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世纪联华五楼的EBE儿童成长中心,周浙玲(清华大学公管学院2005级硕士)正在认真备课。周浙玲是成长中心的创始人,但一直坚持定期给孩子们上课,在上课中不断进步,找出更适合的教学方式,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梦。
周浙玲今年35岁,是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硕士生导师是国务院参事,毕业时特别希望她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但自己却坚持考了被称为全球投资业最为严格、含金量最高的资格证书“CFA”,一毕业就进入了民生银行总行。“第一年收入40多万元,这个数字,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已十分可观。”
正当许多人羡慕周浙玲有一个好工作时,她却开始质疑自己学金融的意义。“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不是我的理想,对这个工作,我一眼能望到头,能清晰看到20年后的自己。”周浙玲说,自己一直尝试着作出改变,而机会也来了, 2010年,她成了中国证券报的记者。
仅27岁就代表一份中央大报常驻地方,接触的是社会各界精英,研究的是最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周浙玲说,记者经历是她人生最大的锻炼。2013年,资本市场开始瞄准教育类项目,由于工作的原因,周浙玲陪着一家谋求转型的上市公司深入接触了几个早教品牌,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早教这个行业。在这次长达数月的接触中,周浙玲充分认识到0-6岁对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第一次知道孩子0-6岁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且很多关键时期错过了就不能重来,一如我们老话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次接触让她下定决心,以后自己有孩子了,一定要让孩子上早教。并且,从那以后,周浙玲开始给身边的朋友不间断送教育类书籍,“送得最多的是《爱和自由》,当时一次性买了150本,有朋友甚至以为我已经转行做儿童教育了。”
2015年,周浙玲的孩子开始要上早教了,她开始寻找知名的早教机构。但她发现,现在一些好的早教机构都选择了加盟形式,开始大规模扩张,有浓重的商业模式化和标准化倾向,这显然不是她所愿。自此,周浙玲萌发了自己创业发展早教事业的念头。
想到就干,2016年2月,周浙玲邀请了两个在国内知名大公司工作的朋友,从一笔一画在九宫格里扣logo,到去香港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知名学校拜访专家,一起创建了EBE儿童成长中心。
在教学上,周浙玲始终追求要走在前列,之前所有的社会资源积累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她读硕士时有两个要好的闺蜜,一个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为她引荐了比尔盖茨基金会的全套母婴亲子活动体系;另一个是清华的博士,目前在杭州一所大学任教,为她提供了很多专家资源。机缘巧合,浙江师范大学两名大咖级的教授也为她不遗余力提供了师资支持,帮她梳理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多种幼儿教学体系,还帮她在比尔盖茨基金会母婴亲子活动体系的基础上,归纳出了EBE特有的儿童成长测评。最后,她以语言敏感期、数字敏感期、绘画和音乐敏感期等学前教育经典理论为依据,引进了国外最著名的蒙氏教育以及德国的奥尔夫音乐、美国的k-12视觉艺术等六大幼儿教学体系。这些教学体系在欧美国家已经倡行百年,让孩子边玩边学,寓教于玩之中。
实际教学中,周浙玲也要求每位任教老师不停学习,不断成长,让员工去参加行业顶级培训。2018年,她也会去参加一些国际级别的教育会议,就在前几天,她还收到了纽约科学院的邀请函。
办学不会一帆风顺,两年下来,她也迷茫过。迷茫痛苦不是来自经营,而是来自一些家长的理念。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EBE儿童成长中心后,就想当甩手“掌柜”,周浙玲觉得这十分错误,“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半来自父母,尤其是对0-6岁的孩子来说,认知教育远没有品德教育重要,这个品德教育涵盖专注力、创造力、情绪处理能力和抗压能力,而这些品质的培养,都需要家长陪伴。
周浙玲的信念是,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而不是培训中心。她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整合教学资源,“永远不可能有不变的体系,世界在不断进步,孩子们需要的教育也必须不断更新。”她会将目前中心为孩子提供的儿童成长测评以及给家长提供的免费父母课堂坚持下去,并且用更科学更规律的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
周浙玲还有一个愿望是每个孩子都能上早教。为此,她专门开辟了一个公益阅读活动,让家庭拮据的孩子也能感受早教氛围。同时,她自己也每两周作一次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公益讲座,并与市图书馆、城市书房联合开展公益阅读活动。2017年,她向城市书房捐赠了666本英文绘本。她说,教育是一件日久见人心的事,公益也一样,以后自己每年都会为儿童阅读在嵊州的推广继续贡献力量。
感受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申请了人才公寓,周浙玲说:“嵊州是我的故乡,我会继续坚定不移走下去,让自己的教育梦想在这里扎根并不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