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之前一直认为还非常遥远的毕业20周年转眼就要到来。以前只是在园子里看着一群群的老校友返校,感觉这样的日子还在并不遥远的记忆中。所以便在“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中,回忆一下我们这个团结的班集体——空8。
很多人一听到我们的班号,就觉得很有佛性,尽管我们费尽口舌来解释这个“空”并不是“四大皆空”的空,而是空调的“空”。我们1998年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的专业名称是“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在学校是小专业,当时隶属“热能工程系”。这个名称在很多人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完全没有听过,我们班的确大部分是属于被调剂过来,大部分人都是稀里糊涂入了这行,好在专业发展潜力大,2000年调整到建筑学院后又被赋予了“建筑节能”的标签,全班同学大部分在坚守本行,且越干越有劲。空8这个“空”字尽管班里每个成员都不认为是佛家的“空”,但感觉班里每个人又都非常佛系,大家不争不抢,相互谦让。就算到现在班级群还整天各种插科打诨、相互砸挂、其乐融融。
我们专业的8字
清华初印象
1998年对我们班同学来讲都是人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从五湖四海相聚北京,不少同学甚至没有离开过自己家乡,没有坐过火车;这一年南方特大洪水,班里有同学从灾区来。从火车站坐学校的接站车一到东操,就被师兄师姐们的热情的“迎新”大喇叭震撼,交学费、领被褥,师兄师姐全程帮忙又是拿东西,又是给介绍学校,好一阵忙活,直接领到宿舍为止,这场面在其他地方闻所未闻。当时我们班男生在11号楼,女生在5号楼。女生楼地基高出高男生楼半头,也体现了园子里女生的地位。班主任召集大家开第一次班会的场景已经不太记得,大抵是每个人介绍自己,但从那时开始,我们也就明确了自己属于这个集体,全班有30名同学,女生居然有8名之多,显然超出了当时工科专业女生的平均比例,记得当时同系的热动专业每班也就不超过3名女生。
大礼堂前的合影
下图第一排右起:胡华芬、张婷、马园园、罗晓熹、闫黎明、王苏亮、刘晓华、张秋雨;
第二排右起:陈晓阳、邹勍、张晓亮、王宝松、王凤阳、王水生、陈科科、戴威、郑重、黄云峰、王新轲;
第三排右起:姜子炎、武斌斌、周翔、张泳、张骥、王庆苑、姚冠辉、曹国光、周维、葛云峰、罗涛、张野
军训和上课第一日
报到后是两天的调整期和为期三周的军训。训练科目颇为全面,军姿、队列、军体拳、打靶、三防训练到叠豆腐块,这辈子迄今为止唯一的步枪实弹射击和防毒面具佩戴经历,就是在这21天。班里同学在这一个月逐渐熟络起来。141寝室每天晚上开卧谈会讲笑话,第二天训练时就讲给全班同学听,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们的感情,嘻嘻哈哈之间同学之间的那种陌生感就没了。军训期间挺多人都挺难忘的事情是拉练:4点起床,背好铺盖卷,从东门出发,沿着清河往北,绕一大圈从上地穿西门在回来,大概20公里的路程,差不多7点回到学校。有同学铺盖没有打包好,半路上就会比较狼狈,回来挺多同学腿疼脚肿好几天。尽管只有三周时间,中间还穿插着在主楼前的开学典礼,以及半夜被拉去天安门广场集体看升国旗,但训练强度还是挺大,发的黄色体恤衫几乎每天都是湿的,外面穿的军黄色的军训服也都是盐渍斑斑,土操场练习匍匐前进,每人都是一身土,同学们都晒成了“黑煤球”。虽然很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也只有快乐的感觉。
军训期间学校组织去天安门广场集体看升旗仪式
开学典礼正式宣告我们大学生活的开始,因为当时还没有综合体育馆,所以只能是每个人自带宿舍的木凳子排着队到主楼前集合。王大中校长给我们讲了话,在校期间对王校长的贡献并不是很了解,只是感觉很是亲切,所骑的28自行车似乎成了校长的标配,后来才知道王校长的伟大。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90周年校庆,王校长上台与校舞蹈队共舞。2021年王校长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全部奖励金捐赠给了母校,传承矢志报国精神,助力学子成长成才,王校长的事迹鼓舞着我们继续奋进。
经过军训和开学典礼这差不多一个月的逐渐熟悉后,开始正式上课,第一天早上就体会到了大学和高中课程的不同。记得第一节课是思想道德修养,在东阶由刘书林老师讲授,风趣幽默,很多段子在同学们毕业后的聚会中还经常讲起;第二节课就要跑到一教上机械制图,中间只有15分钟,刚开学很多同学还没有自行车,所以跑得比较狼狈。思修课因为比较轻松,大家还没感觉到压力,但到了机械制图,印象最深的是一早上教材40页内容已经讲完,很多同学开始有了压力,体会到了大学和高中的不同。后面大抵就是有些人依然轻松,有些人依然很吃力,但大家都很努力。
