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郑斯卡:从RNA探索神经系统疾病

2024-08-22 | 采访&撰稿 | 张芷悦 陈婧心 李思萱 | 来源 公号“清华生命学院”2024年08月21日 |

清华岁月:珍贵回忆与成长之旅

“说起来可能一两天都说不完,在清华的时光可以说是我人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这是郑斯卡的感慨。在当时小小的生物系里,整个系也就一百多个本科生,大家基本上都互相认识,“神人”很多。很多微小却难忘的瞬间,拼凑出了他记忆中最美好、最宝贵的大学回忆。

在提及学业时,他分享了去北京东灵山实习的经历,跟随老师们探索各种植物,体验当地民宿,充满趣味。郑斯卡回忆起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老师,如用英文教微生物学的陈国强老师、晚上陪学生做生化实验的周广业老师。他称生物系的老师们都是兢兢业业,令他十分敬佩。

郑斯卡谈到,当时清华的实验条件一般,本科实验也相对简单。但最后一年做毕设有幸进了隋森芳老师的重点实验室。虽然回想起来实验器材不见得是最先进的,但在老师和学长创造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学习了不少东西。而且还认识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长,如清华现任副校长王宏伟等。他认为,科研不仅仅注重实验技术,更需学会思考问题、设计实验、阐述实验结果与现象,这可能需要长期的学习与实践。

清华的精神让他受益终身,特别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他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品质,影响了他以及大部分清华学子。他提到,在校时虽没能完全体会这句话,但在步入社会后发现,在许多事情需要独立完成及做重要决定时,他都会以校训为激励。“我认为往前走的动力来源于自己,学习新事物、想对世界以及自然生物有更多的了解等都体现在校训中的‘自强不息’;至于‘厚德载物’,我们除了要学会做事情,还要学会做人——给予他人尊重与关爱、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做学术,不浮夸、不自诩、不盲目追求名利,将‘厚德载物’具象于生活中大大小的事务上。”总的来说,郑斯卡认为在清华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恒久。

道路抉择:偶然中的求学之路

郑斯卡选择在清华读生物系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中的选择”。当时他想去清华北大,但其实父母希望他能考取北医成为一名医生。由于当时北医还未合并到北大,因此他只能在清华或北大之间选择比较接近医学的生物系。

关于毕业后选择去美国留学的原因,他表示其实并没有特别的规划,只是觉得在清华读生物很有意思,想要深造学术与研究。由于当时清华的教学环境还算不上世界一流,因此便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道路。当被问及是否对去美国留学有所担心时,郑斯卡表示当时信息较为匮乏,大部分信息资源都来源于师兄师姐们以及国外老师们的介绍与推荐,因此并没有太多顾虑。“有时候,我们了解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反而会越容易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留美深造:探索专业知识,体验多元文化

郑斯卡介绍,大脑是一个很复杂的器官,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的范围很广,由于想提升自己对于大脑的认知,因此当时出国选修的是神经科学。结合父母对于自己从事医学相关领域的期盼,他最终决定到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 Hopkins Medical Institute)就读神经学。

郑斯卡和我们分享了当时他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轮转制度。“我轮转的实验室是与神经学疾病有关。在那期间,我尝试看看是否有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又或是该实验室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其他一些考虑的因素包括实验室的氛围等。”他表示,霍普金斯的神经学很强,包括Sensory SystemsLearning and memoryCognitive Neuroscience等,但他更喜欢研究疾病以及一些关于神经元如何存活、如何死亡之类的知识。总的来说,在霍普金斯的学习经历让学长受益匪浅,许多与神经学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是在那里学习与吸收的。

回忆起本科毕业后到美国留学的经历,郑斯卡认为语言是必须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在那里,所有交流与沟通都是以英语为主,因此学习英语十分重要。至于其他文化差异,如:饮食、生活习惯等都称不上障碍,而是一种新的体验。在此话题上,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去实验室的第一天带了中餐,美国同学却对于自己带的鸡爪表示很惊讶,从未见过。”他表示,整个环境其实非常多元化,包容性很强。到一个新环境中不应只是去适应他人,还应该勇敢地展现自己,和他人积极分享、交流,互相包容。

科研经历:从RNA探索神经系统疾病

在采访中,郑斯卡向我们介绍了他当前的研究。他指出,虽然脑细胞与其他细胞共享同一基因组,但在功能和与其他细胞的连接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分子表达也呈现多样化;而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与RNA及其调控机制相关,这种多样化的表达需要神经系统进行特别的RNA调节。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值得探讨的课题。他说,从疾病角度而言研究RNA的好处在于,如果研究的细胞或组织具有特异性,那么在疾病发生时,可以针对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高度靶点特异性进行研究,而且药物在其他器官的副作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对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也认为,RNA时代已经到来,CRISPRmRNA expression and delivery等技术推动了分子领域的发展,而相比DNARNA具有更多的可调控性,在疾病中至关重要,这些因素促使RNA成为新的研究对象,推动了RNA机制的研究。技术的进步使得所有RNA都可以成为靶向对象,并且比靶向蛋白质更为便捷。总而言之,研究RNA的特异性是非常有趣的。然而,对RNA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在众多RNA中,有些具有功能性,而大部分可能则没有,因此要从所有RNA中找出重要的RNA并非易事,需要深厚而扎实的研究经验才能做到。

