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动员
三月以来,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突袭上海,被感染的人,每天数以万计不断地增加,全市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上海到了最紧要的时刻!
三月三十一日,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向全市人民发出公开信,“恳请广大市民全力配合当前疫情应急处置各项措施……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城市。”
四月六日深夜,市委又致信全市共产党员“要紧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持续奋斗,全力投身到这场严肃的抗疫斗争中去。”
同一时间,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也发表《致全体在沪清华校友的倡议书》,号召“广大在沪校友进一步行动起来,闻令而动,向战而行,在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防疫服务工作。”
作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清华学子,作为深受主流媒体信任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简称艺术团),面对疫情的肆虐,听到市委、市政府以及上海校友会的召唤,不可能无动于衷!
从四月一日起,政府要求市民“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毫无疑问,这中止了艺术团的正常活动。在后来长达2个月的特殊时期,他们化整为零,积极配合社区疫情防控;人自为战,各尽所能续写艺术团的新篇。
人自为战
秘书长梁国光,讲了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
没赶上战上海,但赶上了封上海;没赶上抗日战争,但亲历了抗疫战争;没赶上抗美援朝当志愿军,但当上了社区志愿者;没有参加过核试验,但多次参加核酸测试;没做过地下情报员保护密电码,但管控中誓死捍卫健康码。
言简意赅,风趣幽默,段子概括了艺术团在这场大上海保卫战(简称保卫战)中的所作所为。
1.做志愿者
据不完全统计,艺术团做过志愿者的有12位,几乎都是跨越招聘“门槛”的老年人。他们是:任丽翰、黄豪、王纪中、李荟名、周美英、刘一韵、翁蓓华、陈国梁、付维国、周志宏、吴毓鸣和李永胜。完成使命后,手捧《证书》或《感谢信》,都载誉归来。
志愿者黄豪(左)
左图:志愿者李永胜;右图: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给李永胜颁发的志愿服务证书
其中,年龄最大的——任丽翰,艺术团副团长,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汇龙社区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该社区在《感谢信》中对她作如是评价;年龄最小者——李永胜,59岁,共产党员。保卫战一开始,就做志愿者并担任社区志愿者组长。该社区被评为“无疫小区”,“李永胜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多次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单位的表扬。上海志愿者协会特颁发《证书》,表彰他“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的贡献”。
社区党总支写给任丽翰的感谢信
其实,还有不少团友“闻令而动”去报名,无奈都被婉拒于“门槛”之外。家有亲人做志愿者的,团友们都大力支持,如张南清、付朝琨、施晨毅等。
2.弘扬正气
以张开慧、诸葛镇、章博华、朱凤蓉等为代表的老学长们,不仅以身作则遵守《清华合唱照片传输群》的“建群公告”,并竭力维护这个群的阳光氛围。他们弘扬正气,成为这一特殊时期《传输群》发帖的带路人和“定盘星”。
3.写诗填词
尹立、胡宁、柏占山、严永和、蒲明书等诗词爱好者,适时地写诗填词,作品有:《春天》《远风》《万里春·暮春》《春天啊,你慢慢地走》《沁园春·校庆抒怀》《风雨同舟共守沪》《破阵子·盼民安国昌》《让鲜花寄托对生活的憧憬》等,有的还登上了清华校友网站。
4.朗诵诗词
张开慧、季元冰、陆惠玉,以饱满的热情,将团友自创的诗词配乐朗诵,经尹立合成为音画并茂的视频。此外,还朗诵了其他校友的作品,远的如朱自清的《春》,近的如韩景连的《紫荆花》等。这些诗词朗诵,犹如吹响的号角,激励着守护大上海的人们。
配乐朗诵
5.挥毫泼墨
诸葛镇和陈渝创作油画,作品有《春天》《仁心》《希望》《驰援上海 抗疫必胜》《岁月如歌》和《花瓶》等。
丙烯画:《岁月如歌》(诸葛镇)
彩色铅笔画:《驰援上海,抗疫必胜》(诸葛镇)
平涌泉笔走龙蛇挥就一副对联。上联: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下联:浦江潮涌 涛声依旧。
平涌泉书法作品
他们仨,包括上面几位诗词的作者和朗诵者,堪称无冕的抗疫文艺兵。
6.高歌云端
四个声部长带领大家聚会云端,在糜老师的指导下,推出了《向往》《大漠之夜》和《封控难隔校友情》等视频。
这些视频,展示了这群“老少年”精诚团结、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尤其后者,满满的人生回忆中,洋溢着浓浓的清华校友情。
云合唱视频
7.抱团取暖
禁足期间,不同程度上,生活都遇到困难,多少有些焦虑。他们抱团取暖、互相鼓励、信息共享。在群里交流关于防疫、“团购”、就医、买药、养生等方面的经验,并分享振奋人心的作品,如云合唱《再唱为了谁》,以及诸如《手牵手》《挺立,上海》《我是上海人》《致大上海——献给抗疫中的人们》等抗疫朗诵作品。
严成钊展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集》。这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是一次党史的回顾。
赵玉贞、尹立利用“K歌平台”自娱自乐,把作品让大家分享。
难怪诸葛镇感慨地说:“一直说共克时艰,在艺术团看到了。”
8.邻里相助
上百位团友,居住在各个小区,与邻里守望相助,扶危济困。
崔京南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能为抗疫出一点力,是一个有40年党龄的清华人最愿意做的。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眼见物管和保安快没吃的了,她积极参与募捐给他们购买食物。有一次还自掏腰包给保安买包子,一下就买了500个,另花200元请快递小哥送去。并把“大白”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送去饮料、水果、午餐肉等必需品。
王纪中给同楼的空巢老人团购面包,李荟名团购不忘给保安物管也留一份……像这样的“好人好事”,艺术团比比皆是。
尽管都是些“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之光,在至暗时刻尤其耀眼——君不闻“疫情起三月,果蔬抵万金。”
续写新篇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艺术团有上百位团友,他们在保卫战中的表现,岂是这一个《清华合唱照片传输群》所能容纳得下的?一定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事迹,因当事人的谦虚而被尘封于那段特殊的岁月。其实,疫情中,无论是当志愿者,还是做“无冕抗疫文艺兵”,抑或是居家办公,只要安然无恙“不给国家添乱”,都是在对这场抗疫之战做贡献。毕竟大家都已七老八十,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攻击的首选对象。令人欣慰的是,艺术团没有一个人被感染!
在这场保卫战中,居住在各社区的团友,就是艺术团分散在浦江两岸的作战单兵。他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校友会的要求,服务在社区,活跃于云端,给艺术团的历史谱写了抗疫的篇章。
一家关注艺术团的媒体,曾这样评论他们——
“对于这个由七老八十退休校友组成的艺术团来说,‘爱国’是他们共同的基因,无论命运如何跌宕,机遇千差万别,其矢志报国的初心始终不改。他们曾是各行各业佼佼者,当今又被中国青年奉为楷模,续写着西南联大爱国传统的未央之歌。”
疫情未了,艺术团战斗不止!
2022-10-06,上海,初稿
2022-10-08,上海,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