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从“0”到“1”,再到世界领先:这个团队让更多中国患者用得起高端医疗设备

2019-10-16 | 张煜 | 来源 《解放日报》2019-10-14 |

年初,北京人民大会堂。当来自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褚旭博士接过沉甸甸的“杰出工程师”的奖杯时,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清华大学钻研核磁共振技术的日子。

2019年1月13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影研究院副总裁褚旭博士被授予“杰出工程师奖”。图为“杰出工程师奖”评审委员会主任邬贺铨院士为褚旭研究员颁奖。

“那时我们系只有一台网络分析仪,核心部件的基础元器件基本都依赖进口;懂磁共振技术的人屈指可数。”褚旭告诉记者,那段时间里,国内发展高端医疗影像核心技术,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一个条件都不具备。

截至目前,联影已向市场推出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8款产品,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实现全部关键部件与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填补了一系列国内、国际空白,让众多中国医院实现装备升级,并且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外国人能做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褚旭和他的团队,再一次用行动证明,奋斗是一切奇迹的源泉。

GPA(梯度功率放大器)

荒漠中开垦田地

每一项科技领域的最尖端技术,突破起来都如同在荒漠上开垦田地。比如在高端医疗设备中,仅PET/MR整机就包含21个子系统和核心部件,以及9500种、25万个材料和元器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我在2005年读博士时就接触到MR整机中的梯度功率放大器,但当时因为实验设备、人才、资金等的限制,一直到博士毕业都没能和导师的团队一起实现自主研发。”如今在联影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担任总裁的褚旭回忆。

因条件所限,褚旭和团队中的曹彬、张曦等工程师在博士毕业后,都选择在跨国公司继续从事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制。“在跨国公司做久了,大家都有些迷茫,感觉自己只是在外围打工,更别说实现自主研发的梦想了。”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副总裁曹彬说。

2011年,联影在上海成立。自成立之初,联影就抛弃仿制和只做整机集成的发展路线,希望通过自主创新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帮助中国实现突围,这与褚旭、曹彬、张曦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从2012年开始,这批具备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放弃跨国企业的优厚待遇,陆续加入联影,带着一批年轻的应届毕业生,联影研发团队从萌芽开始有了茁壮成长的根基。

死胡同里找亮光

联影医疗功率事业部的研发团队正式投入研发项目之前,国内高端医疗设备行业的核心部件研发几乎处于“从0开始”的阶段。

从“0到1”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只有当我们知道别人为什么不走这条路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约束在哪儿。”褚旭说,发现“死胡同”是创新的第一步,通过新的手段能让原来走不通的路走通,这就实现了策源创新。

2014年,曹彬主要负责研发的梯度功率放大器已经可以成像,但在某一次测试时,团队发现底层有一个元件偶尔会被干扰,这会导致一个开关器件在长期使用中存在误触发的可能。“虽然当时暂时还没出现过误触发的问题,但这件事并不让我们100%放心。”曹彬回忆,为了这件事,团队内部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到底要不要更换更合适的零部件?不更换,问题似乎不算很大;如果更换,则需要改变机械整体布局让整个梯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推倒重来。

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风险,研发团队最终决定推倒重来。“虽然这个决定最终让我们的产品晚上市了两年,但也因为我们的坚持,我们的产品不但实现技术上的世界领先,还实现了质量上的世界领先。”褚旭说。


当第一项核心技术实现了“0到1”的突破,创新就有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截至目前,联影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比如实现了PET数字光导探测器、MR超导磁体、MR梯度功率放大器、MR射频功率放大器、CT时空探测器、RT多叶光栅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不仅填补了行业里数十年的技术空白,并且在许多性能指标上超过国际同类型的产品。

