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友会:
我的丈夫祝惠民是清华大学经济系1950届毕业的,2001年10月因突发脑梗塞住院,我在清理他的衣物时发现他保留有在清华学生时代的两面旗帜,我认为这两面旗帜有纪念意义,特送给校友会收藏。
由于祝惠民患病后失语,对许多事情也丧失记忆,他已说不出有关这两面旗帜的详细情况,现根椐我的记忆和过去他谈到的一些情况(当时我们在同一个系学习、工作),对这两面旗帜说明如下:
一、一面旗帜是浅紫色的,上面用白布缝有清华的标志和“怒江”二字(见下图)。
1949年为迎接北平解放,在党组织领导下,清华大学的学生会出面组织了随解放军进城的宣传队。当时经济系是一个大队,1950届(当时是经济系三年级)是一个中队,命名为怒江中队,这面旗帜就是怒江中队的队旗(当时我所在的经济系二年级命名为长江中队,队长是江同同学)。可贵的是在怒江中队这面旗帜上,有58个人的签名(名单附后),大多数签名的同学进城参加了宣传工作。从签名看,大多数是我认识或听说过的1950届的学长,也有个别好像是外语系的同学,有一些我记不清了。但也有一些不是1950届的学长,也在这面旗帜上签了名。就我所知,是清华大学一些教授的子女,如化学系黄子卿教授的儿子黄志渊和黄志冲兄弟;中文系朱自清教授的儿子朱乔森;经济系赵人教授的儿子赵光和赵昌;哲学系冯友兰教授的儿子冯锺越,还有魏真、王梅等可能也是清华教授的子女,但我记不清了,他们当时都还是中学生。据祝惠民过去告诉我,北平解放前,清华大学的地下党组织为争取团结教授留下来一起迎接解放,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作为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受党组织委派,曾与一些教授的子女交朋友,做他们的工作,也和其中一些人建立了友谊,这也是从一个侧面做争取团结教授的工作。北平解放时,他所联系的这些教授子女组成了一个小分队,称“南邦”小队,加入到怒江中队(南邦二字是不是这样写,代表什么意思,我也弄不清,但南邦二字的音是不会错的),所以在这面旗帜上也有了他们的签名。
我相信所有在这面旗帜上签过名的同学,重新看到这面旗帜上面自己的签名时都会回忆起迎接北平解放时那段满腔热情、欢欣鼓舞的时光。可是据我所知,签名的同学中已有约七八人去世了。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也说不出这面旗帜的任何情况了。所以,现在赶快把我了解的情况记述下来,并把旗帜送给校友会保存。
二、另一面是用红布制成的赠旗,右上款是“文法学院参加土改同学”,中间是“为人民服务 向人民学习”两行大字,左下款是“理工学院全体同学敬赠”(见下图)。
这面旗帜是1949年底至1950年春寒假期间,根据中共北京市委的安排,清华大学文法学院部分同学参加北京郊区土地改革时理工学院同学所赠。那次清华同学参加土改的人数不多,时间也不长,但那是第一批,在同学心目中都认为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当时我和祝惠民都是文法学院党支部的党员,我是文法学院党支部组织委员,祝惠民做文法学院团总支的工作,参加土改时曾担任领队工作,可能因此而保存了这面旗帜。记得在我们参加土改期间,当时的教务长周培源还代表学校领导亲自去石景山区看望同学,并带来签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好消息。到1951年,清华大学又组织了大批文法学院的教师、同学赴中南、西南等地区参加土改工作,当时清华党委组织部吕森曾担任组织领导工作。那是一次规模很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但那时我和祝惠民都已离开学校,未参与其事。所以我们手中保存的这面旗帜只能是1950年京郊土改时的,而不可能是1951年的。
这面旗帜反映了清华大学文法学院学生首次参加土地改革的历史,也反映了当时学校领导和党组织对组织这次活动十分重视,因而出发前进行了学习、动员,并由理工学院同学的代表向参加土改的文法学院同学赠旗以资勉励。所以我认为这面旗帜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现将两面旗帜送上,请查收!
清华经济系1951届校友
夏 瑜 敬上 2002年4月25日
附:“怒江”旗帜上签名者名单
陈 愈 马建元 张福元 童家骝
邢贵富 李振华 王家珍 黄彝先
林治平 彭皓北 高尚朴 王栗周
唐锦廉 郭 经 唐少庚 吴耀先
张启荣 宋万里 金菊 田中卓
孙仲鸣 赵迺光 夏 明 朱乔森
罗灼寰 王 梅 王克明 黄志渊
赵迺昌 徐贤启 郝彦明 黄志冲
魏 真 苏美珍
袁建章 马祖彭 范超南 李廷瑞
奉弼时(后改名丁民) 刘 青
谷玉如 何 莹 洪厚昆 姜佐才
江诗永 冯锺越 张扬名 祝惠民
叶朴诚 关崇炘 邢忠修 顾承勋
吴曼卿 卢锡麟 胡毓源 徐芸芳
戴云蒸 冯士媛
(以上签名在“江”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