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回家路
2021年4月的清华园,紫荆花姹紫嫣红怒放枝头。也许园子里的人早已是司空见惯,但对时刻想念母校的各地学子们却是梦寐以求而不得一见的美景啊。
2021年,母校建校110周年,又是我们1961届汽车专业同学毕业60年的日子。大家都已年逾80,可能是最后相聚的机会了,怎能错过?可是,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我们关注到0字班4月份未能参加校庆的信息,且他们盼到9月仍不能返校。同学们心急如焚,明年疫情形势又会怎样?!
筹备我班聚会的带头人、留校任教的张怀瑾同学再次揽下了与校友会沟通的任务。她刚痛失好老伴——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我班活动的老叶,沉浸在极端悲痛之中,仍一如既往地承担起筹备聚会的重担。
2020年8月,我班来自各地的9名志愿者建立了“毕业60年”微信群,在网上开始策划返校活动。怀瑾大姐一方面给大家敲警钟,提醒大家可能校庆返校不成;一方面又和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日程。8月15日、9月3日,微信群连续召开了两次视频会议。会上纷纷建议,一定要好好看看久别的校园,以及新的车辆与运载学院等新地标;应该组织周边游;要尝尝正宗的北京小吃……可是这一切都要等待母校的“通行证”啊,否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会上大家进行了分工:蔡祥吉(广州)和王兴华(天津)提出校外活动计划并联系旅行社;孔宪清、张怀瑾(清华)和陈永锡(北京)安排校内活动计划;陈二君、诸葛镇(上海)和陈永锡联系同学,征询返校意向,准备一旦学校同意校庆返校,立即上报名单。几位“80后”老人干劲十足,每天在微信上交流进展情况,不因返校的不确定性而气馁。
秋去冬来,国内疫情虽已得到控制,但仍有零星疫情发生;欧美国家疫情则一波接着一波,还是看不到“拐点”。大家一直期待着母校的消息。张怀瑾提出:一定要努力办好毕业60年的聚会,不论以何种形式!即使要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也要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她的话表达了大家实现聚会的坚定决心。同时,这段时间内加强了同学间的联系沟通,大家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友情和欢乐。久未联系的同学听到远方来电,激动不已,互相诉说着思念之情;行动不便,不能出席的同学也收到了班上同学对他的关心和问候;不少同学兴奋地说,虽然身体欠佳,到时要尽量争取“回家”,也许这就是最后一次了!2020年冬天,筹备组用微信和电话覆盖了全班同学后,向校友总会上报了一份返校名单备案。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和真切的希望度过了2021年新年和春节。
志愿者筹备组视频会议
2021牛年是个好年头!3月1日,怀瑾大姐通报:今年校庆“控制规模”返校,校友会要求我们再报一次名单。我们立即行动,3月6日召开筹备组第三次视频会议,并在我班微信群宣布:今年校庆的准备工作,今天正式开始!3月12日,张怀瑾接校友总会董治老师电话:学校将安排毕业60周年的校友返校,而且各院系都非常支持。这可是我们翘首以盼的好消息!真是久旱逢甘霖,好消息接踵而来:3月16日零时起,北京取消进出京核酸检测证明;3月24日,校友总会通知:毕业60周年的校友可以入住近春园!3月底,经核实后的返校名单正式上报校友总会。与此同时,孔宪清、张怀瑾、胡金德、王天晨等留校老同学与车辆学院张肇甜老师讨论议定了校内活动日程;北京周边游的日程也由湖北中青旅应晓芬经理拟就。万事俱备,各地的同学们欢天喜地订票,真正开启了期待已久的返校聚会之路!
母校最温馨
4月18日,参加北京周边游的14人齐聚护国寺宾馆,奏响了聚会前奏曲。4月24日在庄重的大礼堂前,全体聚会同学合影,开启了聚会的主旋律。这里是我们拍毕业照的地方,当年坐在草地上的我们青春年少,簇拥着“先进集体”的牌匾,怀抱着为祖国奉献的理想,正准备奔赴四面八方。60年冬去春来,大礼堂巍然屹立,紫荆花含笑绽放。“清华,你好,我们又回到了你的怀抱!”
汽一荣获先进集体毕业照
1961届汽车专业同学及家属毕业60周年合影
从北京、天津、大连、广州、福州、温州、上海、南京等地赶回来的老同学双手紧握,热情相拥,眼睛湿润,老而弥坚。个个神清气爽,面带笑容,在清华园的阳光沐浴下,享受着重逢的喜悦。战胜疫情、经历坎坷之后的会见显得格外珍贵!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及家属40人(含老同学25人,平均年龄83.6岁)欢聚一堂,拍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合影。我们的老师陆际清、郭少平、庄人隽以及车辆学院的张肇甜老师也欣然与我们同框留念。这张照片承载着毕业60年的筚路蓝缕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心路历程,承载着清华师生隔不断的深厚情谊!
