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爱明|你的样子

2019-06-21 | 来源 公号“地产直角”2019-06-20 |

刘爱明,清华大学土木系1986级本科,1993年获得建筑材料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深圳清华校友会副会长、清华校友跑步爱好者协会会长。地产行业工作多年:10年中海,10年万科,4年协信。2015年创立中城新产业公司。

2006年,王石新书《道路与梦想》出版,甫一面世、洛阳纸贵。

书中王石提到:“2002年,我在一家酒店会所同(中海深圳公司总经理)刘爱明见面,邀请其加盟万科。……(对于待遇)刘爱明却清楚地表示:‘如果考虑离开中海,万科是第一选择,我并不会为私营企业的高薪所动。既然选择万科,就按万科的工资体系办,该拿多少就是多少。不要为我打破原有的制度。’”

十七年过去了,当年万科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如今中城新产业的创始人、董事长,刘爱明坐在对面娓娓而谈,面目清矍、形容精神:“王石找我谈的时候,我的确没提待遇。但有一点书中没写,其实我提了一个要求:到万科后,我要打高尔夫。”

虽然万科没有打高尔夫的传统,但王石还是答应了这个奇怪的要求。在刘爱明入职万科后,公司践约为他办了一张高尔夫球卡。

天色微雨、茶气氤氲,和这位地产古典派代表职业经理人的对话,就从高尔夫开始了。

壹|万科赛艇队与外科赛艇队

直:你很喜欢打高尔夫吗?

刘:我喜欢运动,包括游泳、跑步、爬山、滑雪、划赛艇。清华上学时,我经常从学校跑到圆明园、颐和园。

毕业以后,我到中海深圳工作,因为加班太多,身体严重亚健康。那时候公司旁边有一个高尔夫球场,但中海不允许打高尔夫,甚至有“打高尔夫视同嫖娼”的说法。后来我就偷偷打,能做到接到电话十五分钟之内就回到办公室。打高尔夫后,身体稍微好一点。但是运动本身是一件愉快事情,偷偷摸摸很无趣。因此进万科时,我就提了打高尔夫的要求。

直:在万科打高尔夫快乐吗?

刘:2005年我来到上海,偶尔去佘山打高尔夫。当时,上海高尔夫的氛围不浓,我认识的人也不多、高尔夫运动量又小,渐渐地也有了一种无趣感。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石带我在南昌青山湖第一次划了赛艇。划完后,我当场对王石说:这比高尔夫好玩。于是,回到上海我和同事老周就组建了万科赛艇队,并自告奋勇担任队长。同年9月,万科华东区域各公司就组队开始比赛。那时我们在上海东方绿洲的水上中心训练,一周去两次,划了整整五年多,身体素质明显变好。

如今,当年赛艇队的同仁都已经离开了万科,我又把大家都召集起来,每周训练一次,只是名字改成了“外科赛艇队”。

直:其他运动呢?

刘:跑步是我一直的爱好,现在隔一天跑10公里,每月大概在150公里左右。我马拉松的PB(Personal Best 个人最好成绩)是3小时39分。离开万科前,我还参加了郁亮组织的“菜鸟队”,准备用两年的时间登珠峰。我们先登了海拔6206米的西藏启孜峰,后来又准备去冲击海拔6973米的新疆木孜塔格峰。但是因为当时工作原因,我感觉自己不够专注,只能放弃了。

贰|改变人生从改变你的样子开始

直:运动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刘:能够重新认知自己。许多人跑完第一个十公里后会哭,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能跑到一万米,以前想都不敢想,对自己就有了新的认知。

那年王石登珠峰回来,我们开玩笑问是不是收获了一批中年妇女粉丝。他说还真不是,这件事受触动最深的是许多中层官员。这些人在机场遇到,都会主动迎上来:你是王石吧,我们岁数差不多,你居然能等珠峰。

想想也是,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单位里不上不下、身体开始发福,感觉这辈子就等退休了。等到运动一段时间,体重明显下降,体力、身材、精神都变好了,整个人自信心就上来了,人生也发生了变化。

直:你如何处理运动与工作的关系?

刘:我很多工作上的重大决策是在大运动量之后作的。2008年金融风暴时,万科华东区域业绩都不好,我心情很差、压力也很大。但每周划赛艇结束、从东方绿洲回市区的四十分钟车程路上,我常能摒弃杂念、放松身心,反而作了很多正确的决策。

直:996、007的工作节奏下,如果没时间运动呢?

