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97级本科、2001级硕士,2003年毕业。拥有15年房地产行业经验及丰富的业内资源,6年成功的创业经历。曾任汇石投资创始首席合伙人、伟业我爱我家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中国房协市场与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2013年创办纳什空间,现任纳什空间创始人兼CEO。
此外,张剑还是阿拉善的会员,并担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华北项目中心副主席,积极推动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
望京的熊猫地标让张剑忍不住多看几眼。2014年的他,在这里绕了好几圈,才找到了那个连续8年亏损的游泳池。
3年之后,熊猫地标犹在,望京却成为了“宇宙O2O中心”;而生长在从那个废弃游泳池中的纳什空间,已在张剑手中进化成中国最大的共享办公企业——入驻企业7000家,累积服务企业超过1万家,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5座城市拥有超过70万平方米在管面积。
纳什空间创始人张剑
一、契机:后房地产时代
房地产公司多靠资源比拼,相比互联网以模式驱动的无界进化,其创业更多是一脉相承。SOHO 3Q的SOHO已经表明了其与潘石屹的关系,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曾是万科高管。与之相应,在创立纳什空间之前,毕业于清华土木工程系的张剑,在房地产领域已摸爬滚打了10个年头。
在这个行业待得越久,他越是感到,一线城市核心地区的物业要比地产更有价值。他认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精耕细作、以服务创造价值的“后房地产时代”。2009年,张剑踏上创业之路。同所有公司一样,创业第一步就是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问题就像挥之不去的苍蝇,随着公司的成长不停出现。
公司刚成立时只有3个人。为了节省成本,张剑选择在咖啡馆办公,却被咖啡店老板“嫌弃”,不得不借用朋友的办公室“联合办公”;此后又因为会见客户不方便,再次搬迁到了办公楼;之后随着公司团队的增长和业务扩大,不断地寻找、更换办公室。
对于张剑这样的创业团队而言,公司成长越快,办公室更迭的频率也越高,但是市场上的办公室品质参差不齐,往往找到一间办公室之后需要重新进行布置装修,每一次更换办公室都费时、费钱又费力。
能不能创建一种商业模式,将这些商业地产重新梳理,为中小企业提供办公空间的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一名房地产老兵,张剑意识到了其中的机遇,并于2013年创立了纳什空间。对接资源与需求,链接业主与企业,一侧帮助业主管理经营商业地产,另一侧帮助企业改造服务办公空间,通过共享办公的形式,为小微企业省成本、省时间、省精力,纳什空间打算去实现双方的“纳什均衡”。
二、共享:空间服务商
纳什空间的第一块试验田在望京,那个荒废了8年的游泳池。2014年底,张剑和同事找到这里时,看着堆满垃圾的游泳池愣住了——“如果要改造,看来还要多花费一些力气。”
测量、设计、施工……当张剑团队忙得热火朝天时,联合办公空间鼻祖WeWork已经在海外站稳脚跟。而国内,共享办公概念也已广为人知,跻身这个领域,张剑的底气何在?
游泳池项目改造前后
客户有需求,便有市场。
一方面,小微企业对办公空间需求旺盛。在张剑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都将催生大量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将对办公空间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小微企业的问题是,他们的规模状态并不稳定。一个企业如果今年20个人,明年大约会有50人,办公室肯定得按50人租,但今年的多余空间其实就浪费了;如果明年做得更好,50人的空间还不够,做得不好,明年空间继续浪费,一次性的投入成本很高。
另一方面,业主继续专业机构的支持。商业地产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商业地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都是分开的,由专业机构帮助业主经营,以实现效率、收益最大化。
目前,不只是北京,整个中国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市场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商业地产,其所有者也会有高效经营的需求。
创业期的纳什空间,刚好有一个这样的蓝海市场任由它试错。超越传统商业地产的“二房东”角色,换装商业地产空间服务商,纳什空间开始为业主和企业提供持续的增值服务。先发优势,纳什空间区域渗透方面推进迅速。从最初的东二环推及到北二环,再沿着二环沿线往外,覆盖了国贸CBD、亚奥、中关村、望京等核心区域,这家空间服务商随着业主资源的不断累积,规模效应也逐渐凸显,单体办公楼宇中的运营面积也从最初的5%拉升到10%、20%、30%……在东二环的一处办公楼中,纳什空间运营空间占到了整体办公面积的80%。
2015年,随着共享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继到来,小微企业井喷式爆发,共享办公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仅在北京一地,潘石屹的3Q办公室、毛大庆的优客工场正加速扩张,花样年的潘军带着“花创”入局,前长城会创始人薄益群的DayDayUp也已经落地。
