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采*(1951建筑)
“骆驼剧团”1948年初开始酝酿,于4月19日在清华二院一个教室里正式成立。
当时社会的大形势是:国内解放战争的急转直下,蒋介石所吹嘘三个月或六个月消灭共产党的牛皮早已破产,由全面进攻速战速决,到重点进攻到全面防范。国统区物价飞涨,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学生运动经历了1946年底的“沈崇事件”,1947年的“五·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以及1947年夏季的助学运动,1948年4月9日的抗暴运动,同学们的政治热情和觉悟高涨,素有小解放区之称的清华园,地下党领导下的进步学生运动可以公开活动,而国民党的特务们反而不敢公开露面,一时间进步的文艺社团十分活跃,如“大家唱歌咏队”、“民舞社”、“京剧社”等等。以话剧为主则有“清华剧艺社”。清华复员之初该社的负责人之一张魁堂曾拟邀请历史系同学王宪铨加入该社。王原是北系党员,此前曾在市内“明天剧团”演出的话剧《沉渊》、《欲魔》担任男主角,是对话剧有实践经验者,而没过多久于1947年2月王宪铨被秘密逮捕,和王宪铨同一宿舍的北系地下党员李采得到消息后,以大字报的形式揭露此事,从而学生自治会发动罢考,将王宪铨营救出狱。加入剧艺社一事搁浅作罢。
1948年3月王宪铨与同宿舍的李采、郭淦共同酝酿组建新的剧团,反复推敲定名为“骆驼剧团”,从此活跃一时的清华“骆驼剧团”的雏议诞生于平斋456室。它的组成始终在北系地下党的关怀下运作。剧团的成立绝不是为戏剧而戏剧,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团结更多的同学,用戏剧的形式提高大家对国家时局的认识和觉悟,共同进步,为摧垮国民党反动统治尽一份力量,成为进步学生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既身为剧团也绝不降低戏剧的艺术水平,政治目标明确,艺术水平高起点为我们的宗旨。另一批有戏剧实践经验的团员则是来自西南联大外文系的同学罗式刚、蒋家瑞和寻兆华,他们曾在昆明演出过曹禺的话剧《原野》。剧团的演出需要各种人才,我们也不拘一格,先后参加剧团的有建筑系的黄畸民、张德沛、黄钟谦,经济系的张世钲,历史系的张寄谦、齐世荣,化学系的沈荣钧,电机系的葛家珍、周体健、高鹏九,外文系的英若诚、吴世良、吴云森,平斋455室的姚宝宣、黄辉环、熊士芳等等。人员初聚借用二院的一个教室举行成立大会,选出了各部负责的干事,第一步筹备工作却是筹集资金以购置各种演出器材。剧团向市内一家电影院租借一部美国影片来校放映。售票和检票的工作由姚宝宣、黄辉环负责。售票所得刨去开销后的余款成为剧团的第一笔创业基金。
“骆驼剧团”的初试锋芒是在一次晚会上演出独幕剧《禁止小便》,该剧揭露国民党政权机构的腐败无能、任人唯亲。由张世钲饰老科员,由郭淦饰演与上级官僚有亲属关系却文理不通的年轻科员,所请的导演是“祖国剧团”的李炳泉,此人原系西南联大毕业,时任《平民日报》记者,后来在北平和平解放过程中曾起作用。
1948年夏季利用较长的暑假时期,由罗式刚提出排演美国作家丽琳·海尔曼的反纳粹名剧《守望莱茵河》,请来外文系教授赵诏熊任导演。剧情是描述一位德国反纳粹战士戈持·缪勒携带妻子和一双儿女逃亡过程中投奔岳母家暂住,在此遇到罗马尼亚没落贵族白朗柯维斯伯爵夫妇,贪婪狡诈的伯爵拟向德国驻外使馆告发缪勒以敲诈或领取奖金,在此生死关头缪勒杀死了伯爵,回德国继续反纳粹斗争。