刘:现在许多人说没时间运动,我觉得都是借口。时间都是可以安排的,在重庆的时候,我每天7点起床跑步,9点准时上班,一切都很自然很日常。我的目标是要保持这个运动节奏到八十岁。

叄|正经挣钱,就是理想情怀

直:为什么选择去创业?

刘:我从2002年离开中海时就有创业的想法。那时候通用的路径是找个民营企业老板谈一谈、去当个CEO,用自己管理经验、能力资源换点股份。在当时的环境下,我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人力不算资源。地产行业,钱是资源、地是资源、关系也是资源,唯独人不是。既然这条路走不通,就继续做职业经理人,所以去了万科。

直:创业的关键点是什么?

刘: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创业这一步,只要跨出来,就会逼你往前,难的是如何选择方向。那些人云亦云的方向多半不行,什么红海、蓝海,热点、风口有的没的。

《圣经》里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许多事情貌似很容易,但因为做的人多,反而不容易,这就是“窄门原理”。例如,大家都在高周转作住宅,如果我也去造住宅,怎么可能竞争过那些大家伙?

直:于是你选择了产业?

刘:中国是个产业大国,市场足够大,这是创业的先决条件。其次,地产上半场以销售为主,下半场应该以运营为主。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城市最精彩的部分不是在卖,而是持有。因为这些城市增量已经没有多少,以存量为主。但是商场酒店持有太贵,我就想到产业。好在产业大家走得都不远、作的人也不多,所以我就想正儿八经作产业。

直:创业和作职业经理人有什么不一样?

刘:套路不一样。职业经理人做事的套路是老板定的,包括做事方式和业绩目标。因为企业是老板的,再牛的职业经理人,就算有一点股份,约束边界也很清晰。自己创业,套路是自己定的,无边界无约束,就像在茫茫大海要自己找方向。有压力也有动力,会迷茫也更随性。

直:不同身份下,你的管理风格会变化吗?

刘:管理上我一直比较放权,这个没有变化。我主张不要加班、各自做好本职工作,不喜欢一个事情两个人作,更讨厌该你作的你没作。例如2002年我到万科总部,第二年我就提出要搞战略、要搞十年规划。这是总部应该干的事情,不可能有哪个区域公司说我把万科的战略搞出来。最好的工作方式就是大家各搞各的,谁也别烦谁。

直:你对自己的公司有什么期许?

刘:从2015年起,我的公司(中城新产业)就专注于产业运营服务及产业地产等业务,聚集了万科、中城投资、世联行等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作为核心股东。业务上公司聚焦物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学、北斗四大行业,联结北上深三地,以资本与市场双轮驱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服务 18个园区项目,在运营面积 89 万平米,签约运营的产业面积达300万平米。

公司有一个愿景:践行产业升级,服务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许多人说:刘总你有理想有情怀,不愧是万科出来的。这些话听着我挺开心的,但我内心其实不是这么想的。真实的想法是,因为我要吃饭。我要给企业提供一种服务,解决他的痛点、使他生意更好做,他才会来我的园区。这不就是研究产业的转型升级吗?这是我的饭碗,和理想情怀无关。

我觉得只要是正经挣钱的商人,就是有理想有情怀的商人。

直:正经挣钱?

刘:对。首先要正经,不走歪道。其次要挣钱,挣了钱才能给员工发工资、给国家交税,才能持续发展。有理想有情怀不是每年捐款十个亿,而是大家都不用打插边球、不用搞歪门邪道,正儿八经去挣钱。

肆|作自己喜欢的事情

直:许多职业经理人有“四十大惑”的焦虑感,你有什么建议?

刘:压力是人生常态。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不喜欢的事情,咬牙去干的其实坚持不了多久。这和跑步一样,我身边所有跑友的PB都是在状态最好、最轻松的时候完成。其次,要多运动,运动能排解压力。2008年时,万科华东区域每个月的指标都完不成,有的甚至完成一半都不到,我压力巨大。当时我就去划赛艇,出一身汗的时候才能笑出来。另外,多读读书。读书会让人专注,我空了就看一些宗教类的书和科学类的书。偶尔也会去看电影,放松一下。

直:对于年轻的职业经理人,你看好哪方面的素质?

