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郝景芳: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

2016-04-29 | 郝景芳(2002级物理) | 来源 THU2002 |

:根据雨果奖官网消息,2016年雨果奖各项提名名单于当地时间4月26日公布。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折叠北京》(Folding Beijing)入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2012年,郝景芳在清华大学“水木社区”科幻版上发布了该作品的初稿。2014年,《北京折叠》在《文艺风赏》上正式发表;同年获得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小说银奖。曾有书评写道,《北京折叠》既隐喻了当前社会的不同阶层,又描绘了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组织架构。

郝景芳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为经管学院在读博士,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从事经济学研究。业余时间写作为乐,曾出版过科幻小说《流浪玛厄斯》《星旅人》《回到卡戎》,以及散文集《时光里的欧洲》等。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简称WSFS)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会(World SF Convention)上颁发。

本文转载自THU2002,微信号:Tsinghua2002。

还记得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很火的贴子,叫“在清华北大做学渣是一种什么感受”,当时就很想写写。

这个话题简直有太多想说的了,可是想来想去又没有写。可能学渣得久了,对于答题都已经习惯性拖延了。

这次接到公众号约稿,刚好有机会说说。

2004年于清华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清华觉得自己是学渣,至少我自己一直觉得。成绩可能不是最差的,但是感觉就是很渣。

还记得大一刚来的时候,第一学期力学考完试,整个人都不好了,觉得大学生活怎么是这样的。

后来持续追赶、奋发向上、努力自习,追到了大二考数学物理方法,考完就哭了。我去,这还不如大一呢可肿么破。

我当时考完试跑去抱助教大腿,想装可怜蹭分,助教给我一张同班同学的满分卷子,那整张卷子那么干净整洁,写满了云淡风轻的潇洒。

那种云淡风轻的干净整洁,给了我极大震撼。

那就是自我感觉最渣的时刻。

大学里,这种碾压的次数太多了。本科的时候,连补习都是不容易的,偶尔鼓起勇气找班里大牛问一道怎么都做不出的题,大牛实事求是地说:这道题我觉得比较简单,就没做,你看看讲义吧。

问题在于,人家不是装逼,也不是藏着掖着,是真的觉得太简单了。

清华让人产生学渣感,一个原因是牛人太多,一个原因是考上清华的从小到大都是学习还不错的,一般没遇到过这种待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着一些理想的。我还记得自己9岁时看《十万个为什么》而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心情。

从9岁到19岁那些年,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智力有限,但总是觉得到了关键的时候,会有美少女战士的黄金圣衣让我“砰”一下变身超人。

可是大学让这种梦醒来了。

学渣说到底是一种心情。放在今天,用时髦一点的话,甚至可以说是情怀了。

就是那种,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效果的感觉,而别人飘在天上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人遇到这种时候就开始思考人生了。当正常的努力无法收到正常的效果,人就开始思考意义了。这个过程有的人来得早,有的人来得晚。其实也不是人家大牛不懂得思考,而是人家还不用思考。

思考的结果就是内心各种崩溃。

人总是需要有一些东西作为支柱的。人给自己描绘出的自我图像需要不断有证据支撑,愿景也需要论证其可行性再实施。

越是寻求支柱,就越希望证明自己。这个方向不行,就换另一个方向。总是得有某一个方向让自己觉得:OK,往这边走我就不渣了,就牛起来了。于是每一个尝试、每一件小事都成了一种自我审视。

不出所料,这种审视注定是会失望的。

人一旦做每件小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那就什么都无法做成了。于是更崩溃。

大学四年我都很纠结。纠结于这些拧巴的事,有关于梦想和自我评价的事。

当理想过高,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人的思维方式会开始出现偏差。我的思维偏差是无法踏实努力,而纠结于自己是不是有天赋,是不是注定一事无成。

对于处于这种自我困境中的人,对他说“你很棒”无济于事,因为他不相信廉价恭维;对他说“放弃也好,想开点”更无济于事,因为那样他会加重自我贬低。

那段时间又赶上身体不好,求医问药,去了多次医院。医院同样是一个加重负面情绪的地方,让我越发沮丧到底,连身体都似乎在指责我。

实际上,当人进入内外交困的气馁状态,唯一的拯救路径不是无限制思索,而是行动,是某种一小步一小步让自己可以动起来的事。不管方向是不是最佳的,不管结局如何,只要有一点一点的改善,就是心里重要的能量来源。

那个时候,我不明白这些道理。我毫无头绪地挣扎,一直持续了几年。

2013年在地坛

从2006年开始,我做了一件能帮到我的事情,那就是写作。写作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尽管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006年开始提笔,到现在已经刚好10年了。

这10年中我写得断断续续,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并不算多,也没有什么大成就可言。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全职写作呢?

我的答案是:我并不是为了职业发展才写作。

大四秋天推了直博之后,我尝试着写一些短故事。投稿有时候被接受,有时候被拒绝。被拒绝了也会气馁,但因为没有学业上那种快速节奏,就没有那么无望,总是可以等一等,慢慢调整。

读博之后,我动手写了第一个长篇。读博士是一个写作的好时机,谁如果想开始写作,真的不妨找个博士读一下。大量的自由时间、孤独的状态、图书馆的资源。

读博那几年心理状态也不算好。写作是少数几件可以做的事,给我一个可以安静进入的空间。

写作让我暂时离开现实世界,给我可能性,住在另一个世界里。

我写过一篇《遗迹守护者》,假想了一个人类毁灭之后仅存的人,在孤独的土地上照看历史遗迹。那是一个让我自己很有代入感的意象。

我把自己日常中看到的、想到的、想到但想不开的,变为各种意象写进书里。

所以,写作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谋生的职业技能。我是那种很看重“职业精神”的人,如果以某事作为职业,就需要职业化,根据职位需要做事,需要根据客户和雇主需要做事。但写作于我,从始至终不是这样的事。

