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校友徐一卫
人物档案:徐一卫(EvaXu),ACFN(All Comes From Nothing)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后赴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深造,师从当代艺术大师Nick Cave,并以MFA fellowship(艺术硕士全奖)荣誉毕业。曾效力于时尚品牌Michael Kors和RalphLauren。2014年创立独立设计师女装品牌ACFN,致力于为从事创意职业的女性打造简洁而富有设计感的衣橱,尝试艺术与时尚的结合,探索现代艺术在时尚中的可能性。2016年2月携个人品牌ACFN亮相16秋冬纽约时装周,并获得好评。
纽约、伦敦、巴黎、米兰并称为国际四大时装周。时装周可谓是全年的时尚风向标,而在时装周上崭露头角的设计师也会受到人们的追捧。2016年2月的16秋冬纽约时装周上,新锐华人设计师徐一卫带着她的个人品牌登上时装周,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徐一卫归国短暂而忙碌的行程中,记者有幸陪同她的老师一起见到了她,并对她进行了采访。
刚刚结束一场秀的徐一卫看起来有些疲惫,一见到老师就来了一个亲切的拥抱。妆容精致,发梢微蜷,即使疲惫也掩不住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从容与自信,秀场就是她的舞台。换上跑鞋,穿上自己设计的外套,又那样自然地走进生活。她的模样,正是她所希望服务的人群——以创意为职业、艺术化生活的女性。
不疯魔,不成活
纽约时装周上,徐一卫化用索尔·莱维特(Sol LeWitt)的极简主义,用最简单的元素展现秩序下的宁静,惊艳世人。图腾式的神秘,有限颜色的选取,于细微处展现观念的迷人,她希望用时装传导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登上纽约时装周的舞台,在外人看来,徐一卫已经“成功”了。但在她自己眼中,这还远远不够。在被问到认为自己是否成功时,徐一卫的回答是:“没有,没有,没有;还远,还远,还远”。她摇着头,表情认真,并不似在谦虚。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对自己的诚实与丈量。
8岁那年,法国时尚台24小时循环播放的时装秀开启了徐一卫的时装之梦。对于小孩而言十分枯燥的走秀,徐一卫却一直蹲守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或许这就是所谓命运的选择。于是她立志做一名时装设计师,要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因为那是彼时的她唯一知道的一所有服装专业的院校。童年倏忽,年少的梦想被抛诸脑后,又在某个高中的午后悠悠转醒。徐一卫参加了清华的保送生考试,如愿进入了服装专业。与其说是命运的眷顾,不如说是徐一卫自己的选择。并非出身世家,所以在能有钱买杂志的时候抓住一切机会,在高中时硬着头皮逛自己买不起的品牌店。就这样从清华美院走到芝加哥艺术学院,一步步走得扎实稳健。
多年积淀,方得一朝宠辱不惊。踏上纽约时装周,是夙愿得偿,仅此而已。纽约时装周或许是部分人梦想的终点,却只是她自我实现中小小的一步。她说,时装周不是单纯展览与呈现,而是建立品牌认知度的手段。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品牌。
“我们这行,一旦进来了就没有退路了。”她笑言,几多无奈又几多热爱。
如果问徐一卫,时装设计何时休?她的回答大概会是不疯魔,不成活,不死不休。
无有生万象
还在纽约工作时,徐一卫就萌生了创建自己的服装品牌的想法。和众多艺术届的朋友们交往的过程中,她关注到了这样一群人——从事创意职业的女性。她们或许是艺术家,或许是策展人,也可能是花艺师,她们的思想如此迷人,生活给了她们成熟的光辉,却苦于没有一件适合她们的简单好搭配同时又不乏设计性的、价格合适的衣服。这就是徐一卫的ACFN独立女性服装品牌创立初衷,为这群富有魅力的、不必用包裹自己身体的方式来获得赞美的女性设计更适合她们的衣服。”Fashion is an accomplice, not her calling card.”