班级活动和宿舍生活
空8作为一个班集体,也组织了不少活动。最早刚入学,班委就组织大家集体爬香山,适逢红叶,美不胜收,让我们外地同学第一次感受到了香山的美。班级和学生红十字会合作,到松堂关怀医院看望老人,活动结束后一起去了天坛公园。那时全班统一买了班服,红黑白相间,现在看来还不失时尚,质量也甚是不错,作为劳动服一直穿到毕业才退役。大三暑假集体去漯河双汇集团调研,那个时候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当地一位同学直接跟这个中国肉类第一品牌联系,去了挺受重视,将整个生产线参观了一遍,董事长亲自跟我们座谈,听取我们20岁左右学生的建议。通过这次实践之行,我们才了解到国家当时先进的肉制品加工厂是什么样的,每位同学都受到极大震撼。
松堂关怀医院看望老人
赴漯河双汇肉联厂调研及游览嵩山少林寺
当时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校园网条件在国内各高校绝对是属于领头地位,bbs风头正盛,除了水木清华站,还有zixia、化云坊、酒井这些服务器设在宿舍楼的站点,空调专业也有一个靠边站,除了技术交流,大家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灌水”——发文版聊。一开始大家需要到一教和主楼的计算机房,后来陆陆续续各寝室都买了电脑,就基本宅在宿舍里了。
切磋棋艺
在28#宿舍楼里切磋技艺
2000年,清华大学将建筑学科由系变为学院,我们专业从热能系进入建筑学院,成立建筑技术科学系。我们空8班当年的暑期小学期(首次为建筑认知实习)有幸由秦佑国院长带领。秦院长带领我们领略流水别墅这样的世界各地优秀建筑案例,鼓励我们现场调研菊儿胡同、牛街改造案例,印象中建筑测绘的对象是东门的小传达室,那个时候学校旧东门还在,现在主楼附近的几大建筑,包括建筑馆和节能楼都在东门以外。
参加建筑技术科学系成立仪式
暑期建筑认知实习牛街调研
空调专业的运行实习非常讲实干,分组由不同老师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赴北京市的代表性建筑进行空调系统测量和真刀实枪的节能诊断。系内师生非常重视,每个暑期几乎都是全体动员,江亿院士、朱颖心、张寅平和李先庭老师等国内暖通届的大咖也都亲力亲为。老师们和研究生师兄师姐带着我们爬梯子、拆保温、磨管道、布测点,找出问题和改造方案后,给业主进行汇报,并进行后续的整改,现在想来真是非常难得。真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现场的耐心指导,教会我们的不只是技术知识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更是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精神。我们这届的运行实习包括前门建国饭店、双安大厦、发展大厦等北京重要公共建筑,基于实际项目的运行调试让我们对空调系统有了最直接的认识,也使得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锻炼。这些都是母校老师们给予我们的宝贵经历,我想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受益终生。那一年北京夏天白天一起挤公车去实习,夜里一起整理数据准备实习报告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暑期专业运行实习发展大厦小组楼顶合影。该组带队教师:朱颖心老师、曲凯阳老师(第二排右2);带队研究生:杜敬三硕士生(第二排右1)、王宝龙博士生(第一排左1)、陈玖玖博士生
毕业20周年感悟
记得当年在90周年校庆的时候,问起返校的老校友说有没有给我们这些小辈的箴言。老校友们说:“要奋斗,要敢于迎接挑战,你们要能奋斗多远就奋斗多远!”那时并不完全明白老校友们的分享,现在慢慢懂了。清华赋予我们的太多太多,这个园子刻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印记是不管走了多远多久都不会忘记的做人做事的根本:行胜于言,自强不息。
本科毕业照(第二排右起:李震辅导员、朱颖心老师、江亿老师、狄洪发老师、曲凯阳老师、魏庆芃辅导员)
毕业十周年合影
毕业20年,李震辅导员寄语:
空8班,是我遇到的非常优秀的班级。初见觉得一个个都是特别乖的孩子,了解之后又发现各有各的非凡才华。一眨眼20多年过去了,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是否顺利?非常想念!祝各位保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期待相聚!