联影医疗研制的PET-CT(增强CT)设备,出口美国得克萨斯州。

应届生短短几年就独当一面

联影的研发团队组建之初,国内人才极度匮乏。经过近10年的研发和培养,联影已经摸索出一条自己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的人才培养之路,很多年轻人才都能在短短几年的研发经历中快速成长,甚至独当一面。联影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经理张铁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7年,张铁山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就加入了联影医疗功率部事业部。“我刚入职的时候,团队每个应届生都会配一位资深工程师做导师。”张铁山认为,“导师制”是自己能在工作中迅速上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联影,每位导师都有着自己的“秘籍”,他们会从细节入手,把研发的来龙去脉和相关文献、资料都教授给自己的学生。在此之外,这些导师还会定期给应届生做指导总结,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投入研发。

褚旭认为,在自己的团队中,从应届生培养符合要求的科研人才,最重要是赋予他们认可。“我们产品研发和基础科研一样,要出成果,而要出成果,就需要一个有价值和挑战性的课题。”在联影,这样有价值和挑战性的课题就是让应届生从零开始,从核心做起,而不是做重复性的工作。

目前,联影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已经聚集了80多位研发人员,其中一大批都从应届生成长而来。

从研发人员梯队建设到产品线的建设,联影在实现“0到1”的突破后正朝着国际领先水平坚定地前进。褚旭表示,产品领先了,他们更希望的是让中国有更多的医院可以装备上更好的设备。

目前,国内一些乡镇医疗机构已经可以安装上像CT、MR这样的高端医疗设备。“正是因为我们的自主研发,推动了市场上进口同类型产品价格也开始大幅下降。”褚旭和他团队工程师的愿望正在实现:让更多的中国医院得以实现装备升级,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

————————————————————

褚旭简历

1994-08~1998-07,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学士

1998-08~2005-01,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博士

2005-04~2006-04,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助理研究员

2006-04~2012-04,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 副研究员、功率变换电路研究室经理

2012-04~现在,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研究员


相关新闻

  • 162019.10

    联影褚旭团队打造世界领先医学影像与治疗设备

    从零开始,8年时间里,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了超过4000名员工,子公司和研发中心遍及全球。60多款国产系统和软件产品获得了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

  • 182017.04

    中国高铁世界领先能立硬币,要感谢这位“网红院士”

    潘际銮是谁?昨天的大部分人可能要这样问。这个在昨天对很多人来说还陌生的名字,在《朗读者》第九期播出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际銮”这个名字,变得更加....

  • 142023.04

    中国新能源汽车何以领先世界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92016.02

    他让高端服务器有了“中国造”——记中国服务器领域首位院士王恩东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成为我国服务器领域的首位院士。

  • 192022.09

    于洪宇 | 中国“芯”,世界梦

    真正把科研中的研究成果转变成实际的社会应用,是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于洪宇(1994级材料)的初心和愿望。他与集成电路器件打交道已有20余年,回国后着手氮化镓(GaN)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研发,希望能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国家当下需求贡献绵薄的力量。于洪宇20世纪90年代,于洪宇考入清华大学,在材料科学工程系度过了5年的大学时光。那时,校园广播里播放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给他留下...

  • 242021.05

    认识这个世界,是我们人类的天性——高原宁院士的科学世界

    在高原宁看来,认识这个世界,是人类的天性之一。而物理学正好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可见到可见,从不可及到可及,从不可知到可知——“有些时候当然会很波折、很艰难,但我依然选择乐观”。

  • 172011.10

    宁波市全球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第一批团队申报公告

    为大力引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实施宁波市全球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以下简称“3315团队计划”)...

  • 162019.10

    平均年龄31岁,他们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联影一开始走的就是自主研发的道路。定位于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生产研发,国内不仅人才缺乏,核心技术更是一片空白,创新难度可想而知。

  • 082022.04

    柳百成:为中国制造领跑世界而奋斗

    1955年,柳百成从清华大学毕业;次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爱国奉献、创新思维、顽强拼搏、健康体魄、热爱生活。”柳百成用这20个字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1978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的首批52名赴美访问学者,登上了赴美的飞机,这是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 172021.06

    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逝世 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许渊冲先生友人处获悉,中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此前报道:翻译家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来源:新华网客户端04-18作者:史竞男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它更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许渊冲。(...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