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李尔斯,清华大学公管学院2016级校友,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六期学员,2019届湖北引进生,目前工作于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
劳动节过后,沉湖水势初涨、碧波荡漾,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内的荷田已经盛满了夏意。回首过去快一年的工作时光,我有三重身份——基层公共管理实践者、从清华毕业的湖北引进生、清华湖北抗疫志愿者。
疫情期间,带观众“云赏花”
因为曾在风景优美而人文底蕴深厚的武汉大学读了四年本科,我原以为对武汉的风土人情已经比较了解,但直到去年夏天,我从清华公管学院硕士毕业后来到武汉市最偏远的乡镇挂职工作,我才真正走近了这个城市的另一面,走近了武汉的农村、农民,懂得了做好基层工作的难度与挑战。
武汉市有13个辖区,其中有蔡甸区等6个远城区,我工作所在的蔡甸区消泗乡位于武汉市最西南角,是一个纯农业乡镇。消泗乡面积14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万9千人,常住人口约7千人。乡内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可以“春赏油菜、夏睹荷花、秋游芦苇、冬观候鸟”。消泗乡属长江、汉江的分蓄洪区,乡内有张家大湖、溜子湖、沉湖等大面积水域,一到夏季雨水暴涨,导致这里过去是“十年九淹”,农业经常因旱涝灾害遭受损失,乡内经济不发达,12个村全部为贫困村,农民务农的收入很不稳定,外出打工的人多,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与孩子。
给贫困户家庭孩子送冬衣
政策落实,重在基层,难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领导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这句话落实到基层,即“落实中央、省、市、区的政策和精神,为满足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矢志奋斗”。
2019年在村里开会
“直面农户的湿地整改”——去年8月,我刚到岗就面临着抓紧完成“万亩沉湖湿地退养”的艰巨任务。由于历史原因,乡民们利用乡内湿地资源“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湿地面积缩小、分洪能力下降、渔业恶性循环等问题。为此,我们乡党委、政府在接到上级的要求后,立刻组建专班,调查摸底湿地环保突出问题,夯实整改基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召开专题会,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三次,到每天早上开会前必须更新进度,每个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各个村,与村委会干部密切配合,劝说农户主动拆除围堤围梗、人工设施,严格按照时间步骤节点,推进整改工作。
听起来很简单的事,在实际推进时却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很多外来农户举家搬到消泗多年,养鱼养虾是全家唯一收入来源,故想方设法拒绝退养;还存在着养鱼大户将鱼塘层层转包与分包的问题。这时候,对基层干部工作能力的考验就体现出来了——乡、村两级齐心协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灵活应变,最终,在沉湖湿地“核心区”范围内的鱼池围梗基本拆除并联通水系到位,消除了退养区域内的人类生存经营活动,还湿地本来面貌。共计退养3.9万亩,涉及10个行政村,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帮助农民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观念。
“巧借东风,打击侵田占地”——到岗后,我参与的另外一项重点工作,是持续打击侵田占地。土地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农村赖以发展的根基。违法违规占地一直以来对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三资”管理、监管利用造成较大压力。近年来,由于土地执法、严格问责,以往大规模侵占土地、毁坏农田、随意修建人工设施的侵田占地情况有所缓解,但由于我国历史上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方面规范条款的不完善,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不少私自改变土地性质、用途、侵占基本农田、擅自修建大棚房等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粮食安全的行为。
借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东风”,我们在全乡开展扫黑除恶宣传、摸排线索、核查侵田占地情况,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可想而知,这项工作必然会“动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所以,我们创新工作方式,与沉湖湿地退养工作协调推进,严格按照先党员干部,再大户,最后群众的顺序进行土地规范。思想上,我们在全乡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让侵占田地的大户不敢擅动;行动上,各包村领导每日核实侵田占地工作进度,村干部责任到人到户,按时推进土地规范签署工作。到2019年年底,全面规范土地秩序3361.8亩,签订承包合同178份,预计村集体增收37万余元,不仅盘活、盘强集体经济,也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基层女干部,如何快速适应当地生活
