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杜祥琬:杨振宁和九所的几则故事

2022-12-16 |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 | 来源 公号“中国科学报”2022-11-27 |

今年,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我曾和物理学家邓稼先、彭桓武、周光召、于敏等人一起在“九所”工作,亲眼见证了杨振宁先生和九所的几则故事,现在一一讲来。

故事一

杨振宁和邓稼先曾是多年的同学。邓稼先自美国回国后,多年隐姓埋名,杨振宁相信他是献身于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了。

19718月,杨振宁访问北京,他见到了阔别22年的邓稼先。他是带着一个问题见老同学的:是不是有一个美国女科学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工作?邓稼先说,他觉得没有,他会再去证实一下。

在杨振宁816日离开上海回美前夕,他收到了邓稼先的一封短信,说他已证实,没有任何美国人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工作。这封短信给了杨振宁极大的感情震动,一时热泪盈眶。

这种震动来自为民族的自豪,为稼先的骄傲。

杨振宁说,假如有一天要摄制“邓稼先传”,我建议背景音乐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 睡狮千年

一夫振臂万夫雄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翼翼长城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故事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激光家族中,出现了一种特殊原理的激光。它不是来自原(分)子中束缚电子的跃迁,而是加速器中的自由电子束经过周期性电磁场产生的受激辐射——自由电子激光。杨振宁先生意识到这种激光发展的前景和意义,上书国家建议重视和发展自由电子激光。

当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含九所)基于加速器技术已开始了自由电子激光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也组织了这方面的研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把自由电子激光列入研究,北京大学也努力推动这项研究工作。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国家“863计划在香港组织了科技创明天的展览,向香港各界介绍内地的科技进展,其中就有自由电子激光研究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到现场观看,为这个项目助威。

目前,我国已有了几台不同波段、不同应用领域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这和当年杨先生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故事三

九所有一个发展史的展览,杨振宁先生曾来观展。

其中,介绍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压紧型(而非压拢型),并配有聚心冲击波的图。这一点使杨先生有些意外。

他知道,压拢型要容易得多,但核材料的利用效率要低得多。压紧型显然先进,但为此要产生高度中心对称的聚心冲击波及与之相匹配的中子源。他强调这很不容易。在第一颗原子弹时,就做到了这一点,说明我国核武器的物理设计和工程设计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故事四

2003年,《邓稼先文集》出版,九所为此召开了首发式。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先生和杨振宁先生都出席了。

文集中有许先生撰写的内容丰富的前言。文集的封面有杨先生题写的“邓稼先文集”字样。他还为文集写了代序“邓稼先”,代序的几个小标题是: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

杨振宁(左二)、许鹿希(右二)与《邓稼先文集》。

在九所的院子里,立了坐姿的邓稼先的塑像,其中邓稼先的神态、表情栩栩如生。我们和杨先生与“老邓”(我们习惯这样称呼他)的塑像合影留念。

与邓稼先塑像合影(左起:贺贤土、杜祥琬、杨振宁、胡思得、丁伯南)。 作者供图

故事五

这几年,我整理了自己几十年来公开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书。首先是一本《核物理与核军控研究》,出版后我送了一本给杨先生,他收到后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他写到:“I had heard that you ha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defence, but had not known that you had also made contributions to non-applied physics……”(我知道你在国防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没想到的是,你在非应用物理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故事六

在杨振宁先生九十华诞之际,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学术报告会。

那天,杨先生不仅出席了,而且自己上台做了学术报告。身体健康的他,站在台上做了报告。我记得他讲到,如果让他再选专业,他可能选数学。物理学中的很多问题没有解,还是卡在数学上。

他还讲到,举国体制适合大型工程,如“两弹一星”、抗震救灾……等,但不适合基础研究。

相关新闻

  • 062021.10

    杨振宁和他的母亲

    1992 年夏,天津南开大学为杨振宁先生的七十寿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在许多讲话之后,振宁自己报告他的生平,配以幻灯片。他回忆童年、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往事,回忆抗战时期生活艰苦的岁月,说到他的母亲时,嗓音突然哽咽了。会场上的空气凝止了几秒钟,我的心一紧,当时在座的听众大概也都吃惊而动容。这样一个极端灵敏、多功能、储存了大量信息的头脑,因为“母亲”这个符码的出现,忽然发生故障。显然,“母亲”不是一个一...

  • 262024.01

    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京首映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的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揭示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也希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励年轻一代。”制作团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介绍,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

  • 102017.02

    杨振宁:从《数学大师》到《数学巨匠》的故事

    Men of Mathematics 激励杨振宁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中译本《数学大师》,连同《数学巨匠》《物理学巨匠》《生物学巨匠》等优秀的科学史和科....

  • 272021.09

    寒春与杨振宁

    纽约挥手一别,半个世纪过去,寒春和杨振宁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得到不同的评价和荣誉……

  • 072019.03

    《晨曦集》:从杨振宁的几幅照片谈起

    杨振宁母亲于88岁高龄做了一生唯一次的美国游。杨振宁特别陪她到此窗外照了此相片。窗内的办公室是他于1954年和1956年分别写一生最重要的两篇论文的地....

  • 052021.10

    杨振宁百岁 有生常感国恩宏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与杨振宁先生虽只有一面之缘,却所获良多。值此杨教授百岁生辰,聊缀数语,谨祝先生生日快乐,福寿康宁!

  • 242021.09

    百岁杨振宁

    据新华社消息,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

  • 222017.02

    杨振宁回国记:父亲曾三赴日内瓦劝其回国

    考察杨振宁在1964年之前与国内的联络情况,对于理解那个时代滞留海外的华人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艰难抉择是有益的。

  • 222017.02

    杨振宁、姚期智转为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已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

  • 132009.02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