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振宁百岁 有生常感国恩宏

2021-10-05 | 曹可凡 | 来源 《新民晚报》2021年10月03日 |

今年101日国庆节,迎来杨振宁先生百岁寿辰。

《可凡倾听》作为一档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在开办之初便约访过杨振宁教授。时隔多年,想起当时的采访细节,主持人曹可凡仍历历在目——

1

约访一波三折

杨振宁教授堪称自爱因斯坦之后最有贡献的物理学家之一,并且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改变了中国人不如人的心理,而他与翁帆惊世骇俗的爱情传奇,更令世人艳羡不已,故《可凡倾听》筹备之初,杨振宁教授便是被锁定的采访目标,只是约访杨先生却一波三折。当时,曾通过杨先生挚友及亲友,多次向其传达采访意愿,但最终无功而返。皇天不负有心人,某日与同济大学老校长吴启迪教授谈及此事,启迪教授古道热肠,主动提出从中斡旋。原本也没抱多大希望,不想,仅仅过了数周,便接到杨振宁先生亲自打来的电话,表示已接获启迪教授信函,并答应采访,且爽快排定采访日期,只是反复声明,采访时间为一小时,不得逾越。

放下杨先生电话,连忙找出早已搜集好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大约一个月之后,我们摄制组如约前往清华大学四幢最“古老”建筑之一“科学馆”。预定采访时间为上午九点,但杨振宁教授8:40便出现在办公室。那日,他老人家身着粉红与浅蓝相间条纹衬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略有些老年斑,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绝不像一位耄耋老者。落座之后,老先生将采访提纲略微翻了一下,抬起头,说:“采访提纲做得不错,显然你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但是,曾和你事先有过约定,采访时间为一小时,这些问题显然不可能问完,你自行决断吧!”说话的神情充溢着孩童般的顽皮。听罢此言,不觉心中一震,但仍故作镇定,迅速在脑海中调整文案,集中关键问题,剔除琐碎内容。

2

清华园:终点即起点

由于身处“清华园”,谈话便从这美丽校园说起。杨振宁七岁,父亲杨武之应聘来清华大学任数学系教授,办公室便是这座“科学馆”。振宁教授记得少年时代常来父亲办公室看望父亲。尤其暑假期间,跟随父亲来办公室做功课,虽然那时并无空调设备,但大楼里却异常凉快。一边做功课,一边聆听窗外知了的聒噪,别有一番意趣。振宁先生早慧,尤其对数学几乎无师自通,这令数学家的父亲倍感欣慰。故此,杨武之教授在儿子相片背后写下“此子似有异禀”,言简意赅,表达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待。

待杨振宁出国留学,由于渴望师从费米教授,便毅然放弃普林斯顿大学,改去父亲母校芝加哥大学。杨武之教授喜出望外,叮嘱儿子到校后务必拜访自己的老师狄克森教授。杨振宁先生回忆:“那时候,狄克森教授业已退休,但他仍记得父亲。因为,那是他唯一一位中国学生。”

儿行万里之外,父母不免焦虑,杨武之教授也不例外。他深知儿子有异禀,学习固然不成问题,但对其婚恋之事仍操心不已,甚至专门委托胡适先生帮杨振宁寻觅女友。胡适先生倒也开明,专门把杨振宁找去,开宗明义道:“你们这代人要比我们聪明,大概不需要我来帮忙!”待杨振宁与杜聿明将军之女杜致礼谈婚论嫁之时,父亲虽对杜聿明“战犯”身份有所顾忌,但绝对尊重儿子的选择。

杨振宁和翻译家许渊冲

兜兜转转半个多世纪,杨振宁先生又重回父亲曾经任教的“清华园”,不禁感慨万分,脱口吟出一句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诗句:“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

3

误会留待后人评判

纵观杨振宁先生百年人生,其生命之河与101日冥冥之中有一种不解之缘。

他出生于1922年阴历八月十一日,那一天正好是101日;他与李政道教授合作的论文《宇称不守恒》,以及《规范场》理论分别发表在1956年和1954101日出版的《物理评论》,而获得诺贝尔奖则是1957年的10月。

1957年,诺贝尔奖颁奖现场

诺贝尔奖可谓杨振宁教授与李政道教授科学研究与人生辉煌顶点,但其中亦不乏诸多悬而未决的疑问。因此,也期待在采访中得到解答。其一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之后,吴健雄教授用实验最终证明这一理论,但不知为何,被排除在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之外。吴健雄教授从未公开表达过意见,却在给友人一封信中含蓄提到:“如果我觉得我的努力被人忽略的话,我还是会觉得受到一点伤害。”杨振宁教授坦言,他从未和吴健雄教授就此话题进行过任何交流,但他透露,吴健雄教授是和美国低温物理学家安伯勒共同完成实验。因此,假如要给吴健雄教授荣誉的话,那位低温物理学家也不能忽略,只是同一诺贝尔奖项的获得者一般不超过三人。杨教授推测,这恐怕是吴健雄教授与诺奖失之交臂重要原因。