“说当地话,和当地人交朋友”。刚到单位,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我们这儿是偏远湖区,和武汉市的方言还有所不同,人们习惯了说话嗓门大,音调高,召开全乡大会时,不少村干部常说本地“土话”。消泗“土话”和武汉市区的方言还有所不同,如果关键词没有听懂,理解就容易跑偏了。因此,我专门把开会时不懂的方言用拼音记录下来,会后去认真请教当地的干部群众。在农村工作,有不少热情的本地同事会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这时候气氛比较融洽,我就让他们教我一些常见词的读法,等后来我需要入户走访农户时,就学着用本地话去和他们沟通。几个月过后,我和村干部、农户的交流已毫无障碍,在处理和接待群众上访时沟通也更为顺畅。作为在基层工作的新人,薄脸皮和高姿态是都要不得的,向大家请教方言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
作为包村领导,入户走访贫困户
“适应孤独,练就强大的内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劝勉青年人:“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由于同事们大多是本地人,不住单位宿舍,或者下班后直接开车回城区的家里,周末和大部分工作日的夜晚,整个政府院子里只有我和另外一位70多岁的保安大爷“大眼瞪小眼”。为了摆脱孤独对人的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我给自己制定了明晰的工作和学习计划,以两周为一个周期来规划自己的工作并做好工作总结。具体来说,我要求自己每日学习中央、省、市政策文件与新闻热评、每周阅读农村治理方面的书籍、每两个月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研报告,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后,半年多时间内我读完了十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工作以外的时间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安排。同时,消泗乡的空气非常好,如果加班不多,我就每天绕着单位门口的油菜花田跑步健身。慢慢地,同事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小队”。这样下来,一方面大家增进了交流和了解,一方面也缓解了工作带来的压力。
归纳起来,作为年轻女性,刚接触基层工作时,我们的劣势可能表现为“开展工作别人不把你说的话当一回事”、“学生思维向职场思维转变有一个过程”、“对基层微观利益交织不了解”、“对农村的应酬饭局与交往习惯不适应”等;我们的优势可能是“观察能力强”、“心思比较细腻”、“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有问题可以放心大胆请教而不用担心被拒绝”等。但对我来说,工作中无论分给我什么任务,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经历,以“空杯心态”边学边做,珍惜宝贵的基层锻炼机会,多和当地干部群众打交道,开展工作时就不那么难了。
疫情当前,时有所需,必有所为
2020年对14亿国人来说注定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对爱生活、爱热闹的武汉人来说更是如此。突然之间,武汉人在中国各处都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对象,而我作为抗疫浪潮中最平凡的一滴水珠,默默地观察、感受并记录着。
承蒙乡镇领导的亲切关怀,让我们家在省外的同志提前两天回乡过节,所以我在武汉市1月23日宣布封城的前两天已经回到湖南家中。因此,才有了后面在家隔离时参与的志愿抗疫行动,以及2月份回单位参与一线防控工作后有了更丰富的所思所感。
疫情期间查看封控卡口
“信念所在,使命必达”清华抗疫服务团的志愿行动
武汉封城后不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清华湖北校友会迅速行动起来,对接校友总会,成立了“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团”,于1月26日面向校友发布募捐公告,各地校友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支持防疫工作,后面一系列募集物资、搜集需求、关怀校友等工作持续进行到4月份。我们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推动每一个校友关怀与捐赠对接项目的“最后一公里”落地。平日里,很多沟通都十分从容,但在特殊时期,每一步的接洽都非常艰难。小组长一天接打几十个电话沟通事宜,声音嘶哑到讲不出话;我们对接医护人员时尽可能不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简单明了摸清需求;关怀校友时按照轻重缓急加以帮助,物资关怀与情感关怀双管齐下......短短几个月里,志愿团成员与众多校友企业及清华学子拧成了一股绳,倾情付出,不计得失。
我本人主要承担的是校友关怀与宣传工作。在校友关怀方面,将多渠道收集到的需求分类汇总,与志愿团物资组及清华经管EMBA校友会物资组对接,沟通运输渠道,联系通行路条与单位接收函;在宣传方面,撰写了“五道口湖北分舵”微信公众号《这里有清华湖北防疫服务志愿团的一封信》、《致每一个期待春天来临的在鄂清华人》等文章,参与了志愿团宣传视频的拍摄,起草最后的小组工作总结……
最后,清华经管EMBA湖北校友会共促成45个捐赠项目,清华校友会防疫志愿服务团校友关怀项目中有30个落地(160余台呼吸机,15万个口罩,5000套防护服,500余吨生活物资等)。一场疫情,让我们凝心聚力,见到了最开始难以预料到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宣传工作时,我们原计划是想要尽可能多采访一些在志愿团工作中有所贡献的校友,但是不少人都婉拒了,或许是清华学子的“行胜于言”深入骨髓,他们说“自己只是在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做了该做的事”。时至今日,或许很多人的事迹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但是我们坚信,那个时候,每个领域、每个城市都有我们的同路人在发挥着光热,在拼尽全力战胜疫情。
