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叶立润老师带领我们分离硼

2021-08-31 | 马德禄(1964届工物) |

叶立润,19351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561965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工物系。19659月奉命调往核试验基地,在戈壁滩一干就是30年。1995年退休。20191月去世。

当我在《清华校友通讯》上看到我最敬爱的叶立润老师去世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悲痛,同时在脑海里浮现了当年叶老师带领我们5名同学分离硼-10的影像。

1958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考上了清华大学。乘坐母校接新生的汽车,第一次进入了清华园,并住进了善斋。大学生活刚开始不久,我们物406班(分专业前的编班)选出了张亚丹、张洪文、梅镇武、张作风和我5名同学,由叶老师带领我们分离硼。

60多年过去了,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叶老师第一次给我们讲课时的情景。叶老师高高的个子,用现在的话说,颜值也很高。由于只有5名同学听课,他讲课的声音很轻,而且头部不时左右摆动,用肢体动作形象地配合语言。叶老师讲:“要想测量核试验的放射性强度,必须要有电离室,而电离室内要有硼-10。”在天然硼中,既有硼-10,也有硼-11。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天然硼中分离出硼-10,满足研制电离室的需要。由于硼-10和硼-11是同位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极其相似。要想将硼-10从天然硼中分离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我们只上过孙念增老师的“高等数学”、刘绍唐老师的“普通物理”等基础课,尚未接触专业课。而叶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们听得非常明白。他的板书清晰漂亮,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探索的兴趣。我不仅从叶老师的讲解中初步学习了同位素分离的基本知识,也为我后来走上辽宁大学的讲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叶老师还教我们如何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科学调研,撰写科研报告等。这一切让我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我以后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辽宁大学物理系从事科研工作帮助很大,可以说是叶老师带我走进了科学研究的殿堂。我之所以能在X射线衍射领域研究离子注入半导体材料改性方面做出一些工作成果,完成一批科研项目并获得奖项,还相继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上发表几十篇科学论文,这一切都与当年叶老师的教导分不开。每当我取得科研成果时,都会想起叶老师,感恩叶老师!

在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经过查资料、调研、讨论和试验,最终将硼-10分离器研制出来。它的主体是数米高的石英玻璃管,管内填充的是由当时使用的录音钢丝做成的小螺旋管。这些录音钢丝是当时的新清华广播站支援我们的,小螺旋管是我们在中科院化学所将录音钢丝借助他们的设备制成的,然后装进石英玻璃管内。试验时还需打通楼板,将玻璃管竖立起来方可。

一切试验前工作准备就绪,检验分离器是否研制成功的时刻到了。我们从楼上小心地将天然硼络合物倒进管内,看着它顺着小螺旋管一点一点向下流动。在楼下负责接流出物的同学眼睛都不眨地盯着玻璃管,当接到流出物后立即送去鉴定。等待结果的时间是那样漫长,我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仿佛空气都被凝固了。终于,鉴定结果出来了——流出物就是分离出来的硼-10,而且纯度满足了研制电离室的需要,我们的硼-10分离器研制成功了!大家兴奋地欢呼拥抱,为自己在叶老师的指导下做出的一点点成绩而自豪。

最后,再次感谢我最敬爱的叶老师!您的学生没有辜负您的谆谆教诲,请您安息吧!



相关新闻

  • 102022.10

    “过程女杰”杨良嵘:使命如歌,我自峥嵘

    如果初听“杨良嵘”这个名字令你联想到高峻的山峰,那么见到她本人后的“第二”印象会让你略感意外,竟是这般明媚而洒脱,将近40岁的年龄还有些许学生般的朝气。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研究员杨良嵘(清华大学2001级化工),十余年来围绕低浓度复杂体系目标物分离效率低能耗高的难题,提出了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围绕新型吸附剂界面的分子水平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结构界面优化设计两方面关...

  • 172019.05

    邰洪义在1975级毕业40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感恩母校,祝福祖国

    四十四年前我们1975届3600多名工农兵学员受党和人民的嘱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清华本部,农村分校、四川绵阳分校和三门峡基地,成为那一个时代的莘莘....

  • 152024.05

    2024年化学系校友论坛圆满举办

    4月2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建校113周年、化学系建系98周年之际,“2024年化学系校友论坛暨化学系校友职业发展经验分享会”在化学馆涌泉报告厅圆满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化学系1979级校友王岩、1985级校友郁灼、2010级校友季者为特邀报告人,化学系党委书记梁琼麟、系主任刘磊、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化学系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尉志武、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刘强、博士生导师袁金颖、学生事务教师魏巍,以及化学系本科生、研究生近80人参加了论坛活...

  • 092014.01
  • 072018.12

    开讲啦——跟钱逊先生一起读《论语》,学做人

    他说,《论语》是儒学和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人的“圣经”。

  • 312022.10

    殷盼超:将梦想转化为明确人生目标

    “科研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实验室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前沿软物质学院教授殷盼超(2005级化工)拿起一张看上去像塑料的“圆片”,这是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的质子交换膜。据透露,其科研团队在研究利用散射方法表征软物质方面,已经达到与世界齐平的状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承担了教育和科研的双重使命。”殷盼超表示,他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句话...

  • 112018.04

    苗昊春:兵四班,我们永远的回忆

    2004 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与清华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开始联合定向培养本科生,“兵4”班应运而生。

  • 302011.12
  • 142019.01

    怀念恩师王继明教授——文革中的一件事

    1975 年,建工部立题研究大面积工业厂房雨水排除不畅的问题,由清华大学主持,一机部作为协作单位派人参加。

  • 222021.12

    深切缅怀!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陈念念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工业功勋获得者,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工程物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理事、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陈念念同志,于2021年12月21日15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陈念念院士1941年10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