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汪曾祺眼中的文学创作之秘

2020-11-05 | 陈华文 | 来源 《西安日报》2020-11-01 |

汪曾祺是大作家,然而他又是“小”作家。从作品体量上讲,他没有写过长篇小说,也没有文学理论研究的“大部头”;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散文,他的作品没有宏大叙事,都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小说中的人物不是达官显贵,尽是那些平淡的小人物。其作品看上去漫不经心,却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境界和价值追求。

其实,对于文学创作的方法论,汪曾祺有着长期的思考,不过这些思考散布在他的书评、随笔和杂谈之中。新近出版的《汪曾祺的写作课》,全面体现了他的文学创作观。阅读本书之后,再欣赏他的小说作品,就会发现他的文字如同老酒,醇香悠远,蕴藏万千气象。

汪曾祺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从小受诗书字画熏陶,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师承沈从文。汪曾祺少年时代开始写作,但是真正的小说创作爆发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之后,《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短篇小说广为传阅。他的小说创作不多,却均被奉为文学经典,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多见。他的作品,有百年历史,有五味三餐,循着中国人的记忆,深植在现实生活之中。

《汪曾祺的写作课》精选了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文章35篇,包括对阅读的经验之谈,如《开卷有益》《谈读杂书》《读廉价书》等;对技巧的精确提炼,如《思想·语言·结构》《小说技巧常谈》《文学语言杂谈》;对创作的深刻感悟,如《小说创作随谈》《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我的创作生涯》等。文章中干货满满,金句频出,此书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作为沈从文的弟子,汪曾祺写作深受其影响。不仅如此,他还认真研读沈从文的作品。本书中收录的首篇文章《沈从文和他的< 边城>》中,汪曾祺在解读《边城》的同时,表达了文学创作见解。沈从文的《边城》在文学史上地位不言而喻,汪曾祺说这是“一首近七万字的长诗”。这一句话,分量是极重的。小说的语言有诗意,是对一个人文学修养的极大褒奖,而小说中的故事富有诗意,那就是一种文学高度了。

在《思想语言结构》一文中,汪曾祺“正经”地表达自己小说写作的一些看法。小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估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他看来,小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思想。这个思想,是写作者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也不是哪本经典著作中引申出来的思想,而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独特思索和独特感悟。

对于小说的语言,汪曾祺认为,语言一方面承载着小说本身,另一方面小说也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表现内容,内容依赖语言。另外,语言和思想交融,无法把两者剥离开来。语言不好,小说必然不好。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主要有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在他看来,作为小说家,书面语言要少写,语言要贴着生活,要在方言和民间文学中寻找语言的滋养。《我的创作生涯》一文中,他写道:“语言要有暗示性,就是要使读者感受到字面上所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即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要想写出好的小说,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对于如何阅读,汪曾祺有自己的体会。在《开卷有益》一文中他谈到,作为文学爱好者,应该博览群书,但是也要有所侧重、有所偏爱。一个作家应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气质。而认识自己的气质,就是看你喜欢读哪些作家的书。书和人是有缘分的,怎样的气质,就选择怎样的书去阅读。在他眼里,写作者读书不能仅仅只读文学书,文学之外的书也可以多读一些。在《汪曾祺的写作课》一书中,他对于小说技巧、散文写作法、中国戏曲与小说的关系、民间文学的价值等等,均有独到的见解。


相关新闻

  • 212017.06

    清华大学成立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

    6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主楼接待厅举行。

  • 172018.09

    汪曾祺:我眼中的金岳霖是这样的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

  • 122020.11

    师生两代 文学一梦|朱自清、郑天挺、郑振铎后人访问汪曾祺纪念馆

    11月7日,立冬,汪曾祺纪念馆迎来了尊贵的客人,朱自清之孙朱小涛、郑天挺之孙郑光、郑振铎之孙郑源与夫人王菁追随祖辈的足迹,探寻民国的文学梦,宾至如归,....

  • 152017.03

    凸现完整的汪曾祺

    在当代小说家中,我最喜欢汪曾祺,但一直感觉他是一个很难归类的作家。汪曾祺差不多是唯一一个在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文学史时段都写出了具有同等分量的作品的作家....

  • 102018.01

    汪曾祺与西南联大

    提起汪曾祺,人们会想到他是沈从文先生的高足,京派第四代作家的代表,但从文学成就看,汪不如沈。其中原因很多,有一条常被忽视:在沈之外,汪曾祺另有师法,故....

  • 292017.03

    汪曾祺之“芝麻”与“西瓜”

    汪曾祺对惯常意义上所谓宏大、辉煌、壮丽的东西好像不太感兴趣,甚至有些犯怵,无从下手。

  • 212017.06

    汪曾祺的“淡”——写于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

    今年是汪曾祺逝世二十周年。这位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位“古典抒情诗人”的作家,用他好奇的目光和温情的笔触....

  • 162017.10

    汪曾祺的签名本

    汪曾祺真是个好老头。他去世这么多年了,影响力还那么大,生卒的纪念日总还有人记得,为他举办纪念活动,家乡为他扩建文学馆。这些年来,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不....

  • 102021.03

    汪曾祺:人间知味者

    汪曾祺是散文大家,六十岁之前却写得很少。1950年之前的散文,有现代主义之风,段落很长,夹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识流和悬想,受到沈从文《烛虚》《潜渊》一类散文的影响,但还处在学徒阶段。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写出了《国子监》那样的佳作,好东西仍不多。其间写得最好的,也许要算《汪曾祺全集》第十二卷所收的书信。此前写给好友朱奎元的信最多,青春的...

  • 232017.02

    却顾所来径——闲话汪曾祺的自编集

    汪曾祺生前共出版30部著作,其中28部都是1982年之后出版的,其时汪曾祺已经62岁。此年2月,他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册《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