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他是青年计算机科学家,却也曾是“网瘾少年”

2019-04-11 | 来源 公号“德先生”2019-04-07 |

2009年开始参加信息学竞赛,2010年8月,全国信息学竞赛在线赛(NOI2010)全场第2名。2010年11月,全国信息学联赛(NOIP2010)浙江赛区一等奖。2011年1月,全国信息学冬令营(WC2011)全场第23名。2011年5月,中国队选拔赛(CTSC2011),非集训队第2名。2011年5月,亚太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APIO2011)金牌。2011年5月,全国信息学竞赛(NOI2011)浙江省选拔赛第2名。2011年7月,在清华大学夏令营的选拔赛中获得全国第四名。2011年8月,在全国信息学竞赛(NOI2011)现场赛全国第4名。2011年11月,全国信息学联赛(NOIP2011)浙江赛区第1名。2012年2月,全国信息学冬令营(WC2012)全场第1名。2013年2月,全国信息学冬令营(WC2013)全场第1名。2013年4月,中国队选拔赛(CTSC)中,全场第1名。2013年7月,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13)第1名。2014年6月,国际大学生竞赛(ACM/ICPC)世界总决赛铜牌。2017年5月,国际大学生竞赛(ACM/ICPC)世界总决赛银牌。——他就是陈立杰。

2013年,高中毕业于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以学习为由拒绝了谷歌的实习邀请,201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即将去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学位,他就是陈立杰。

他高一获得清华大学保送资格。大学期间他在计算机领域会议AAAI、AAMAS、COLT和CCC上发表多篇论文。在MIT访学期间他解决了著名量子信息学者John Watrous在2002年提出的“Open Problem”。2016年,他获得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他就是陈立杰。

OI和ACM,已经融入我的血液

“眨眼间,难忘的大学生涯就要步入尾声了。在这四年里,我从一个成熟的信息学竞赛选手变成了一个稚嫩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者。”

“我还依稀记得,在我初三的时候,自习课上,我翘课跑去机房,有时候机房老师不让我进去,我还会跑到天台上用草稿纸想题目;中午饭时,我在机房里面啃泡面;周末我则在电脑面前刷出一整版的Wrong Answer。”

“那时我还很年轻,也没有想到以后会怎么样,就是想要呆在机房里,为了做出题目这样纯粹的感动而活下去。一晃七年的时间过去了,犹如白驹过隙,从我AC到第一道题目以来,世界已经变了太多,曾经的感动和梦想似乎也随风而去。然而我心中却始终回荡着曾经AC的欢呼声,题目没有通过的捶桌声,比赛失利的呜咽声,这些机房永恒的主题。”

“现在想想,还真是难说再见。这十年依赖,OI(信息学竞赛)和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深处,既是我热爱的东西,也是我无法割舍的东西。”

2014年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队伍合影,右1陈立杰

我曾经迷恋OI,如今爱上了科研

“姚班的科研氛围很浓,刚刚进入清华的我还对未来一脸茫然,我的前室友范浩强就已经早早地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即使是在大一的军训期间,他也不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研究,并投出了他的第一篇论文,最终发表在ICCV2013上面。而我们院里诸如博弈论,机器学习,大数据理论和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的大作业都极富有挑战性,很多同学们在课程中取得的成果都随后作为论文发表于相关领域的顶会上。”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渐渐地爱上了科研。大二的时候,我提前修完了叉院大部分的计算机理论课,还挑战了非常有难度的研究生课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那门课每节课都会讲授一些各个方面最前沿的问题和结果,无数奇思妙想让我对领域的前辈们充满了钦佩,立志也要能做出像他们一样有价值的结果。”

“在大三下学期,我前往MIT交流,师从著名量子信息科学家Scott Aaronson教授。在那里,我每天最多会工作14个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基本都在做研究,房间里面堆满了论文,每次落脚都需要把论文挪开。在当我理解了一个个一开始觉得艰深无比的定理背后所蕴藏的想法时,在我通过不停地尝试和探索,对手头的问题由一开始的一脸茫然,到慢慢拨开了它看似复杂的外壳,去理解它的本质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荡漾在我心中的那种激情,一如7年前,14岁的我在中学的机房里为了信息学竞赛不眠不休地刷着题目的时候那样。”

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导师Scott Aaronson教授合影

大概,我就是为计算机科学而生的吧

“我的同学们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科研中去。到目前为止,计科30班级共已经发表了43篇文章,算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想,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院里相对而言比较宽松的课程设计以及对同学们自主性的支持,让大部分同学都能在大三就前往世界各地进行科研活动。在这样宽松自主的氛围里,新一代的学术大师才能够茁壮成长。”

