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叶子鹏:党校青年教师当以更高标准践履党校初心

2023-05-23 | 叶子鹏(2018级博,马院) | 来源 中国青年网2023-05-08 |

叶子鹏,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届毕业生,20218月获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毕业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1年度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金奖。

本文系作者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校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代表发言。

叶子鹏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会上代表发言

3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党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回顾了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围绕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年轻人总爱提一个词,叫仪式感。我想,我们202122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们能够在建党百年的前后相继踏入党的最高理论学府,又一同恭逢党校建校90周年的荣光,这是历史长河中难得的际遇与机缘,是属于我们的仪式感。

仪式感更增添了使命感。夜深人静时,从办公室回公寓的路上,每每想到党校如此厚重的辉煌历史,想到党校如此丰盛的光荣传统,想到党校“有信仰、有激情、有学问、有担当”的时代群星闪耀时,我真的是心潮澎湃,倍加振奋、倍受鼓舞、也是倍感鞭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从踏入党校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尽快融入党校事业全局,如何才能把个人成长与党校主业主责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常说学员到党校学习首先要完成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三个转变;我也为自己定下了尽快实现从高校学生到党校教师”“从课堂受众到站上讲台”“从纸面学历到现实能力三个转变的小目标。

入校时间虽然不长,但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校对于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也深深受益于党校为我们所搭建的广阔舞台。学校为新入职青年教师量身打造了入职培训,带我们熟悉中共党史文献中心和校史馆,日常持续开展基本文献研读工程,安排见习组织员工作,教学讲题和科研项目申报也向青年倾斜,“大有青年”公众号更是及时传递身边榜样朋辈的风采;我所在的党建教研部内“传帮带”的氛围也是十分浓郁,从集体备课的悉心叮咛到申报课题时的耐心建议,从组团式发文的创新性探索到下班任务的结构化安排,还有党建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扎实的理论交流和丰富的实践调研,这些都是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在帮助我们新入职青年教师快速转变、快速适应、快速成长。当然还有第三餐厅可口的饭菜,74号楼整洁的公寓……校(院)的各个部门都为我们提供了最暖心、最贴心的指导和保障。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此优渥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我们又怎么能够不好好珍惜呢?

现如今的中央党校正处在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我和每一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一样,都深感正置身于大时代中的大平台,机遇难得、重任在肩,唯恐辜负。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正心诚意、脚踏实地,将成为一名站得住、立得稳的党校教员作为青春事业、作为人生志业。

我们要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的敬畏,精益求精,向“名师”学艺。上学期,我在进修一部省部级专题班担任见习组织员,正是这一学期的“角色置换”,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央党校的课堂,虽然教师本人是主角,但他是代表中央党校在讲,代表中央党校某个教研部在讲,体现的是中央党校的形象和水平,诠释的是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有一位我们教研部长期在主体班授课的资深教授跟我说,时至今日他仍然每一堂课前都会仿若“如临大敌”,对照镜子反复揣摩、反复练习,甚至反复“自我革命”。这是真情流露,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党校讲台的千钧分量,我很受震撼。党校教学对象是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教学内容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我们作为党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要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党校教学,未来不管给哪个班上课、不管上什么课,都必须本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敬畏讲台,全力上好每一堂课。身边的同龄人有很多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有时大家也会“跨界”交流,他们想要研发一款受欢迎的手机app,必然离不开用户思维,这里的用户思维其实正等同于我们在设计课程时的反向考虑,设计讲什么、设计怎么讲才能让学员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而不是陷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尴尬境地。最近我在翻读学习2013年教务部编排出版的《老讲稿》一书,发现好的课程真的无一不是切中学员要害,解渴又解惑。

我们要着力培养“眼睛向下”的意识,补足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丰富实践阅历。一同入职的小伙伴们其实也是“成长共同体”,大家经常一起聊天儿。我了解了一下,包括我在内,我们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门”到“党校门”,在踏上讲台前的基层工作经历几乎为零,但我们将要面对的学员身后却是广袤的中国大地最一线的实践经历、治理经历、领导经历,“倒挂”现象、“脱节”现象在我们当中相对比较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理论学习的惯性思维,做到不仅有“学术之思”,更要有“实践之问”,要有问题意识。倘若我们只是窝在办公室里读材料、坐在会议室里看简报,凡事不懂得“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被停留在书斋的知识结构画地为牢,平时学习积累跟教学要求不接轨,不研究听课对象、不接触实际问题,只会用文件解读文件”“用现象说明现象,那么原本就在经历和阅历上与学员存在的势差就会更加明显,站上讲台难免心慌、腿抖、底气不足。我们恰恰要利用好党校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平台,带着思考与学员交流、带着问题去挂职调研,走出舒适圈捧几回烫手的山芋”“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找到挂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真问题,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学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们要潜心保持“勤能补拙”的自觉,刻苦钻研,甘坐冷板凳。在党校课堂上要讲出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就必须加大教学的科研含量。“给学员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浅尝辄止”易,“愚公移山难。扎实的科研,不是无本之木,不是天外来客,不是飞来峰,而是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我们新入职青年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文献和四史的学习,同时也要多读学术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要有学术志趣与文化情怀,专博相兼,享受读书之乐、治学之乐。同时更要自觉调整科研兴趣,努力使本人的科研方向跟党校教学目标、教学需求、教学任务相一致。科研工作坦诚地说是枯燥、乏味、漫长的,取得成绩、实现价值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的确,现如今,购物有快递、吃饭靠快餐、出门坐快车,“快”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主基调。然而党校的青年教师可能得逆而行之,得慢下来,“冷水泡茶才能慢慢浓”。党校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他们把学术研究作为毕生追求,为我们新入职青年教师树立了典范。

我们要始终历练“道德当身”的修为,担当奉献,增强大局意识、规矩意识。党校既是塑造真理力量的地方,也是塑造人格力量的地方,还是引领党内风气风向的地方。“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校教师作为“布道者”、作为“熔炉工”,我们的品德修养、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学员的“一面镜子”,只有在自身党性锻炼上更加严格,在党性品质上更加纯洁,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影响和带动学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是要自觉把做人与做学问、修德与修才结合起来,少质问他人“为什么”,多叩问自己“凭什么”,常追问集体“缺什么”,正确对待公和私、群和己、义和利,远离“既要、又要、还要”的精致利己主义。我们还要克服浮躁之气,谦虚谨慎,深知“与部长同框、与省长同窗”的机会来自于平台而非个人,真正避免“权力幻觉”“能力幻觉”的飘飘热,自律自重,净化“朋友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老一辈党校人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度量,那种“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专注需要我们传承好发扬好,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党校青年教师应有的清澈与纯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会现场

奋斗所到处,青春恰自来。90年序章已起,90年风华正茂。新征程上,我们党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当以更高标准践履党校的初心,让奋斗的青春成为这所举党旗、育党才、立党言、献党策、尽党责的红色学府生机勃发、昂扬向上、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不辜负青春这场远征,不辜负人生这场壮游。




相关新闻

Baidu
sogou
Baidu
sogou