剧中男主角缪勒由周体健扮演,另一男主角白朗柯维斯伯爵由罗式刚扮演;伯爵夫人年轻貌美,我们借用了“清华剧艺社”的刘雅贞来扮演;缪勒的妻弟,也就是老夫人的儿子是一位年轻的美国绅士,剧中倾慕着伯爵夫人,由李采扮演;缪勒十几岁的儿子由航空系同学汤礼智扮演,他虽然已是大学生却有一副娃娃脸,身材也不高,活脱脱一个十几岁的男童形象;缪勒的女儿特邀中文系教授李广田的十岁女儿李岫出演,确是本剧中唯一的童星,演出十分认真,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剧中黑人奴仆由朱世宏扮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排演正值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对学生们的“八·一九”大搜捕,公布了逮捕的黑名单,军警拥进清华进行搜捕,但名单上的多数同志早已脱身,“骆驼剧团”的团员们在此逆流中坚持按原计划排练,不受影响,而且我们郑重对待这一次正式大型话剧的排演,把它作为“骆驼剧团”成立以来的一次阵地战,从演员阵容到服装布景一概保证高标准严要求,特别制作了法式落地窗,更邀请了建筑系林徽因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她留学美国的专业正是舞台布景设计。一切排演成熟之后于1948年9月开学之后开始正式公演,演出轰动了清华园。剧团影响扩大后逐步吸收一些新的成员。
此后在一次文艺晚会上演出了《粮商》独幕剧,由李采编剧。当时国统区的粮食价格一日三涨,学生自治会主管同学伙食的理事们为了改善同学们的伙食水平,往往把配给学生们的面粉出售给粮商,再购进价格低的白高粱米做主食,盈余的差价提高副食的质量以增进同学们的营养,有效地保障了同学们的健康。预定售给粮商时的价格,在粮商隔几日取粮时价格又上涨了许多,粮商坚持按预定价格取面粉,而理事们却坚持以取面粉时上涨的价格出售。双方谈判时的争论十分富于戏剧性,李采将此情节编成了两个演员的独幕剧,表现了学生会理事为广大同学谋利益同奸商之间的艰苦斗争,双方唇枪舌战,言辞之间颇多俏语和噱头,虽是喜剧却反映了严酷的现实。
隔了一段时间在另一次大礼堂的晚会上,“骆驼剧团”又上演了一幕三场的哑剧。由李采编剧并扮演了剧中官僚的形象,代表了国民党腐败的掌权者。你看他在舞台上手持油印滚子,吱的一声印出一张大额的金元券,吱吱声连续不断,金元券也大量印了出来,群众演员手捧着银元被迫换走金元券,官僚将银元喇啦一声抛高又接回手中揣入口袋,得意地哈哈大笑。反映了国民党当局开动印刷机大量印钞套取百姓手中银元引发通货膨涨的恶性经济局面。接下来一场是“武松打虎”,由葛家珍扮演当代武松,身穿美式大军服,腰缠一条长围巾,在锣鼓声中上得台来煞有介事地走了一趟京剧式的过场,然后由脖领里抽出一支苍蝇拍,朝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打去,应声而倒翻转来一看却是一只苍蝇(演员身上挂了一块绘有苍蝇的画板),连打三个都是苍蝇,最后要打的一个翻转一看却是李采扮演的那个官僚,身上挂着一块虎头画板,而“武松”在他面前不仅不敢下手,反而吓得瘫倒在地,以此讽刺蒋经国在上海打击囤积倒把奸商有始无终的丑剧。哑剧最后一场是愤怒的劳苦大众觉醒,团结起来把挂老虎头的官僚和“武松”统统赶下台去,正所谓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此后继续排演四出独幕剧《永生的死》、《八根火柴》、《饥饿》和改编苏联短篇小说《第四十一》为独幕剧。形势发展很快,尚未排演成熟,清华园听到了隆隆的炮声,人们意识到解放军临近了,北平快解放了。《第四十一》类型的话剧是否适应解放后观众的口味?我们停止了排演。又过一段时间清华园得以解放,全剧团在二院教室团聚包饺子庆贺解放后的新年。在等候北平城解放的这段时间里,剧团为进城宣传做了充分的准备,由负责剧本的李采骑车深入西山,向解放军宣传队要了一些剧本。从中挑选了一个称作《一只饭碗》的故事,叙述一个新入伍的解放军年轻战士,吃饭时不慎把女房东借给他的一只饭碗砸缺了口,克服了羞愧向女房东承担错误,获得了房东的谅解,体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深。进城演出时由李采饰演解放军战士,由外文系一女同学饰演女房东,苏其平(清华教授苏××女儿)饰演房东的女儿。
