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5分钟打印8厘米直径的小球 清华毕业生将3D打印速度提高100倍

2018-01-16 | 代丽丽 | 来源 《北京晚报》2018-01-11 |

2018年1月11日讯,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上,一个3D打印项目从国内外所有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本次大赛特等奖,获得100万元创业大奖以及免费公司注册地址、免费创业空间等奖励。3D打印虽说是一种新科技,但近年来早已走进人们的视野,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那么这一项目究竟有什么特色,能够击败众多高科技项目征服评委?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清锋时代CEO姚志锋,清华美院雕塑系2007级校友

光固化实现“水”中打印

在总决赛当中,入围项目的代表依次上台演讲,向专家介绍自己的项目。清锋时代CEO姚志锋在演说项目的同时,身边的一台3D打印机也正在进行着它自己的“演讲内容”。3D打印作为一种新科技,近年来也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虽然没有亲眼见过3D打印的场景,但也大体了解这是一种立体化的打印技术,用电脑操纵打印机,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而清锋时代的技术绝妙之处就在于“水”中打印——尽管那并不是真的水,而是他们使用的一种特殊材料。

他们在台上展示的是一个镂空小球的打印过程。小球是在一种红色的液体当中诞生。这种红色液体就是他们选用的一种高分子材料,材质类似树脂,在打印机内呈现液体形态,当光照射在液体表面,瞬间将这种液体固化。电脑程序会操纵着光的形态千变万化,因此这种液体在光的作用下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在现场,记者看到光照射呈环形,360度围绕打印材料;打印机上方的悬挂装置带动着已经打印好的部分缓缓上升,5分钟以后,一个直径8厘米的小球从液体中抽离生长出来,迅速完成了树脂材料从液体到固体的化学变化。这个小球表面呈现错综复杂又有规律的镂空蜂窝状,内部则是空心的。姚志锋的演讲结束了,小球也完美诞生,评委们的目光被牢牢地吸引过去,与其他的参赛项目相比,这个现场展示为他加分不少。

姚志锋介绍,他们的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大提高了3D打印的速度。传统3D打印的最大痛点就在于耗时长,效率低。即使是打印一个杯子,可能都需要五六个小时,甚至是一整晚的时间。他们打印的这个8厘米直径的小球,仅用时5分钟,而采用普通的3D打印机,时间往往会在数个小时。这个速度提高了一百倍,达到了全球顶尖的水准。

小到口罩大到骨骼都能定制

前不久,阿迪达斯与美国著名的3D打印公司Carbon合作,开发出限量定制的Futurecraft4D跑鞋,跑鞋中底采用的就是Carbon3D打印的晶格结构。这种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善跑鞋的鞋底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阿迪达斯与Carbon签署的是排他性协议,其他鞋企失去了合作机会。清锋时代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多著名鞋业品牌的青睐,目前已有几家知名品牌跟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就可以在商场里买到装有清锋时代3D打印鞋底的跑鞋了。

除了鞋底之外,姚志锋还着眼于人体骨骼的打印。这种打印主要是和医院合作。医生在进行有关骨骼的手术时,很需要有一个模型进行参照,如果将病人或医生设计的骨骼参数输入程序,并进行编程,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个骨骼模型打印出来。他的设想是,3D打印公司与各家医院形成合作,医生随时可下达订单,3D打印机即刻进行打印,两个小时后就能将医生想要的骨骼模型送到他们手上。类似的应用还有义齿、眼镜的制作等等,甚至家里的电视遥控器底盖掉了又买不到,都能用3D打印机打印一个一模一样的。

3D打印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掌控实现个性化定制,一些对产品的尺寸、形态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将从中受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买的口罩都是统一规格的,但有的人是这种脸型,有的人是那种脸型,一样的口罩戴在不同人脸上未必就能完全贴合。我们在编程时把某个人的人脸数据考虑进去,最终就可以打印出一个完全贴合这个人面部轮廓的口罩。这个口罩是独一无二的。”姚志锋说。眼下比较现实的打印还只是一些体积不大的小物件,以后如果能够制造出足够大的打印机,从理论上讲,打印一张桌子、一栋房子都是可以实现的。在服饰、汽车、机器人、展览展示、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3D打印都大有可为。

解决传统3D打印的最大痛点

姚志锋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接触3D打印也是源于自己的一个雕塑作品。当初,有单位委托他制作一个20多米长的大型浮雕,虽然最后很顺利地交工了,但姚志锋对自己的这个作品却并不是特别满意,觉得手工雕塑很费时费力,想找到一种方式能提高效率,最后在国外的论坛上看到了“3D打印”这个概念,于是一个念头便油然而生——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一个雕塑作品怎么样?

