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陈威涛,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曾任法学院学生会主席,2009年本科毕业后成为一名江苏省选调生。现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副县长,曾挂职任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委常委、副区长。
陈威涛视察验收易地搬迁安置小区
让梦想在基层生根发芽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活我都会干,对乡村的感情非常深厚。”从大学三年级开始,陈威涛就萌生了要到基层去的志向,农村的成长经历让陈威涛对我国农村倍加关注。毕业后去基层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做一份事业,是陈威涛立志赴公共部门最初的理想。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清华大学的教育氛围、就业引导和社工培养是陈威涛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助推剂。
陈威涛选择去基层,并不是出于脑袋一热,而是慎重思考了将近一年才做出的决定。最初,陈威涛计划前往西藏、新疆等地担任基层公务员,但父母不理解、不赞成。面对个人志向和家庭期望的矛盾,他曾十分苦恼。但在学校史宗恺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陈威涛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兼顾理想和家庭,立志扎根江苏基层干出一番事业。就像陈威涛曾说的那样,“每个人做出一个选择不仅仅是基于自己的利益,背后还有很大的整体,包括我们的家庭,更大的还有整个社会和国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社会的需要。”
2009年2月12日,陈威涛与另外12名基层群众代表一起受邀参加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座谈会。当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陈威涛非常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他提前学习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并咨询了身边同学的就业情况,在座谈会上提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也要转变择业观念,投身到基层一线去”的倡议。
座谈过程中,温家宝总理不时与他交流,告诉他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关注。温总理还讲起自己当年立志去西北、去大山里工作的故事,希望“大学生要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并勉励陈威涛在想清楚的情况下到基层去,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基层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陈威涛说:“总理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坚定了我到基层工作的信念。”
到第一线聆听社会最真实的心跳
毕业前陈威涛接受采访时提到,“大学生下基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融入农村,核心问题是接受四年本科教育的大学生在文化认同上难以与农村文化一致。”参加工作以来,陈威涛先后在如东县河口镇、大豫镇和袁庄镇任职,长期从事农业农村、扶贫、对口支援等涉农工作。关于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坐在群众的板凳上,说群众的语言,用心用情去与朴实的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陈威涛慰问老党员
陈威涛用三个“连接”将自己与基层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是工作上,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陈威涛的工作对象大都比较年长,他便自觉以晚辈后学的身份去融入群众、亲近群众。二是情感上,在与群众亲近中建立长久的友谊。三是政治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乡镇工作的日子,是陈威涛入职以来最有成就感的经历。那段时间他不仅用行动践行自己扎根基层的初心,也收获了很多与基层朋友的友谊。他们帮助陈威涛在工作中成长,并成为他一直联系的亲近朋友。即使陈威涛已不在原来的岗位,但这些基层朋友仍是他扎在基层的“根”,帮助他不断地从基层汲取营养。
疫情防控期间,陈威涛参与了当地农村疫情防控组的工作。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空间广、居民居住分散、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等原因,成为疫情防控薄弱环节。陈威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群众开展防控工作。他说:“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有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而党组织是组织群众最为根本的力量。”
陈威涛检查社区防疫和疫苗接种工作
在不同地域的基层岗位上,陈威涛感悟着不同的基层治理思维。在谈及陕西挂职经历时,陈威涛说道,这里与江苏省如东县基本处于同一纬度、气候条件基本一致、种植结构没有根本性差异,也是一样的好客、热忱和善良。但两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的阶段、市场化程度的上,这就要求政府开展治理工作时需要经历模式与思维的转变。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陈威涛慰问贫困户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来到基层,都是职场新人。”陈威涛来到基层,是从河口镇党政办公室的文件收发工作干起的。不断学习,是他持续进步的力量源泉。接触到一项工作,就在这项工作上广识深学。接触到一个人,就学习他身上的闪光点。“随时向工作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陈威涛养成了记录和分析工作的习惯。“点滴积累任何对我们有帮助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梳理成知识,将知识整理升华为理论,最终将理论积累成思想,思想则帮助我们坚定信仰。”
“公共部门之间的分工和政府工作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矛盾,需要通过各方协作,才能够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实现公共服务的职能。”在清华就读期间的一段经历让陈威涛明白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在陈威涛入学的时候,辅导员组织了一场用拍卖材料组成最大体积物品的比赛。陈威涛的任务是参拍,当时他竞拍到一副各个小组都想要的扑克牌。当小组的其他同学开始粘贴制作时,陈威涛在一旁洋洋得意。辅导员见状,找陈威涛认真地谈了一次心,批评他不要觉得为集体做了一点贡献,以后的集体工作就跟他没有关系了,只有始终地参与和主动地协作才能够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清华大学的家国情怀时刻激励学子们矢志奉献国家、担当社会责任。陈威涛曾说:“在学校期间,学校对于择业的引导不断提醒着我们,担当与奉献是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有担当、有作为让陈威涛在公共部门工作中不断克服挑战:“在基层实践中,那些能够主动担当作为的人往往也是受人欢迎的人,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人。”
在清华大学“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就业理念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选择前往基层公共部门工作。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十多年的前辈,陈威涛对同学们提出期望:“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在基层能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与大学的社会实践完全不同,只有当你以深入、安定的心态扎根,才能了解基层的政治生态和运行模式。”
回顾十数年的基层工作经历,陈威涛总结道,“人生亦是马拉松,不可当作百米跑。既然选择了基层,就应以一生的抱负与决心,去建设祖国壮美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