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高航:下一站,香港

2017-12-15 | 高航 | 来源 THU社科校友会 |

高航,女,汉族,1995年7月26日生,安徽人。2013年进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习,社会学专业。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红十字会、三农学会等组织的公益与调研活动,曾赴青海、湖北支教,2016年“李韶计划”成员,获得“清华大学学业优秀奖”。现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读研。

香港的时间似乎比北京过得快一些,在我还没有发觉的时候,第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了,10节的助教任务也告一段落。而三个月前独自拖着两个行李箱爬上“绝望坡”、面对宿舍狭小空间感到压抑的我,从没有想过以后的求学生活是以如此简单而熟悉的方式扑面而来。

初来乍到

有人对我说,来到香港读书,就要去体验与内地不同的事情,做当地人做的事。比如去鹅颈桥下“打小人”,到黄大仙拜一拜姻缘;比如关注本地的新闻,参加当地的社团活动。

宿舍与学校在空间上的隔离使生活不再完全以校园为中心。每天步行上下学穿过大街小巷,都仿佛在本地人的柴米油盐中走了一遭。公园座椅上择芹菜的“家庭主夫”,陡峭斜坡上迅速停车匆忙换岗的司机,狭窄门店里聚在一起打麻将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被这里的自然与文化赋予了合理性。在这个种族与文化交汇的地方,普通话可以大行其道,偶尔却也被不耐烦地打断;节假日天桥和地铁里围坐着东南亚的家政工人,她们带着各自的美食聚餐谈笑。

一切都与我的过去不同,但都值得现在的我去理解和尊重。

学着生活

前辈们分享的经验里,读博是一条孤独的路——你可能要独自阅读一个书单、进入一片田野,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小组。于是虽然导师很可爱、办公室的同学们很友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还是面临着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自己规划的道路上一步步向前走的问题。

因为害怕陷入单调或枯燥,我尝试找到一些能让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希望把它们变成这四年的一部分。因此在学校的时间不必争分夺秒,空闲的时候会去不同的地方走一走;早上认真地做顿早饭,以美好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作为助教一本正经地严肃,回到自己座位上又放飞自我。我希望找到一种节奏,在这里学习与学习之外的事情可以和谐相处。

我将它称为生活。

“力求客观”与“绝不冷漠”

大三暑假在沈源老师的帮助下我进入了深圳一处工会实习,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工友。从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女工们涌入超市、在货架前挑选东西时,仿佛一天才真正开始。年轻的工会专干们毕业于首都的名校,却义无反顾地扎在这里,能做琐碎小事,也能执笔写作。而现在导师的学生,也不乏投身前线的人。在这些人中我看到了系里的学长学姐,他们让我看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管条件如何艰难,总有一群人在努力行动,让改变发生。他们也因此成为我的榜样。

我至今记得《社会学概论》课上晋老师告诉我们的那句话——“我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不知一节概论课将多少人引入了这门学科,也不知道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学的“气质”,但是人之生活于社会,总要有关怀的东西、有能做的事情。在港大让我庆幸的一点是,我从第一年就能经常跟随老师或独自进入田野,这让我能够与我所关注的人群和问题保持紧密的联系而不是逐渐脱离。

我时时想起清华,四年中母校在我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走进清华园前,我刚结束高考,很少考虑以后;四年后走出清华园,我逐渐学会作为一个成年人,从容和独立地面对未来。从清华到港大,前路漫长,不忘初心。


相关新闻

  • 272022.05

    刘维特:清华五道口,人生的关键一站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于我而言,这最紧要的一步可能就是与五道口的相识、相随、相伴。五道口,毫无疑问是人生的关键一站。在五道口,厚植立身的情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五道口小院虽小,却生动地诠释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内涵,催人产...

  • 032007.08
  • 282023.03

    走一走进京“赶考”第一站——清华园车站旧址开放纪实

    74年前的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西柏坡,向北平进发。3月25日上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在清华园车站下车,开启了“进京赶考之路”在北平的重要篇章。74年后,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重新开放,一群首都大学生从这里出发,骑行前往颐和园益寿堂和香山革命纪念地参观瞻仰,纪念这段难忘的红色历程。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路口的西南小巷,“铁路之父”詹天佑题写的“清华园车站...

  • 292007.04

    再聚首,为了下一次启航

    郭 谦(82级热汽系)  毕业二十年, 弹指一挥间。

  • 032024.06

    杨士莪:为国“听海”“一站到底”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水声学科,对国家安全有着特殊重要性——在海水中,只有声波能远距离传播,人类所有“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几乎都要依托水声科学的发展来实现。作...

  • 212007.05
  • 062009.01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入选2008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日前,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总负责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标准RFC5210”(IPv6真实源地址体系结构及测试床)入选。

  • 112019.10

    王希勤率团访问香港 推进清华与香港高校的合作

    10月2-4日,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率团访问香港,代表清华大学出席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的颁奖仪式,会见香港前特首、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谭铁牛...

  • 102018.12

    陈旭一行访问香港 深入推进清华与香港的交流合作

    12月6至7日,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副校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一行在香港出席中英高等教育人文峰会期间,先后会见香港前特首、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并到访香...

  • 132020.08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