比我们年长的庄人隽老师还和年轻的张肇甜老师一路陪伴我们活动,及时为我们联系车辆。考虑到大家年事已高,车辆学院决定派车,在我们参加相关活动时随时接送,真是游子归来享受嘉宾待遇啊!专车送我们直达新建成的车辆与运载学院,副院长李希浩教授亲自在门前迎接我们,并陪同我们参观各实验室。琳琅满目的零部件、智能汽车的行驶沙盘、远程试验的信息视频、高精度的测试设备、丰硕高端的科研成果让我们目不暇接。和我们当年实践过的实验室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啊。在下午的座谈会上,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强教授又为我们这批老学生详细介绍了车辆学院的历史和近况,以及今后的主要发展规划。我们感受到,汽车学院已成为清华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之一,大家十分欣慰。
车辆与运载学院副院长李希浩(右一)热情接待我们
学院还为我们的座谈会安排了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赠送了校庆资料,提供了视频投影设备,桌上摆着可口的茶点,让我们惬意地交谈。
4月25日,我们漫步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里,见证我们的青春,留住我们对母校和师恩的记忆,并和欢乐的年轻同学们一起欢庆建校110周年。中午,学校安排我们在甲所餐厅聚餐。餐桌上具有校园特色造型的点心“紫荆花开”、“行胜于言”……好看又温馨,大家争着拍照留念。席间,同学的后代小清华李海鹏(1988级汽车)带着女儿小小清华(2020级)特地来看望老学长,三代清华人天南海北相聚合影,实属难得。
三代清华人(左起李海鹏、他的女儿与本文执笔者)
这次聚会的几天里,无论是聚游时的相互帮助,还是校园中的促膝谈心,同学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特别是留校同学更是无处不在。报到日,他们一早就不约而同地等待在近春园,迎接老同学们;老孔不顾自己87岁高龄,亲自带领车辆学院的专车去城里接回参加周边游的同学。而陈景宝则在熙春园安排了午餐,晚上由胡金德接棒为大家接风洗尘,北京和清华的同学还包下了这次活动中所有正餐的全部费用!独自回校的查大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以广州小蔡为首的“亲友团”有搀扶、聊天的,有照顾起居的。临别时,老查与同学抱头大哭,难舍难分。4月26日返程时,清华同学齐聚近春园送别,胡金德还陪着姚梅玲夫妇,一直送到五道口公交站才返回。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何时再相会啊。
在母校的短暂数天,我们深深感到母校怀抱的温馨。“控制规模”返校,但对毕业60周年校友放开名额;住在近春园,随时可以游览校园,以解我们对母校的相思之苦;安排在甲所聚餐,是对我们的最高礼遇;向全球直播的校庆晚会一票难求,一下子分给我们20张票。车辆与运载学院更是待我们如亲人,专车接送,细心照顾,全程接待。留校同学也竭尽全力,尽了地主之谊。我们十分感恩母校和汽车学院!感恩校友总会对我们的关怀!感谢留校同学的深情厚谊!
归来仍少年
怀瑾大姐感慨着终于实现了特殊时期尤为艰难的团聚,心里只有感动和高兴,许多同学都有病痛,为了能在离开60年后重回母校,与同窗好友畅叙友情,还是克服了很多困难,使我们越发感到这次聚会的可贵!愿大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筹备组的工作,一致感叹:太不容易了!
观看丁川同学制作的《踏遍青山人未老》幻灯片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节目,它汇聚了我们汽一班自2011年以来十年中18次聚游的精彩镜头。在同届中咱们班可能是唯一能够组织二十多次活动的集体吧!这些聚游体现了汽一班“包容关爱”品格在60年里的延续,以及全班同学经久不衰的凝聚力,我们都为有这样的集体而感到幸福和骄傲。大家聚精会神,寻找着同学熟悉的身影,包括那些已离我们远去的。当年的聚游让我们难舍难分,他们仍然鲜活在荧屏上!悠扬的配乐:“我们一起走过从前,我们共同迎接明天,春去秋来不停歇,真情到永远!”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聚会前夕,正在老丁为创制幻灯片而忙碌之时,老伴住院手术,出院后呕吐乏力,卧床需照护。丁川自己得过大病,每天必须按时作息,不能劳累。此时他若推迟幻灯片的制作,同学们肯定会理解的。但他选择了既要照顾好老伴,又要完成幻灯片的艰难之路。而且他还要坚持一贯的高标准,即使一个字也要推敲。创意稍纵即逝,这使老丁不顾身心劳累,打破了严格的作息规定,抢在聚会之前完成了这部高质量的作品。丁川说:“编制幻灯片,伤脑筋、累,但乐在其中。”这正是为同学服务的真情!