时逢老东家谢世,公司的设计理念也不与自己的相统一,徐一卫便借机自立门户,而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确定品牌名称。名称作为品牌内涵的载体,同时也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对于一个希望在国外闯出一片天的新锐设计师来说太重要了。然而,简短好记的单词都已经被注册过了,最后徐一卫决定用一句话的首字母缩写来为自己的品牌命名。她遍翻典籍,被《道德经》中的一些观念给折服。老子有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恰似她最喜欢的极简主义,大道至简。一堵刷得无比光滑的水泥墙,一块自然屹立的大石头,淳朴,大气,是历经沧桑、不露锋芒的优雅与平和。无有生万象(all comes from nothing),从无中来,最后又复归于无,不是无知的朴拙,而是成熟的圆润。ACFN,是徐一卫赞赏的女性魅力,也是她的设计信条。
2014年创建品牌,2016年登上纽约国际时装周。从无到有,这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虽然在大公司任职过,但自己做老板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徐一卫还记得自己真正拿到第一笔市场订单的时候甚至连怎么后续操作都不会,那一次,是她真正感受到被人认可的成就感。曾经为生产感到苦恼,一边担忧着质量,一边还要考虑到销售,徐一卫坦言,创建品牌的第一年自己没有怎么睡觉。在她的努力之下,品牌运营慢慢走上正轨,自己的实体店铺,大型百货的入驻,谈到这些,她的脸上明显写着欣慰。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很开心,洞我已经挖好了,苗我已经种下了,以后就是浇灌它,让它成长,让它不要枯死,让它不要没有营养,不要没有水就好了,就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
“我希望我的品牌是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关于品牌未来,徐一卫这样表述,她想做艺术跨界的时装,从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而成一种涵盖服装、艺术合作、驻地艺术家项目的多元体,帮助那些有生存困境的艺术家。
有梦想的并不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梦想和更多人的命运相连。有阅历并不难,难的是历尽千帆之后还不变初心。
最后的任性
以兴趣为职业,不是被外界的条条框框逼得兴趣缺缺,凉了热血;就是在重复的工作中把兴趣上升到一种更高境界的热爱,始终不悔。显然,徐一卫是后者。
作为接受过国内和国外两种教育系统教育的人,徐一卫对自己的选择有着更明确的认识。国内的教育更基础、也更职业化,而国外的教育更接近于一场大开眼界的经历,它是在教你怎么做一个艺术家。相较而言,艺术家更容易保有自己的主张,不会那么容易被外部的声音干扰,而做一个设计师,就必须要面临市场的检验。两段学习,让她发现做设计师才是自己想走的道路。无疑,她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对此,她赞成老师所说,学服装设计,一开始大家都是想做有创意的东西,但是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发现做成衣才是最有成就感的。能设计出日常可穿,同时又能表达创意的时装才是创造力的最佳体现。夫道者,镣铐起舞,约而能张。
那么又如何平衡市场需求和设计师理想呢?
徐一卫非常肯定地说:“我不会因为市场想要花裙子,我就去设计花裙子,因为我不穿花裙子。我不会设计我自己不想穿的东西,这是最后的一点儿任性。”她所说的任性在记者看来是作为设计师的坚持,不是为了迎合性冷淡风的流行,才刻意做一些简洁、中性的设计。而是因为喜欢极简主义,才把它作为自己品牌的审美基础,不论加入多少元素,徐一卫希望ACFN给人的是一种不浮夸、不过度装饰化,冷静大气的风格。不是为了标榜所谓女权,才去做独立女装品牌。而是因为了解女性,才愿意把好的设计奉献给她们,比起女权,她更看重人作为独立的人格个体生存在这个世上的价值与意义。徐一卫既没有过度地看重自己在纽约的华人身份,也不曾试图去抹掉自己身上的中国印迹。她只是做着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并且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有高跟鞋,也有跑鞋;有勇力,也有温柔。就像ACFN,流畅自然、剪裁得宜,配色素雅,挺括中不失妩媚,观衣如观人。三十岁这年,徐一卫悟到了自己的道,把极简设计成时装的模样。
徐一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