而这年年底,纳什空间也拿下了京东的发迹地中关村银丰大厦。
从2015年共享经济兴起到现在,仅北京各地区的共享办公形式就高速扩张
三、均衡:共享与独立
有人戏称,银丰大厦能走出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擘,足以证明这是块风水宝地。
风水之事难有定论,不过对于纳什空间来说,这里确实是块福地。联合办公室改造完成之后,迅速被抢租一空。
官方数据显示,经过纳什空间改造后的商业地产,出租率可高达95%以上,远远超出业主自营时的出租率。而想要弄清楚为何纳什空间如此受欢迎,首先要区分联合办公室和众创空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下,涌现出大批的众创空间,但它们的本质是孵化器、投资机构,给企业办公空间的目的,是甄选那些值得投资和孵化的种子企业,一旦补贴停止就难以为继。
联合办公空间则是以出租办公室为主要盈利来源,只有运营得好才会有收益,因此对于产品的打磨更为用心。当大部分人都在试图挖掘“一张桌子背后的价值”时,它却是从“一把椅子”开始的。纳什空间的椅子,扶手可以调解,光是这个功能,许多大公司都难以达到。此外,椅子扶手正常的国标测试是两万次的现场循环测试,但纳什空间的椅子按照日本标准来,都是六万次循环测试。
跟传统办公室相比,纳什空间不只是装修改造升级,还在许多看不见的细节处下了大量工夫。比如Wi-Fi,很多联合办公就是因为Wi-Fi难以稳定,导致了很多投诉跟撤离。再有空气系统,怎么控制好甲醛,怎么控制好异味,怎么控制好雾霾,这都是张剑着力解决的细节。
个性化与之对应的往往是成本的增加。对于许多共享办公企业而言,如果一个空间都要配那么个性化的设计,成本会很高,但是如果将费用摊到1000套10000套,其实它的成本就降低了很多,这个就是纳什空间规模化为个性化带来的裨益。
联合办公模式只是办公场景革命的其中一种实践,适合创业初期人数不多的团队入驻。但是对于成长中的企业而言,一旦人数增长,对于办公室的私密性、独立性的要求便日益凸显。这是所有空间服务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纳什均衡”是以共享办公形式,为小微企业省成本、时间和精力
2016年7月,纳什空间推出超级工作室。其定位于核心商圈的独立办公空间,每一间超级工作室的背后都有一套专业的设计流程。独立老板间、会议室、会客区,这些功能空间相对独立但不封闭。此外,超级工作室分布在联合办公空间附近,可以共享联合办公项目的丰富配套,降低了每家入驻企业在配套方面的成本,同时享有更大的办公空间单位面积。
相对于开放的共享空间,超级工作室更具私密性,独立、自主的办公空间正是国人对于办公环境的直接诉求,这也有助于小公司快速建立企业文化,提升合作效率。对企业而言,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共享形态。初期也许全开放的联合办公更高效;随着团队扩张,独立办公+共享配套更节约成本。
通过“独立+共享”的双重模式,纳什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办公需求,或者说,可以满足一个企业全阶段的成长需求。
四、生态:互联网+空间
没有绝对的平衡,只有相对的均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次次打破均衡,然后又一次次进化至更高层级的均衡。
业主与企业实现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最优均衡之后,企业之间广泛合作的均衡,是保证企业长期入驻的关键之一。基于空间平台大量的小微企业,纳什空间成立了“创业办公服务联盟”,通过与70家合作伙伴的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代理记账、社保办理、人员、财务、法律顾问等服务。
超级工作室产品
为了社群内创业者间更好的交流,面对入驻企业端,纳什空间还推出了同名App,把志趣相投、地域临近、业务相关的白领们迅速匹配起来形成一个社区。线上能够实时沟通,线下活动实地互动,同时又可以在线上订工位、预约会议室、场地,办公用品采买服务等。
通过纳什的管理系统,企业主可以整个城市乃至全国都变成自己的办公室。比如在北京,超级工作室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业主可以通过纳米系统预约使用北京100多处服务中心和多个联合办公区的办公、会谈空间,实现全城移动办公。
这其实是另一种共享,在办公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更广袤的企业服务和企业社群空间。“客户在纳什空间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位,更关键的是,通过这个工位可以直接连接到纳什空间的整个O2O服务体系。”
2017年元旦,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讲到,2016最重要的不可逆的变化就是——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了,“互联网下半场”是用户时间的争夺。
C端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结束,B端却方兴未艾,甚至在获取用户的手段上,争取空间比争取时间更要高级。星巴克控制了咖啡馆,分众传媒控制了电梯间,在共享办公这个垂直领域的空间争夺上,最后也只能允许存在一位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