当然,最令人诧异的还是杨振宁教授与李政道教授从志同道合,倾心相交,直至最后分道扬镳,绝决往来。他们的老师、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教授曾不无伤心地感叹道:“平生最想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振宁与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但奥本海默的愿望最后还是落空。对于两人争端,李政道先生曾以童话般的语言,比喻他俩好比在沙滩上玩耍的小孩,忽然看到远处古堡亮起了灯,于是,两个小孩开始争论究竟是谁率先发现灯光,互不相让……杨振宁教授虽然并未正面解释彼此疏远原委,却嘱咐我仔细阅读李政道教授2004年出版的一本专著:“阅读此书之后,一是可以感受李政道的心境;二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了解他的观点与想法。”在杨振宁先生看来,与昔日伙伴渐行渐远,是其人生一大悲剧。当事人虽然不难说清,但还是留待后人评判。

4

笑谈晚年玫瑰人生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想起与杨振宁先生的约定,尽管还有近三分之一问题尚未问完,便也戛然而止。但我也提出可否拍摄些许不同景别的镜头。杨先生不以为忤,欣然应允。于是,便顺势询问他与翁帆的玫瑰人生。

杨振宁和翁帆

说起翁帆,杨振宁先生脸上漾出甜美的微笑。他回忆,与翁帆相识、相知、相爱,纯属偶然。1995年杨先生与夫人杜致礼访问汕头大学,翁帆作为学生,前来协助杨氏夫妇工作生活。离开汕头大学后,彼此仅有简单问候。但2004年圣诞节的一张贺卡改变了两人关系。杨教授根据翁帆圣诞卡上的电话,与之联系,并且有了第一次约会。因为,那时候杜致礼已驾鹤西行,于是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他俩结婚后,常坐在仅能容纳两人的沙发“爱之椅”上共诉衷肠。日常生活中,杨教授对翁帆父母礼遇有加,称他们为“翁先生”“翁太太”。翁帆父母也尊重女儿决定,称杨先生为“杨教授”。

对于两人悬殊的年纪,杨教授有清醒的认识,曾语带诙谐地与娇妻言道:“如果将来我不在了,我赞同你再婚。当然,这是一个年老的杨振宁所说的话,年轻的杨振宁依然说,不!”正是真诚与良善,将两颗心紧紧拴在了一起,度过生命的分分秒秒。所以,翁帆对她与杨先生的结合,也有如此评价:“与先生在一起十几年,渐渐明白了,一个如此幸运的人,他关心的必然是超越个人的事情。同样,一个如此幸运的人,自然是率直、正直、无私的,因为他从来不需要为自己计较得失。”

于耄耋之年,回到最初的出发地,对杨振宁先生来说人生轨迹或许就是一个封闭的圆。

当年有人问晚年的牛顿,一生做过些什么?牛顿说,自己只是在海滩上拾到一些美丽的蚌和螺。杨振宁先生也有同感:“我想自己非常幸运,也能在海滩上捡到那些的东西。不过,世界上还有更多美丽的蚌和石头。我还有无数事情需要去做。”

二○○七年年曹可凡采访杨振宁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与杨振宁先生虽只有一面之缘,却所获良多。值此杨教授百岁生辰,聊缀数语,谨祝先生生日快乐,福寿康宁!


相关新闻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222009.01
  • 242021.09

    百岁杨振宁

    据新华社消息,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

  • 262024.01

    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京首映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的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揭示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也希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励年轻一代。”制作团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介绍,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

  • 282024.05

    始于清华园:杨振宁的少年时代

    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为在宇称不守恒原理的发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35岁。他的工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还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本文摘自《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王珊/苗千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2月版。《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书封1929—1937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度过了8年的幸福时光。杨振宁回忆说,...

  • 222017.02

    杨振宁回国记:父亲曾三赴日内瓦劝其回国

    考察杨振宁在1964年之前与国内的联络情况,对于理解那个时代滞留海外的华人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艰难抉择是有益的。

  • 182017.05

    杨振宁:我不是反对中国做加速器,是现在不要做

    5月11日上午,在清华大学科学馆的办公室,面对超过100万观众的直播镜头,杨振宁就中国该不该建大型对撞机之争再次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反对观点。

  • 212022.09

    《我知道的杨振宁》:杨先生一直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科技交流

    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在1970年代末结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19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随杨振宁开展研究。近日,葛墨林口述史《我知道的杨振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记述了葛墨林院士与杨振宁近半个世纪的交往,其中很多内容和照片都是首次发布。在杨振宁先生百岁寿辰即将到来之际,澎湃新闻转发该书第九章《对杨先生的一些认识》,略有改动。从1977年到现在,我结识杨先生,与杨先生共事、交往已经超过40...

  • 252016.11

    专访杨振宁:中国发展最前沿基础科学,需要慢慢建立“传统”

    94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依然活跃在中国科学圈。在专访中,杨振宁爱举例子,他想从科学史的故事中传达的是,颠覆性的科学成果有时就在一个细小的想法中萌生了,有....

  • 232021.09

    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

    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9月22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长邱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在会上致辞。校党委书记陈旭主持会议。会议现场下午3时许,伴随着学生艺术团演奏的悠扬乐...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