从未参加过同学聚游的我班“老大哥”、85岁高龄的查恩涛,克服随时可能发病的风险,拄着拐杖全程参与了这次周边游,成为照片中的最大亮点!此前,他一直在犹豫,既害怕可能发作的癫痫病,又不舍与老同学相聚的机会。但,这次可能是最后的聚会了,拼一把吧!也许是好人终有好报,也许是六十五年友谊的精神支撑,在外孙的搀扶下,直到4月26日大家依依惜别之时,他仍然精神矍铄,临别时还赋诗以记。
查恩涛(左一)和参加北京周边游的朋友们
林祖鑫夫妇能出席,让大家很惊喜。老林曾患大病,行走很困难;老伴有中风后遗症,说话有些障碍。虽然他们早就报名要参加聚会,但大家在期盼中还是带着担心。这次聚会,他们没有儿子的陪同,相扶着来了!看到他俩一切顺利,笑容满面,大家非常感动。老林说:这是毕业的甲子之欢,耄耋之聚!我们只同窗了五年半,但汽一成了我们的永恒!我们班级人心向善,故友谊长存。我永远记得那时查大哥见林家和(当年错划“右派”)劳动格外卖力,劝其量力而行;永远记得翟绪茂、张志远、张俊源等人曾为帮助我工作竭力奔波,如今早逝已无缘一谢。为这次聚会,老林写下了洋洋洒洒82行诗篇《汽一毕业甲子歌》,表达了他对汽一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像他们这样身患大病而坚持出席的还有杨永张生正夫妇、丁占鳌、姚梅玲夫妇等。
张怀瑾(立者)和林祖鑫夫妇(前中右)等在聚餐会上
向母校报告
紫荆广场的灯光映亮了半个天空,接连三天在这里举行校庆110周年庆祝晚会。诸葛镇和侯璐璐这次赴京是双重任务,既要随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出红遍网上的“同一首歌/少年”,向母校报告;又要参加班上聚会。不巧的是在临行前一周,侯璐璐由于劳累爆发了剧烈的胸痛,经急诊未果,医生嘱:少动多休息继续观察。怎么办?只要胸痛能缓解,清华不能不回!他俩备了救心丸后即随团北上……在京数天,她夜晚用热水袋捂着痛处一身大汗,但想到每天能回到母校,能见到老同学,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艺术团为母校连演三场,每天都要加紧排练,时间紧张,但他俩仍尽量挤出时间,在母校、排练场和宾馆间来回奔波,争取多参加一些班上的活动。由于参演《同一首歌/少年》,他们体会到,“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写出了我们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年轻作者所代表的当今青年的思想境界,为此而感到欣慰。
25日,晚会向全球直播,我班20人兴冲冲地参加了这场盛大晚会。会上,精彩绝伦的表演让我们领略了今天清华学子多才多艺的校园生活,以及校友回馈母校的热情奉献。暮春的夜晚凉意阵阵,有的校友提前退场了,但我班年逾八旬的阵容绝然不动,坚持到最后。《向母校报告》节目,台上台下校友们情绪激昂,随着毕业30、40、50周年校友的声声报告,受命带领毕业60周年同学团队的我班同学蔡祥吉,质朴而深情地大声朗诵着自己的肺腑之言:“这是一群1956年进入我们母校,1961年毕业的同学们。我们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了50年。同学们!让我们向母校报告!” 由于激动和使劲,他的嗓子都有点嘶哑了!“向母校报告!”我们这群毕业60年的老同学站起来欢呼着、哽咽着,挥舞着荧光棒,展现出毕业60年校友的风采和对母校的情怀,迎来了校友们一片欢呼,全场校友向为祖国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同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蔡祥吉带领毕业60周年团队向母校报告
林祖鑫诗云:
伏枥健耕五十载 国业家事责无旁 而今重踏回家路 欢庆母校百十秋
春晖着意眷衰鬓 毕业六秩聚近春 二校门前追往昔 草坪日晷情依旧
喜看生龙学弟妹 人文水木两相酬 永志自强厚德训 期颐清华长悠悠
60周年一甲子啊!我们从青葱岁月活到了耄耋之年,但友谊长存,关爱连年。此时我们快乐的相约相聚于终生难忘的母校清华园,人生又圆了一次美梦!感谢在疫情艰险中做了那么多筹备工作的怀瑾大姐和留京留校的各位同学,感谢克服各种各样困难毅然返校的老同学们,感谢虽然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回来却始终关心着汽一的老朋友们!汽一这个集体真好!
(文中部分内容摘自张怀瑾、王兴华、蔡祥吉、丁川、林祖鑫、查恩涛等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