刘:勤奋。每个行业都一样,让你闲着的公司都不是好公司。跨界。房地产企业是资源整合型企业,优秀的专业人才都要懂点跨界的知识,比如营销要懂设计、设计也要懂点营销;管成本的不仅要懂设计,更要懂点客户,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客户最需要的地方。学习。要不断去接触新事物。现在,传统的地产企业纷纷在转型,因为宏观面发生了变化,这就有大量的新知识要去学习。

直:你如何看待那些地产大企业的转型?

刘: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内部培养新业务或成立新公司,也有外部资本市场的推动力。我总体看好这些企业的转型,因为他们有钱。

碧桂园在转型,他们投入巨资在搞建筑机器人,抹灰机器人、外墙机器人,并且已经开始应用,这种转型很有意思。

当然,转型不可能一试就成功。郁亮说过:万科所有的转型都是不成功的。这个结论非常重要,也非常积极,说明万科在转型路上已经踏出了第一步,试了一下,发现不对,但还会再试。尝到了失败,是走在了前列的标志,没有尝到失败才更可怕。

伍|万科给了每个人自由度

直:万科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刘:文化。万科给每个人有相当的自由度,所以个人在万科能成长得比较快。比如万科转型第一步不成功,就搞第二步,大家照样很积极去尝试,这是一种自由度的结果。万科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不太一样,传统讲究四代同堂要从老到小管好,但就会比较僵化。万科更像一个与自然融合生长的生命体,不突兀、有耐性,自己生长、自然生长,适应性比较强,生存能力也强。

直:有人说万科一代不如一代?

刘:我不这么认为,郁亮他们做得挺好。只是市场不一样了,十年以前是一路狂奔;这几年变化很大,政策、市场都在变,公司规模也大了,还要坚持自由的文化,本身复杂度就高了。

直:王石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刘:“精彩人生,五十开始”就是王石对我说的。创业时,有人说是不是年纪大了点,我说精彩人生还没开始。

还有一点,王石的思维方式和很多人相反。常人的思维是why?王石的思维是why not?比如爬山,“我为什么要去登珠峰?”和“我为什么不去登珠峰?”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问题。

受他影响,我发现许多问题,真实面和我们日常看到的是相反的,确实需要我们去反问、需要质疑。比如说,创业要有钱,没钱怎么买地、怎么盖房子?可是真实的逻辑是:你有赚钱的项目吗?只要项目赚钱,怎么会没钱?事实上创业不是缺钱,是缺项目。

陆|退休是个伪命题

直:你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刘:万科多少年都在谈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那时候我就对员工说,你们别想着平衡,因为你永远平衡不了。这是一个大干快上的年代,房地产市场这么好,你怎么可能不干活?过了这个阶段,一切自然会平衡。我们现在努力,只是为了未来的平衡。

直:生活中,你是一个好父亲吗?

刘:我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一直让孩子作喜欢的事情。从小,我们就发现他喜欢画画,晚上不睡觉,早上不刷牙不洗脸,就要画画。于是,我和我太太就给他找了个非常好的画画老师,一直画下去。去年大学选专业时,他十几个专业全填了建筑,最后录取了康奈尔大学建筑专业。

其实,我不认为每个孩子都要考那么好的成绩,但一定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更希望和孩子成为朋友关系。但有的时候,因为内心传统的东西,我还是会不自觉地批评大于鼓励,也许他已经觉得做得不错了,但我还是不满意。这导致我想和他成为朋友,但又没做到,还是更像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

这个责任在我,不在孩子。

直:你想过什么时候退休吗?

刘:退休是伪命题,没有多少人退休生活会过得更好。

许多人会说:等我退休那天,美好生活就开始了。其实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人退休以后无所事事、容易生病。退休以后,反而是不美好的生活在等着你。

我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比例,六十岁之前是70-80%放在工作上;六十岁过后,六四开或者五五开;等到七十多岁,生活的比重才会到70%。反正我觉得上帝造人就是让人干活的,干活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才五十岁,精彩人生刚刚开始。

结束语

两个小时的谈话,弹指一挥,却浓缩了中国地产职业化三十年的精华。

只有看遍繁华和狼藉,才会明了底线和坚持。

作为三十年走来的古典派职业经理人、一个将运动工作到八十岁的创业者,刘爱明没有996、没有007,没有通宵出图的赶路、也没有或交业绩或交尸体的选择,只有充盈的职业标准和充盈的个人世界。

道别时,刘爱明微笑着转身背面、淡定而去,只留下一个通透又隽永的背影: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