“冲锋在前,共克时艰”在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2月份,蔡甸区发布通知,号召隔离在家的外地党员干部返回一线基层岗位参与防控工作。来不及犹豫,我马上申请单位给我开具返工证明,自驾返回武汉。
一路走高速,车辆很少,在湖北高速路段的服务区内,我停下车休息,见到的都是空无一人的便利店与积灰的洗手间。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心中仍有情绪在翻涌,依旧难以想象英雄的城市在这段时间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遭受了多大的损失,英雄的人民为了等到复苏的一刻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回消泗乡前,我每日都与单位同事保持着联系,所以知道我们单位在开展摸排工作时其实几乎没有防控物资可供使用。一方面,我迅速联系仙桃的朋友,购买到一批应急口罩,另一方面,我努力争取校友会及志愿团的支持,为消泗乡陆续捐赠了口罩、84消毒液、一次性防护服,方便食品等生活物资,保障一线人员有最基本的防护,帮助当地的群众度过眼前的难关。
等我回到湖区消泗,熟悉的小卖部老板和同事战友都不住地感谢我。但我深知,这是“感谢校友会以及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并以此回应。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在这场人民战争面前,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最大的助力。工作方面,我主要负责卡口监督与封控,做好疫情期间档案收集管理以及撰写相关新闻报道,从2月到5月,我们所有人每天在岗,随呼随应,党员干部下沉到村和社区,守住防线,在农村的每一条关键通道都有我们的身影。由于我负责开具通行证明,晚上村民们离开村子外出办事或者看病,都是电话联系我,需要我确认通行证明才能通行,连续一个多月,我每晚在11点前都不敢入睡,担心接不到村民的电话,耽误了正事。
在返回武汉工作的一段时间里,经常会有清华的老师和朋友们打来电话,表示关心,询问我平日里是否害怕、工作是否辛苦等。说完全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我在一遍遍地剖析我的内心真意后,得出的答案是,时代若有需要,我们必有行动,新时代青年理应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我是清华的毕业生,更是武汉的一份子,只有守住了最基层的防线,才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才能护卫群众的安全。
边学边悟,在磨砺中壮筋骨、长才干
基层是我国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重在基层。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需要形成运转有效、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需要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
基层是利益关系协调和社会矛盾疏导的关键,对党员干部治理能力的考验更为直接。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际工作效果及党和政府的形象。
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作为武汉市的一份子,我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感受到“加强农村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与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疫情期间在村内开会
回首过去,在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的读书会上,老师们提醒说:“中国土地上的公务员总数不少,但还需要很多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领、敢担当的基层公务员”;从清华毕业时,公管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对我们的毕业生提出了如下要求:“要持续高密度的学习,保持大尺度的耐心,有深厚的人文情怀,经历过社会的沟沟坎坎之后,还要有宏大的目标”。
对照现在,或许我现在的工作经验还远远不够,但在将来,不管我身处任何岗位、从事任何工作,都将从疫情大考中汲取忠诚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始终涵养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找定位,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看过了偏远湖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目睹了乡村振兴对干部的能力要求,经历了武汉市发展之路上的曲折波澜,我想,我是来到了最需要我的地方,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短暂,不用畏惧什么,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最后,衷心的感谢大家对武汉人民的支持,祝愿老师和同学们始终拥有健康的身体与轻松的心态,搏击于长空,奔涌入江河。当然,若有机会,随时欢迎大家来中部调研,来湖北走走,我在大江大河大武汉,带着热干面小龙虾玉露茶,静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