我只是把生活经历中的想象用文字记录下来,它是我的饮食、我的空气,我离不开它,但我无法把吃饭呼吸作为职业。

所以我至今仍然不是一个作家,以后也不会是。没有能力,也不想争取。

我只是会一直记得写作对我的意义。它是我在困难的日子里养成的、生活下去的习惯。我会一直写下去,在尘世间大地上的辛苦劳作中,写那些易逝的吉光片羽。

作品们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从物理系本科毕业之后,读了两年研究生,然后到经管学院读博士。这主要源于自我兴趣朝社会科学方向转变。

从经管学院博士毕业后,我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经济研究,参与不同课题和项目,也会参加地方调研。到世界各地走走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博士期间我出版了两本长篇小说、一本短篇小说集(入选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原创文集,要感谢组委会)、以及一本文化散文《时光里的欧洲》。很感谢对我一直很包容的博士导师,敬爱的李子奈老师。

对于写作的近况,我写了一个新长篇,名叫《生于一九八四》,近期会出版。不是科幻,只是一般的成长故事。

这本书也有点曲折,2014年就已写好,2015年修改完毕并且签了出版合同,但是今年被列入审查,一直等广电总局审批书号,等了差不多四个月,前两天才刚刚拿到。

下半年会出版一个新的科幻短篇集,《你爱这个世界吗》,是最近几年的一些短篇和个别新稿。

2015年在京都

回忆慢慢向过去蔓延,想到了博士,又想到本科。

想起很多怀念的人和事。想起那年物理系系庆一起筹备过的系友,想起参加过的马杯,想起民乐队一起排练的日子。我惊讶地发现那些记忆竟然那么清楚。很多人都是很多年没见了。我好想你们。

现在已经走出了当初的困扰,经过清华里的历练,现在再遇到什么事,都仿佛云淡风轻。

现在想想,有时人在困境里之所以走不出来,不是缺少毅力或勇气,而是缺少方向感。不清楚在很远很远的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于是不知道该怎样迈步子。

如果我能对十年前的自己说话,我会告诉她:

可怜的孩子,别怕,不管有多难,你还是能穿过那一切,走到我这里。

当我这么说了,我也仿佛听到十年后的自己对我这么说。




相关新闻

  • 292016.04

    郝景芳: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

    2016年雨果奖各项提名名单于当地时间4月26日公布。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折叠北京》(Folding Beijing)入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 012024.02

    发现另一个我——郝景芳

    2016年,她的作品《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这是继刘慈欣《三体》之后中国作家的第二次获奖,她也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女作家。媒体评价她:“白天是清华学霸,晚上是科幻女神”。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是她?这位2006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本科、2012年取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学位的女生,究竟如何在人生的旷野中发现另一个我

  • 282016.07

    从清华学霸到科幻新秀:郝景芳如何养成?

    郝景芳曾将自己的小说投给过主流文学杂志,但因类型不合适,收到过几次退稿。编辑告诉她,杂志不发表科幻作品。与此同时,同样的几篇小说也被科幻杂志退稿,理由....

  • 312021.08

    郝景芳:让孩子自我生成,感受到内心之光

    2020年7月,童行书院创始人、科幻作家郝景芳受音乐人陈鸿宇“众方纪”计划的邀请,在内蒙古草原上一个7.7米见方的屋子里,独自生活了三天三夜。没有网络、影音,居住的“黑匣子”的钥匙也被司机带走。房间装饰简洁,毫无冗余。对一个习惯了每天处理几十项大小事务,要与投资人、合伙人、企业家、同事、关注儿童教育的老师家长频...

  • 162020.06

    郝景芳:给科幻题材洒上一抹诗意的阳光

    青年作家郝景芳笔下的幻想世界是光怪陆离的:折叠变幻的京城掠影;移民火星的人类家园;穿梭在星际之间的旅人……她是第二位斩获雨果奖的中国人,并以“清华学霸....

  • 222016.08

    清华校友郝景芳获雨果奖

    当地时间 8月 20日,第 74届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在美国堪萨斯城会展中心举行,中国科幻女作家郝景芳获得最佳中篇小说奖。

  • 102022.01

    郝景芳:从清华园里的孤独者到永葆希望的创作者

    对于写作,郝景芳相信“十年定律”——“每过一个十年,作者的笔力会转变,写作的风格和情绪亦会嬗变”。从十三岁开始写作起,到成为“雨果奖”的得主,再到成为童行书院的“樱桃舰长”,郝景芳已经开启了第三个十年。

  • 282016.10

    郝景芳——文学与现实:屋中的大象

    10月23日晚,“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北京折叠:现实与虚构》在新清华学堂开讲。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获奖作家,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郝景....

  • 172017.11

    郝景芳:把世界带到孩子眼前

    说到郝景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刘慈欣之后的雨果奖得主、清华“学霸”这样的标签。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她也是位“斜杠青年”,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不同的身份,....

  • 162021.06

    一个清华学生对何兆武先生的追忆

    2021年5月28日,何兆武先生以高龄辞世,报道中有说享年100岁的,也有说享年99岁的,前者说的是虚岁,后者说的是周岁,当然都对。这让我想起28年前我初入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读书时,程钢老师转述的何先生本人对于年龄的一个说法。某一次,有人问何先生的年龄,他说自己是69岁半。何先生生于1921年9月14日,到今年9月14日就满100周岁了,如果按照何先生的思路推想,他可能会说自己活了99岁半。99岁半的何先生以他对史学理论的...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