郑斯卡与学生合影

谈及自己目前的规划,郑斯卡表示主要是致力于研究神经细胞长寿性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和机制。目前更需要开展更深入的设计研究,更多地突破RNA biology和神经学的边缘,跨越瓶颈,达到新的境界。在学术上,他还希望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博士后,使他们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功,创造一番事业。作为RNA生物学与医学中心的主任,郑斯卡希望该中心能够稳固发展,并逐步壮大阵容,扩大影响力,加强与学术界等的交流,为社会服务,回馈社会。

寄语青年:热爱生活,勇于探索

大众舆论称生物专业为“天坑专业”,对此,郑斯卡并不认同。他认为,每个人最终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对于专业的热忱以及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而如果真的喜欢这门学科并用心长期投入,生物学其实是个相对容易成功的专业,因为它有太多未知的事物,信息也随着现今时代的转变而变得很公开,因此我们可以更快地学习相关知识。再加上实验条件与丰富的资源,使许多变量得到一定的控制,我们其实可以做出很多东西。尽管有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其他行业更受欢迎,但每个行业都有其辛苦之处,存在激烈的竞争,犹如围墙。他认为,成功的人在任何行业中都是因为他们对该行业的热爱,并且投入了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有的行业易被AI取代,但生物学难以被AI取代。AI无法做实验,更没有足够的数据去自主思考新理论、提出假设等,而发现与创新往往是人类大脑更擅长的。郑斯卡认为,如果同学们想对科学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会是条很好的路。

郑斯卡与毕业生合影

郑斯卡谈到,不管处于何种阶段,我们都会经历彷徨无助和怀疑自己的时期,但他认为彷徨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甚至是有益的。它体现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而我们最终都会从各种摸索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在面对困难时不气馁,要正确认识到困难与失败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生活难免遇到挫折,只有勇敢面对挫折,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他鼓励学弟学妹们在有限时间内勇敢地去尝试,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决定后就要持续投入付出,达成目标。他提到,清华拥有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生物系也十分优秀。他希望同学们无论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珍惜宝贵的资源,扎实掌握专业课和基础课知识,将所学技能融会贯通。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study hard and play hard”,珍惜现在的时光和青春,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精彩的生活,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相关新闻

  • 262022.09

    这位科学家全职回国,为新药研发点亮明灯

    2019年,徐华强辞去美国研究所工作,全职回国加入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在基础研究和靶向新药研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 102020.12

    清华5位教师7位校友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

    2020年12月10日,由DeepTech 深科技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评选的第四届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上公布,35位入榜者中有5位清华教师和7位清华校友。5位教师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助理教授眭亚楠(2006级生物医学工程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张定(2014-2016博士后,物理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邵玥(2004级航院)、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赵慧婵(2008级...

  • 112024.07

    彭林:攻坚中国创新药,探索神经系统疾 病的基因治疗方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24.08

    李鑫 | 解码细胞内RNA的命运之谜

    什么是RNA?mRNA又是什么?它们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有何作用?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引爆大众对RNA的关注热潮。“两位获奖者研究发现,只要对细胞外生产的mRNA进行核苷酸碱基修饰,就可以让机体将外源mRNA‘识别’为自身的mRNA,递送后既能减少炎症反应又能增加蛋白质产量。这一成果消除...

  • 062020.01

    陈硕:用光控制脑内神经元,让无创治疗帕金森成为可能

    他发明了一种用光无创控制脑内神经元的方法,有望帮助治疗帕金森症、抑郁症等疾病。

  • 032011.03

    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成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出任院长 3月2日上午,清华大学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宣布合作成立清华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院士出任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

  • 012007.12
  • 072023.12

    李黄龙 | 以神经形态为钥,寻找半导体器件进化密码

    “用青春之姿勇闯时代征程,以科技之势奏响逐梦乐章。”2023年5月8日,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总论坛上,从全国30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1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精彩展演。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李黄龙在现场与未来类脑计算的虚拟影像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带大家了解了一项当前科技前沿值得期待的成果——“类脑计算”。2022年11月,李黄龙赴美在忆阻材料、...

  • 082011.03

    “郑维敏奖学励学基金”设立仪式在经管学院举行

    2011年3月6日上午,“郑维敏奖学励学基金”设立仪式暨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248会议室举行。基金捐赠人代表郑....

  • 012019.04

    麻省理工韩松团队新突破:比传统方法快240倍,让神经网络变“轻”、跑更快

    MIT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韩松与团队人员蔡涵和朱力耕设计出的 NAS 算法—ProxylessNAS,可以直接针对目标硬件平台训练专用的卷积....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