“我记得很久以前有人跟我说的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朋友们,虽然这个世界日益浮躁,只要能够为了当时纯粹的梦想和感动坚持努力下去,不管其他人怎么样,我们也能一路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2016年11月10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前一天是美国大选,后一天是清华光棍节、电商剁手日,而这一天,对于清华人而言,更非同寻常。这是见证2016年“特奖”产生的日子。从最初评选的38位候选人到15位进入答辩的候选人,再到最终获得特奖的10人,陈立杰就是其中一个。

他答辩时语速极快,信息量很大,没有接触过信息学竞赛的人或者对计算机领域不熟悉的人几乎没有办法跟上他的思维,只能根据他发表论文的篇数以及导师对他不吝言辞的称赞中,判断出:哇,这个少年不错哟~他说话时有几个动作特别明显:持续快速的眨眼、扶眼镜、撩头发、手指惯性地敲打桌沿,这些动作为他增添了一个“萌”的属性。答辩过后,朋友圈相继流传出他的答辩录音稿、答辩视频,B站上甚至有人专门制作了他答辩视频的说唱乐(RAP)版。

我认为,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从参加信息学竞赛起,他就是其他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人,被当作是和tourist(ID)同一阶位的人。但是陈立杰不这么认为,“他比我强多了,曾经也是我的偶像。”他谦虚地说。tourist是第一位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黑客杯(Hacker Cup)和谷歌全球编程挑战赛(GCJ)冠军大满贯的选手。

在各种场合下,陈立杰都坚持“努力比天赋更重要”。事实上,他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很高的天赋。“两方面都很重要,但努力还是最重要的。”他习惯了对自己的调侃,社交平台上常见他发的“要挂科了”、“学习压力好大”这样的状态,他大概也是唯一一个觉得自己天资并不聪颖的人。“到了清华,我有时也有智商被碾压的感觉,比如我的前室友范浩强,我就觉得他很厉害。”其实说是“装弱”,其一是来源于他的谦逊,其二是陈立杰对于“努力”的独特定义。

特等奖学金申报阶段,如果不是辅导员邝仲弘建议和鼓励,陈立杰压根就没想过要申请特等奖学金。“陈立杰一直都觉得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十分优秀,觉得自己不具备参选特奖那种超一流的水平。这点我特别欣赏他,他为人十分谦逊,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也能够静下心来不浮躁。谦逊是一回事,水平够了,以特奖为契机整理一下过去三年多的收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也很认可陈立杰的努力,“抛开天赋因素,陈立杰同学比其他同学努力程度还要大一些。”在陈立杰调侃自己“沉溺”OSU!的2016年的暑假,实际上也完成了5篇学术论文。

2016年清华本科生特等奖答辩会上的陈立杰

陈立杰对于“努力”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对那种以时间来衡量努力程度的标准不以为然,“什么才是努力?把所有题都刷一遍不是努力,要找到对的事情去做。有些人闲下来不知所措,有些人做的事情我不觉得是正确的花费时间的方式。”当感觉大脑不工作的时候,他也不会强迫自己继续工作。打游戏、看动漫是他常用的减压方式。

10日下午5点左右答辩结束,他吃过晚饭后去上了节晚上的课,回到住处后继续赶作业。或许,对于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理想的陈立杰来说,这些荣誉已不足以掀起内心的涟漪。

其实,科研只是我众多兴趣中的一个

1.“我喜欢游戏。”

陈立杰是资深的游戏玩家,只是他几乎不玩大众的游戏,而是偏爱相对小众得多的“OSU!”。

OSU!是一个基于市场上各种流行节奏游戏的操作模式而制作成的一款独特节奏游戏(Rhythm Game),为了保证一个好的游戏玩法与计分规则,OSU!增加了包括在线排名、多人游戏、重放交流和一个庞大的社区在内的各种元素。

陈立杰也曾经是个“网瘾少年”,为了玩游戏甚至有过两三天没睡觉的经历。在大三下学期去麻省理工学院(MIT)交换的半年中,陈立杰在完成科研任务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周游美国,而是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宅在宿舍打游戏看动漫。虽然热爱游戏,但他也想了克制自己的办法。这款游戏所占内存很大,陈立杰索性就把它放到了移动硬盘中,“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想玩游戏,就把硬盘给朋友。”陈立杰说。

上大学前,陈立杰是这款游戏世界前100名的玩家。上大学后,玩游戏的时间少了,眼看着当初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小伙伴已经闯入了世界前10的位置,他还止步不前,一度有些懊恼,但随即释怀,反而放开了名次对自己的束缚,没有刻意为了提升排名去挑选一些高难度的音乐,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也对他的科研道路有所启发——大二时挑选一些很难的题目研究,不仅没有出什么成果,而且还让自己产生了悲观情绪;大三“弃暗投明”,研究与自己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课题,反倒很快出了成果。

