长,后任航委会技术处处长。1929年即任中央军官学校航空班学科主任,负责航空课程的教学工作。1934年4月1日在杭州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学术团体,主要成员为国民政府的航空技术人员,钱昌祚被推选为会长。1936年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国航空机械学校,担任校长。
这位学者型的航空主管长期从事中国航空事业的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和教育科研,具有丰富的航空知识和实际教学经验,并对国际航空技术发展十分了解。
清华聘请他作钱学森的指导工作,使钱学森到京、杭、沪各飞机厂实习畅通无阻,在他安排和指导下钱学森到南昌第二航空修理厂、南京第一航空修理厂和上海海军制造飞机处……参观实习,大开眼界,初步了解到许多飞机制造技术和经验知识。正是这位导师,致信梅校长,让钱学森赴麻省攻读航空专业。
王助又名王禹朋,是中国航空界最早出国留学学习航空的四位先驱者之一。早在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就在上海海军总司令部飞机处任处长。从事水上飞机的制造和水上飞行员训练。南京政府最初成立的3支航空队中,就有1支水面飞机队。他曾是美国波音公司第一位设计师,有人称他为“波音之父”。
王助后来创办了中国航空研究院,清华为钱学森聘请王助这样的顶尖人物作导师可谓具有远见。
事实证明,王助对钱学森的影响极大。从钱学森在实习期间,1934年12月9日给清华的信中可以证明。王助对他进行了十分具体周密的安排和悉心指导。钱学森在信中叙述说到王助厂中开始工作,第一星期在厂中各部见习以了解其全貌,明了飞机各部件制造程序及其分配工作办法,尤其注意于合装配件,研究每一机件之功用。如是大概已知制造飞机之方法。第二星期即开始在各部分别详细学习,自土木部开始。他还说王助先生在暇时教授他设计飞机的实际方法以及为何阅读工程杂志和试验报告……
从1935年4月21日钱学森致清华信中还得知,王助还以私人资格致函麻省理工航空系主任Prof Humsaker联系,准予钱学森提前赴麻省学习,缩短学习期限。钱学森在晚年,当他回忆曾经对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17位先辈之中,王助是其中之一,钱学森这样写道:“预备留美,王助——经验设计”。
以上史实充分证明钱学森之所以能成中国航天功臣,决非某一人之功,而是有许多航空先辈对他精心培育的结果。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的叶企孙以及为他选派的三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他们的功绩是不可抹灭的。
1947年钱学森回国期间,曾于8月17日―9月1日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讲学。由清华大学接待,住在他的恩师叶企孙家。
8月2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致电钱学森,请他担任交通大学校长。朱部长于29日,又曾专电叶企孙教授,敦促钱氏接掌交大。当8月29日叶企孙将朱家骅邀钱学森当交大校长的电文转达给钱学森时,叶先生问他意下如何?钱学森当时表示:“目前国内局势战乱不止,各级政府又腐败无能,在这种形势下,我不能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于是叶先生告诫他说:“你要不愿意,那么就赶快走,晚了恐怕就走不成了”。于是他听明了叶企孙话中的含义。当即于9月1日飞回上海。9月17日在上海与蒋英完婚后,于9月26日回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波士顿安了家。等待时间将来再回国效力,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魏宏森)
转自 学习时报 2010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