姚志锋在高中阶段是编程高手,屡屡在各类编程奥赛中获奖,但因为偏科严重,所以才在高三时学习美术,想以艺术类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占一个文化分要求没那么高的“便宜”。连续参加了4次高考,他才终于考进了清华美院。之前的编程底子还在,再加上学习雕塑的专业优势,他开始研究3D打印。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是他独有的优势。

最初的创业非常艰难,姚志锋在清华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叫了几个同学开始了探索。打印材料的选择是急需突破的一个瓶颈。那时候,石膏是最普遍的一种打印材料,但这种材料硬度很差,一捏就碎,而且表面也不够光滑,并不是做打印的最佳选择。姚志锋想到了光固化技术,但在2012年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光固化材料,他便想自己研制一种。最初想到的是使用玻璃胶一类的东西为原料进行加工。玻璃胶是一种装修时常用的粘合剂,他买来了当时市场上能够买到的所有玻璃胶进行实验。“大概有上百种,弄得整间屋子都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经常惹得邻居们抗议。”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的资金匮乏、缺少合作伙伴、被资本控股等困难,姚志锋也几乎一个不落地全都遇到了,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2013年,姚志锋在网上看到美国Carbon公司成立,推出新的3D打印技术并延伸制造业,而且一经面世就火爆全球。姚志锋又开始了钻研。后来,他终于成功绕过Carbon公司在全球布局的专利,重新研发了性价比更高的“极速液态连续成型”技术,并制作出了第一台原型机。

这台原型机最大的优点就是解决了传统3D打印速度慢的痛点。“很多人都鼓吹3D打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但是速度慢、无法量产这个痛点如果解决不了,

那就根本不可能带来什么工业革命,甚至没有太大意义。”姚志锋这几年努力的方向就是提高3D打印的速度,改进打印机的性能。极速液态连续成型技术对3D打印产业来说是颠覆性的巨变,传统的3D打印是逐层叠加的物理变化,而液态连续成型则是分子结构的化学变化。现在,清锋时代的打印速度为每小时75厘米,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Carbon公司的每小时50厘米。


相关新闻

  • 132019.08

    中国企业创造3D打印世界最快速度

    3D打印“唯快不破”——一家创下全球3D打印速度极限的科技公司,它来自中国

  • 232017.07

    古稀“老清华”创业 主攻3D打印人像技术

    72岁老人邢刚和同龄人有些不一样:当别人在家喝茶带娃安享晚年时,他却埋头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创业,研究时下热门的3D打印技术。去年8月,他和团队开始主攻3....

  • 302022.09

    孙伟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37讲:生物3D打印技术进展及应用

    9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国家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Drexel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系Albert Soffa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制造与体外生命系统工程”教育部111交叉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机械系生物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北京市生物制造及快速成形重点实验室主任孙伟应邀做客“清华校友学习日”第37讲活动,为校友们带来“生物3D打印技术进展及应用”主题报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刁庆军出席本次活动,清华...

  • 312015.12

    齐汉汀:用3D打印描画未来

    “有市场,有技术,有投资,三个条件都合适创业才能成功。”齐汉汀说,尽管“3D未来”已经开始赚钱了,但他不会仅仅做成一个小作坊,下一步要吸引资金加大研发....

  • 122024.0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卫国——让3D打印建造走出实验室

    徐卫国,1961年生,江苏南通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人居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78年—198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硕士毕业留清华大学任教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及建筑理论研究。2003年以来,他通过教学、工程、策展、出版等方式,持续推动数字设计及数字建造研究。曾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世界建筑新闻奖“最佳技术运用奖”金奖、世界建筑节杰出设计奖等。上图:位于武...

  • 232020.10

    比头发细一百倍!26岁白族小伙联合发明3D打印微纳米纤维传感器,成本不到十块钱

    来自云南大理的 26 岁白族留学生王文宇(清华大学2012级机械系),和课题组联合研发出微纳米导电纤维的 3D 打印技术。论文于 9 月 30 日以《面向平面和 3D 光电和传感器件的纤维打印》“Inflight fiber printing tow...

  • 182020.08

    2010年 《清华人(1985级毕业20年专刊)》, 35

    2010年 《清华人(1985级毕业20年专刊)》, 3

  • 172021.06

    清华联合发布新冠病毒真实3D图像

    1月21日,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赛实验室和奥地利Nanographics公司、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学技术大学伊万·维奥拉团队合作的新冠病毒高清科普影像问世。在纳米尺度的图像上,平均直径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像一颗奇异的星球,表面分布着硕大的、可以自由摆动的刺突蛋白“触手”。在“星球”内部,超长的核糖核酸(RNA)链致密缠绕在有序排列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上。

  • 112020.08
  • 182020.08

    2015年 《清华人(1980级毕业30年专刊)》, 总第40期

    2015年 《清华人(1980级毕业30年专刊)》, 总第40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