2.“我喜欢动漫。”

动漫,是陈立杰除游戏之外的另一大爱好。他从初三开始追动漫,到现在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的各类社交软件的头像都是动漫人物形象,朋友圈状态的配图大部分也都是动漫截图。他不仅看动漫,也听日文歌,并为此专门选修了学校开设的日语课。

3.“我喜欢哲学。”

“在大一的时候,我经常在紫荆操场漫步,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什么?”特奖答辩时,陈立杰刚说完这句话,台下便自发响起了掌声,伴随着被逗笑声。其实,陈立杰初中时期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比他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还要早。他那个时刻就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满足”这样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当然无法从语文课本中找到。于是他就自发地阅览了很多哲学类的书籍,虽然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答案,但丰富了见识。进入清华大学后,他对哲学的兴趣丝毫未减,热衷于选哲学系开设的课程:《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西方哲学精神探源》,并在这些课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清华“自强不息”的校训,他也有着个人独到的见解:“不能满足于导师、父母让我们做什么,要有自己的选择、独立的人格。”

4.“我喜欢时政。”

特奖评选前一天,当其他候选人忙于为答辩做准备时,陈立杰依然淡定自若地关注着朋友圈中的时政热点。连答辩时穿的正装,都是他答辩前一天临时找同学借的。答辩结束,在门口碰到一个相识的同学,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觉得希拉里是不是左派?”,留那位同学在一旁“一脸茫然”。


相关新闻

  • 232017.06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分会工作办法

    第一条 本会官方名称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分会(简称:清华计算机系校友会)。第二条 本会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清华计算机系”)校友自愿组成的联合性团体,为全球性、非管理性...

  • 302016.03

    计算机系分会

    2012年12月15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校友会(简称系友会)正式揭牌成立,同时设立了计算机系发展基金。

  • 162021.06

    我校1位教师8位校友当选2020年度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

    12月16日,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公布了2020年度杰出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64名杰出计算机科学家获此殊荣,我校1位教师8位校友榜上有名。他们是:我校计算机系副教授崔鹏(2005级博,计算机),研究兴趣包括大数据环境下的因果推理与稳定预测、网络表征学习等。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教授杨天若(1987级计算机),研究范围包括并行和分布式计算、嵌入式和普适性计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刘学(1992级数学;1996级硕,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美国天普大学教授王昱(1993级本、1998级硕,计算机),研究兴趣包括无线网络、智能感知、移动计算与算法设计等。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白帆(1994级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车载网络与移动建模等。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陈名华(1994级本、1999级硕,电子),研究兴趣包括在线优化和算法、能源系统(如智能电网和节能数据中心)、智能交通系统等。IBM Almaden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蕴瑶(1995级自动化),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库、人机交互等相关的跨学科领域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副教授童行行(1998级本、2002级硕,自动化),研究领域包括大规模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尤其是图形和多媒体数据)等。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副教授张洪宇(2006—2014教,软件学院),研究领域是通过利用从软件数据中挖掘的知识来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率。

  • 122018.11

    三位校友当选国际计算机学会2018年度杰出科学家

    11月7日,国际计算机学会公布了 2018 年度杰出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 49 位科学家入选,其中有三位清华校友:微软亚洲研究院王井东校友因杰出工程贡....

  • 272020.10

    李向阳:从清华学子到走向世界的计算机科学家——心怀梦想,向阳而生

    李向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0级校友,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信息与智能学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ACM中国前联合主席,ACM Fellow,IEEE Fe...

  • 222020.12

    清华大学1位教师8位校友当选2020年度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

    12月16日,国际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公布了2020年度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Members)名单,全球共有64名杰出计算机科学家获此殊荣,清华大学 1位教师8位校友榜上有名,他们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崔鹏(2005级博,计算机),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教授杨天若(1987级计算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刘学(1992级数学;1996级硕,自动化)、美国天普大学教授王昱(1993级本、1...

  • 172021.12

    清华大学1位教师5位校友当选2021年度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

    12月15日,国际计算机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杰出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63名杰出计算机科学家获此殊荣,清华大学1位教师5位校友名列其中,他们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奕群(1999级本、2003级博,计算机),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教授杜小江(1991级本、1996级硕,自动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利西奥格鲁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王欲甦(1993级计算...

  • 102020.11

    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刘炯朗逝世,系知名计算机科学家

    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刘炯朗于11月7日逝世,享寿86岁。

  • 162008.06

    姚期智院士科学大讲坛演讲“计算机科学在中国”

    【新闻中心讯】6月9日,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院士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70周年科学大讲坛上,发表了“计算机科学在中国”的主题演讲。

  • 042016.03

    计算机系计85班

    计算机系计85班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