《开市大吉》一剧阐述在北平解放前夕,发生在一座米粮杂货店中的故事,店中老诚持重的老掌柜由英若诚扮演,油滑尖刻的二掌柜由寻兆华饰演,与之经常厮混在一起的旧警察由朱世宏扮演,店中的一小伙计由李采扮演,受欺压的社会底层妇女由吴世良扮演,国民党军队败亡时的逃兵由高鹏九饰演,齐世荣饰一解放军干部。开幕显示傍晚时分,米粮杂货店掩不住一副凄凉惨淡的景象。老掌柜走来嘱咐小伙计及早上板关门,谨防兵荒马乱时的不测,时不时老掌柜唠叨出几句对晚出未归的二掌柜的抱怨声,然后退至后堂休息,舞台上暂时只剩小伙计一人,不一会儿门外传来酒气薰薰的京剧腔调:“孤王酒醉在桃花宫,韩素梅生来好貌容……”随声而进店的正是二掌柜和旧警察,有国民党三青团身份的二掌柜和旧警察落坐之后嘀咕一些鱼肉乡里的勾当,在旧警察告辞出门之后不久,却闯进来一个国民党败军的逃兵,操着四川口音大喊:“老子抗战八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回家喽搞点盘缠!”不容分说对二掌柜大打出手,惊得老掌柜捧着金条由后堂跑出来哄走这凶恶的逃兵。老掌柜和小伙计扶着受伤的二掌柜去休息,舞台灯光暗了下来,远处传来闷雷似的炮声。当舞台转亮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敲门进来了由吴世良扮演的穷苦中年妇女,她的丈夫被拉壮丁,她来找二掌柜索要原许诺的安家费,却遭到戏弄和搪塞。敲门声之后走进来一位解放军干部,吓得二掌柜钻进八仙桌下面藏了起来,老掌柜神情未定便来接待解放军,原来北平已解放,昨夜抢金条的逃兵已被解放军俘获,解放军同志特来送还被抢的金条,并宣传党保护工商户的合法权益的政策。老掌柜万分感动,立即催促二掌柜去向政府登记反动党团身份求得宽大处理,更呼喊小伙计立即开门下板做生意,全剧在充满新生喜气中落幕。
《开市大吉》是“骆驼剧团”自编自演较为成熟的一个剧目,在校内排演时得到解放军文艺干部的指导,也接受校内试演期同学观众的反馈意见,多次修改加工定稿,进城后数次演出受到市民观众的肯定,宣传了党的政策,观众首先从舞台形象上看到了党和军队的真实面目,扫除以往国民党反动派宣传的遗毒,安抚民心,有利于建立安定的新社会秩序。
一个月左右的进城演出之后,即将开始新的学期,“骆驼剧团”返回清华园。响应党的号召改变学生们的中心任务,将以学业为主,剧团团员各回各系,成立一年左右的“骆驼剧团”宣告解散。对比清华九十余年各种社团活动,“骆驼剧团”的短暂生涯,有如浩空中的流星一闪而过,但它确实存在过。这个北系地下党员为骨干发起的剧团,从创立伊始就以政治和艺术的双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拘一格广延人才,团结起来实干苦干。身为剧团就看能否编出剧本,能否登台演出。现实主义创作剧本,以活报剧为主,几天前发生的事件能立即反映到舞台上。团员们团结协作,不为名利各尽所能,特别是进城演出期间,住在汇文中学的教室地板上,往返于艺专的礼堂,不叫苦不怕累。来自化学系的沈荣钧任劳任怨把剧团的后勤和生活安排妥贴,来自电机系的葛家珍、周体健、高鹏九有戏则上台演戏,无戏则舞台电气灯光包办下来,从不误场。痛哉!上述三同志近年相继谢世。演员阵容则有罗式刚、蒋家瑞、吴世良、英若诚、寻兆华等,毕业后加入专业戏剧团体,以演艺为终身职业,其中英若诚已成著名戏剧艺术家。上述后四人也先后谢世,其中颇具上乘演技的寻兆华英年早逝,否则将有更高成就。缅怀亡者敢不奋笔疾书“骆驼剧团”一段小史以慰故人?!
* 作者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离休前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