毕业20年,同学们的心声:
女生宿舍333:333的姑娘们,还记得那个小小的宿舍里男生们帮我们组装的第一个电脑吗,还记得熬夜一起看国足比赛吗,还记得肩并肩一起走在国庆50周年的方阵里吗?深深感恩彼此在清华园里的陪伴支持,祝愿远方的你们弦歌数载,烂漫一生。
女生宿舍337: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想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在主干道上骑车飞奔,一起在宿舍听歌追剧的日子,美好的校园生活是我们共同的青春。感谢老师,感谢母校,感谢同窗,感谢生活。
男生宿舍141:记得入学第一天,大家彼此还不熟悉。都顶着“好学生”的光环,晚上睡觉也不敢聊天,鸦雀无声。第二天逐渐破冰,话也多了起来,每天晚上都聊到二三点才入睡。在这个宿舍里,有的来自东北松花江畔,有的来自西南边陲大理,横跨几千里来相聚。在人生最美好的四年里,我们完成了从学生到毕业生的转变,完成了从少年到青年的蜕变,完成了从校园到社会的成长。廿载归来,我们还是那群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男生宿舍142:很感谢生命中有这4年的陪伴,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是那么个性十足,当年的点点滴滴犹在眼前。怀念晚上下课后在宿舍的聊天,熄灯后的卧谈,吵吵闹闹的电脑游戏,按时段用宿舍公共电脑抢IP;怀念一起上课,一起做实验,一起去实践的日子中嬉笑怒骂的时光;怀念分组完成一起讨论完成大作业,最后熬夜准备PPT,怀念分组去各大楼测“风水”的日子,中午累了就在办公室趴一觉早出晚归的充实。同宿舍的我们在相处的四年中,视野从小地方变成了胸怀天下,性格逐渐由锋芒毕露变成了和光同尘,处事由有时候的斤斤计较变成了兼容并包。虽然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但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再回142做一次舍友。
男生宿舍143:毕业20年,母校变化很大,好在28号楼还在,我们的宿舍也还在,常踢球的西操没有变,常去的食堂也还有不少,常买的煎饼果子也还买得到,海外的、上海的、校外的兄弟,有机会多回来看看,争取一起踢几脚球,喝几杯酒,扯几句话,回忆一下几个人抢一碗方便面的日子……
男生宿舍147:二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前,一群思想懵懂的年轻人带着青春萌动来到清华园,同窗苦读,朝夕相处,结下了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的血肉亲情。难以忘记教室里面的高谈阔论,操场上的汗水飞扬,宿舍里面温暖明亮,熄灯后去小卖部买泡面和泡椒凤爪一起分享的幸福还可回味。欢乐和泪水、纯真和友谊、自强和奋斗、青春和感伤,都是生命中最靓丽的风光。聚如炬火,散若繁星,花开花落,天各一方,忆往昔,让我们细细品味同窗的友情芬芳,看今朝,147祝愿所有兄弟姐妹事业有成身体安康。
我们空8作为一个集体无疑是非常成功,我们拿到了清华大学几乎所有班级能拿的荣誉,连续三年甲级团支部、优秀班集体及毕业班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每位同学都在其中贡献良多。虽然现在大家分布在海内外各个城市,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仍然如同二十年前那般,灿烂如初,童真如初。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母校的111周年华诞。每个人都期待着作为一个集体在母校再聚首。当年的踌躇少年已步入中年,祝愿同班的你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负韶华,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